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体解剖学

牙体解剖学


(2)通用编号系统乳牙临床牙位
A T
B S
C R
D 0
E P
F O
C H I J N M L K
Back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ederation Dentaire International system,简称FDI)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
牙合面
d.牙合面窝
e.发育沟
远中边缘嵴--远中点隙-----近中点隙--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邻面
远 中 沟 中 央 沟 近 中 沟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 牙根: 根扁,多有分叉(80%)
根尖偏向远中
双根 在根中或根尖1/3分
颊侧长,远中凹陷较深
单根 近中凹陷长
(一)上颌第二前磨牙

b.舌尖偏近中
c.外形高点
中1/3
舌面 颊面 邻面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 3)邻面 a.四边形 b.颊尖长而锐利 舌尖短而圆钝
c.近、远中面
近中沟,近中颈部凹陷
d.接触区:牙合缘偏颊侧
近中面
远中面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 4)牙合面 a.显著的六边形
颊舌径>近远中径
b. 边缘嵴:颊缘>舌缘,远中>近中 c.颊尖远中,长而锐利 舌尖近中,短而圆钝(三角嵴方向)

牙根
(二)下颌尖牙
与上颌尖牙相比有以下特点: 1、唇面狭长五边形,近中缘长,近远中 牙尖嵴交角大于90度 2、牙尖顶明显偏近中 3、唇面观察,下颌尖牙冠与根的近中缘 呈直线相延续;邻面观察,冠与根的唇 缘呈弧形相连 4、根颈:扁圆形

三、前磨牙类



上颌第一前磨牙 上颌第二前磨牙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二前磨牙
乳牙公式:
I 2 C 1 M 2 × 2 = 20 2 1 2
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2.恒牙(permanent teeth) 恒牙公式:
I 2 C 1 P 2 M 3× 2 = 32 2 1 2 3
二、牙的功能
(一)咀嚼
(二)发音和语言
(三)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三 、牙的组成


外部观察 剖面观察


为全口体积最小者 牙冠: 1) 宽度为上中切牙的2\3 2) 唇面:U形,左右大体对称,切缘平直,离体后难 以区分左右 3) 舌面 4) 邻面: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切1/3近切角 牙根: 1) 单根形扁,根中1/3横切面 葫芦形 2) 牙根远中面的长形凹陷比近中面略深,可作为鉴 别左右的参考
三、尖牙类

上颌尖牙 下颌尖牙
(一)上颌尖牙

全口牙中牙体、牙根最长, 牙尖最大的牙 唇面:
(1)似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 (2)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呈直角。 (3)唇轴嵴,将唇面分为两个 斜面. (4)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 交界处.
(一)上颌尖牙

舌面:
较小.
(1)远中边缘嵴短而突,颈缘
(一)上颌第一前磨牙

双尖牙中体积最大者

颊面:
1、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小, 颊尖略偏远中。
2、颊轴嵴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 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
(一)上颌第一前磨牙

舌面:1、小于颊面,似
卵圆形,光滑而圆突。2、舌 尖略偏近中,外形高点在舌面 中1\3处

邻面:
1、呈四边形,颈部最宽. 2、近中面近颈部凹陷,有近中 沟. 3、近中接触区偏颊侧近合缘处。 4、远中面较突,颈部平坦,远 中接触区也偏颊侧
口腔解剖生理学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第一章


口腔解剖生理学内容
牙体解剖生理学
牙列、牙合与颌位
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学
口腔生理学
第一章
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 牙的演化

鱼纲: 捕捉食物,无咀嚼功能。 同形牙 :三角片或单锥体 端生牙:无牙根,纤维膜附着 多牙列:后备牙 200颗左右,除生长在上下颌骨外,还分布 于腭、翼、犁等骨表面。
接触区:近中:切1/3近切角
远中:切1/3 远切角
c.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近中面 远中面
上颌中切牙牙冠 4)切嵴 唇面较平—切缘
舌侧突起—切嵴
近 中
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邻面
舌面
(2)上颌中切牙牙根 1)单根,粗壮且直, 冠根比为1:1.1-1.2 2)颈部横切为圆三角形 3)根尖较直,或偏向远中

牙尖 切缘结节 舌面隆突 嵴:切嵴 轴嵴 边缘嵴 牙尖嵴 横嵴 斜嵴 颈嵴
牙冠表面突起
第六节 恒牙的解剖形态

切牙类 尖牙类 前磨牙类 磨牙类
一、切牙类

上颌中切牙 上颌侧切牙 下颌中切牙 下颌侧切牙
上颌:中>侧
下颌:侧>中
(一)切牙组(incisor teeth)
(三)前磨牙组(premolar)
即双尖牙组(bicuspid)
前磨牙组共同特点: 1.牙 冠:颊面似尖牙的小立方体 颊舌面:颊面显突,颊轴嵴明显
舌面圆弧,舌轴嵴不明显
邻 面:四边形(下颌第一前磨牙)
牙合 面:2-3个牙尖(下颌第二前磨牙)
颊尖长而尖锐,舌尖低而圆钝
2.牙 根:多为单根,根扁
前磨牙组 1.上颌第一前磨牙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 4 4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乳牙列 FDI记录法
Back
第五节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及解剖标志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牙冠各面的命名 牙冠的表面标志 牙髓腔各部分名称
牙合面较对称
颊面颈部比上颌宽, 颊尖圆钝
颊舌两尖均偏向近中, 两尖大小相似,无近 中沟,中央沟短 牙根多为扁形单根, 多不分叉


(二)下颌第一前磨牙

(二)上颌侧切牙(牙冠)



邻面三角形的唇缘较 中切牙圆突 接触区:近远中切1/3远
切角 切嵴:向远中舌侧倾斜度 大
(二)上颌侧切牙(牙根)



单根,较中切牙细长 根长大于冠长 颈横剖面为卵圆形 根尖多偏向远中
(二)上颌侧切牙(髓腔)


外形与中切牙相似, 但窄小 多有变异
(三)下颌中切牙
近 1中
1.1-1.2
唇面
邻面
唇面
(一)上颌中切牙(髓腔)


髓腔较大,单根管, 粗直大。髓室和根管 间无明显分界。 髓角可伸向切端 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
(一)上颌中切牙(髓腔)

唇舌切面观:髓腔呈梭形,
颈缘处最宽大,自颈缘向切嵴和根 尖方向逐渐变细.

近远中切面观:髓腔约呈
长三角形,髓室顶处最宽大,接近 牙冠的中1\3处
部位记录法 3.恒牙临床牙位 阿拉伯数字:1,2,3,4,5,6,7,8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通用编号系统
(1)恒牙临床牙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2 3l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通用编号系统只用数字或英文字母, 即可表示牙位,不致有上下左右之误。

第一节 牙的演化
牙 牙 形 :同形牙→异形牙; 数 :多→少;
牙的演化的特点
替换次数 :多牙列→双牙列;
牙 根 :无→有;

布 :广泛→上下颌骨;
附着方式 :端生牙→侧生牙、槽生牙。
第二节 牙的分类、功能及组成

牙的分类 牙的功能 牙的组成
一、牙的分类
(一)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二)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一)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1.切牙(incisor) 2.尖牙(canine) 前牙--切牙 尖牙 后牙--前磨牙 磨牙
犬齿
3.前磨牙(premolar)
双尖牙
4.磨牙(molar)
(二)根据牙在口腔存在时间的暂久分类 1.乳牙(deciduous teeth)

牙切面横切面观:呈圆
三角形,唇侧宽于舌侧
(二)上颌侧切牙

形态基本和中切牙相 似

体积较小,牙冠较短 而窄
唇面最突、舌窝最深、 远中切角最为圆钝

(二)上颌侧切牙(牙冠)

唇面:窄小而圆突,近
中切角似锐角,远中切角 呈圆弧形,切缘明显斜向 远中,发育沟不如中切牙 明显

舌面:边缘嵴较中切牙
显著,舌窝窄而深
一、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一)中线
(二)牙体长轴
(三)接触区 (四)线角、轴面角及点角 (五)外形高点
点角、线角
二、牙冠各面的名称
1、唇面及颊面 2、舌面及腭面
3、近中面及远中面
4、合面和切嵴
三、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一)牙冠的突起部分
(二)牙冠的凹陷部分
(三)斜面
(四)生长叶
牙冠的突起部分

第三节 牙的萌出

乳牙的萌出 恒牙的萌出
一、乳牙的萌出

乳牙胚:胚胎2个月→ 5-6个月钙化
新生婴儿的颌骨内已有20个乳牙胚。

萌出时间:半岁→两岁半 萌出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下颌第一乳 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下颌牙早于同名上颌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