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一) 走进化学科学1.化学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分子种类2.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A.波义耳B.道尔顿C.李时珍D.门捷列夫3.古诗词是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4.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注意节约用水B.减少食品加工过程C.发展氢能和太阳能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5.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推广高新技术,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和当代中学生的义务。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伪科学的是(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B.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这种口服液中含丰富的氮、磷、镁等微量元素D.这种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6.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7.[双选题]顺式Pt(NH3)2Cl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4种元素组成B.含NH3分子C.属于混合物D.Pt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8.请仔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
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
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上图)。
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安全生产近年来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三鹿奶粉事件、鞭炮爆炸、小煤窑问题等都轰动社会。
重庆开县天然气井漏事故共夺去了二百多人的生命。
气S)是一种有臭井喷出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硫化氢。
硫化氢(H2鸡蛋气味、剧毒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1)据报道,人员伤亡多是因缺乏自救防御常识造成的。
下列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逃生时应往地势高处逆风跑B.逃生时应往地势低处顺风跑C.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2)为降低危害程度,人们将喷出的硫化氢点燃,燃烧时生成了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它是________。
为减轻该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事故处理人员不断向空气中喷洒一种溶液,你认为该溶液可能是一种________(填“酸”或“碱”)性溶液。
(3)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设施不完备是引发事故的常见原因。
请结合某具体的化学实验,说出避免实验事故应注意的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 D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均不发生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有新物质生成,故分子种类可能发生变化。
2.选D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
3.选C A项,涉及野草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项,涉及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涉及火药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不符合低4.选D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天然气、煤、石油)能产生大量CO2碳生活的要求。
5.选 A 任何物质都由化学元素组成,均属于化学物质;口服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可能丰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任何汽车都会消耗能源。
6.选 C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有效控制“水华”“赤潮”等环境问题;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回收资源,减轻环境污染;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浪费大量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控制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减轻“酸雨”等危害;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可以有效地减缓“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7.选AD 顺式Pt(NH3)2Cl2由Pt、N、H、Cl四种元素组成;该物质有确定的化学式,故为化合物(属于纯净物),则其中不可能含NH3分子;Pt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5/300×100%=65%。
8.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C+H2OCO+H2当煤气泄露时,易被人们察觉9.解析:(1)气井喷出的气体会沿风势流动,故逃生时应往地势高处逆风跑。
由题意知,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是氢硫酸,显酸性,自救时用浸过水和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减少吸入的气体。
(2)硫化氢气体被点燃,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即SO2。
向空气中喷洒碱性溶液有利于吸收SO2、H2S等气体。
(3)可从可燃性气体的性质来思考。
答案:(1)AC) 碱(2)二氧化硫(或SO2(3)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课时跟踪检测(二)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对钠跟水反应的现象叙述完全且正确的是( )A.钠浮在水面上,反应很快停止B.钠浮在水面上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C.钠熔化成闪亮小球浮在水面上,不断游动,嘶嘶作响D.钠熔化成闪亮小球,沉在水底,并有气泡产生溶液中置换出铜的是( )2.下列金属单质中,能从CuCl2①锌②银③钠④铁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3.将一小块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 )A.Na2OB.NaOHC.NaHCO3D.Na2CO34.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 A.稀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饱和氯化钠溶液D.氯化钾溶液5.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合用于宇航员(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出舱时的供氧剂的是( )A.HNO3B.H2O2C.KClO3D.Na2O2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Na2O是白色固体,二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B.Na和O2在加热时反应生成Na2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C.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D.2 gH2充分燃烧后产物被Na2O2完全吸收,Na2O2固体增重2 g7.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不变B.溶液中有气体逸出,Na+数目增加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溶液中Na+数目减少,溶质质量分数未变8.[双选题]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稀盐酸B.K2SO4C.CuCl2D.饱和NaOH溶液9.2.3 g钠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可得3.5 g固体(假设产物不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可判断其产物为( )A.只有Na2O2B.只有Na2O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10.将10.4 gNa2O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投入到水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O2的质量为1.6 g,则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 ) A.20% B.75%C.25% D.66%11.下面是有关Na及Na2O2性质的探究实验。
(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熔成小球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2)取少量(1)中生成的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几滴水,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总结Na2O与H2O、Na2O2与H2O、Na2O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规律,写出Na2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Na2O2是否为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2.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3)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管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