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其与民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应用领域也极其广泛。
本文主要针对其在测绘方面的实际应用做一些简单的探索和总结。
标签:遥感技术测绘实际应用
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设备对远距离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再对地面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它主要采取间接获取的方法,一般是从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进行观测。
几十年来,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等各个领域。
遥感技术改变了以往单调陈旧的工作方式,不仅减轻了工作压力,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扩大了监测范围,可以全天候连续性地展示测绘成果,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当然,作为新兴事物,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1完善地质、地图资料
现代测绘需要及时更新现有的资源库,方便土地测量、城市规划、架桥修路,甚至地图检索等。
对于土地的遥感监测,能够分辨土地的归属,土地的类型,土地的边界和实际面积。
地质物理探矿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该地区土地的归属,明确归属才能开展之后的采矿,才能为地方、国家带来更多的资源储备,带来更丰厚的经济回报。
现代化的动态监测,运用专业的图形和计算机技术将数据信息变成可识别的图像和文字,形象直观,能够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土地详细资料,方便及时更新土地信息,运用数字化手段可以长久地保存信息,通过修测、补测不断完善信息,逐步调整,提高原图的精准度。
同时,对于完善地图资料意义重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GPS导航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果地图信息不全或有误,就会给各个领域带来困难,失去了其存在的重要意义。
军事领域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民用领域探测失误,影响对生态资源的综合利用。
有了准确的地图导航,无论出行还是远游都可以轻松实现。
2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遥感技术呈现的影像分:黑白和彩色两种。
黑白影像中,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森林的颜色较深。
彩色影像又分为真彩色和假彩色影像两种。
根据图像颜色及深浅、平整程度来解析遥感图像,就可以比较明确各种地域属性,或为城市建设用地,或为农村建设用地等。
其中,深绿色代表耕地,浅绿色代表林地。
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集合了多个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以获取地面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应用目标,是一种机动性高、成本低,小型化、专业化的遥感系统。
通过使用遥控固定翼无人机系统获取农田信息,给我们以精确的土地墒情参考,用于制定合理的农药喷洒或锄草计划。
无人机的使用有四大优点:一是高效安全,工作效率高,自动导航,减少工作人员接触农药时间,保障生命安全。
二是导航自主作业。
在喷洒前,通过遥感技术搜集到农作物信息,制定相关喷洒计划和路线,输入指令下达给飞机,无人机就可以自己装载喷洒装置,实施喷洒,完成后返回。
三是成本低。
无人机的喷洒可以大大提高喷洒的准确率和均衡率,减少人工作业,节约用水、用药和人力成本。
四是覆盖密度高,防治效果好。
无人机的农药喷洒可以做到药液雾滴,强化了农药的利用率,增强了农药对农作物的穿透,减少农药飘散,提高了防治效果。
不仅如此,无人机的作业能在短时间内对更大范围的土地实施遥感探测,搜集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农业的现代化、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3环境监测
对环境的监测是遥感技术的另一项民用事业的重要应用。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需要通过遥感技术的监测及时将环境的变化反馈到数据库,及时掌握信息,防止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遥感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最大范围的环境进行监控,省时省力,又能从宏观上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反馈,快速跟踪,制定处理措施,将污染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大气污染、水体、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态环境等等。
①大气遥感监测。
这种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检测大气的结构、状态和变化,分析灾害性天气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的可能。
基于遥感技术自身的特点和大气环境的特殊性,这种监测主要用于大范围的环境变化领域。
②水环境遥感监测。
此种监测主要是对水中的悬浮物,水体的温度、色度变化及水里可溶性有机物的变化实施数据搜集。
近年来,我国利用这种遥感监测对许多大型内陆淡水湖及近海的水环境进行了监测,制定了相关的整改措施,使许多地方的水环境恢复了原貌。
③固体废弃物监测。
由于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垃圾中的固体废弃物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环境。
这种监测对象是:工业、生活垃圾的堆放情况,堆放点的分布、面积、数量等。
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中这些对象进行时时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并不断完善优化垃圾的处理,改善环境。
④海洋环境污染监测。
这是水体监测衍生的分支,但鉴于海洋的重要性,所以重点监测。
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比例为21:79,这种比例需要我们去维护和保持,才能更好地保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海洋监测的目标不仅是海洋的环境是否收到污染,还要观测海水中的生物种群、数量是否发生较大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此外,利用红外扫描仪分别在白天和黑夜拍摄陆地和
海洋的热量图,及时检测是否有石油污染。
⑤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主要着眼于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不论我们生活在哪里,各个地区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地球的一部分。
所以,着眼于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监测,可以更好地规范各个地区的行为,明确责任归属。
地球生态变化,生物量变化对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是否有影响;森林覆盖率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影响等,这些问题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
综上,本文针对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的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可见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之广泛,功能之强大,但不可否认它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虽然它能对环境、灾害及时监测,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隐患的发生,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努力。
参考文献
[1]范承啸、韩俊、熊志军、赵毅.无人机遥感技术现状与应用[J].测绘科学.2009,09.
[2]卢国明.遥感技术在测绘科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
[3]王炜.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