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遥感技术与应用-04遥感图像校正
遥感技术与应用-04遥感图像校正
2013-7-15
θ
f
O N’
6
遥感图像的辐射畸变
扫描成像系统中的辐射亮度不均匀:光线路径长短不同造成的,
扫描角越大时,光线路径越长,大气衰减越严重。星(机)下 点位置的地物辐射信息的光线路径最短,大气衰减所产生的影
响也最小。因此辐射量失真最小。
光电变换系统的特性引起的畸变: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特性和传 感器的输出有直接的关系不大。但由于地球表面
曲率的存在,对应于地面的 P1,P2,P3 …的差别就大得多。距星下点
越远畸变越大,对应地面长
度越长。
2013-7-15
22
几何畸变
大气折射的影响:大气对辐射的传播产生折射。由于大气
的密度分布从下向上 越来越小,折射率不 断变化,因此折射后 的辐射传播不再是直 线而是一条曲线,从 而导致传感器接收的
遥感技术与应用
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学 班 教
2013-7-15
院: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级:城规081-2班 师:李 玉
1
第四章 遥感图像校正
2013-7-15
2
内容简介
遥感图像的辐射畸变 (Radiometric Distortion)
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 (Correction of Radiometric Distortion)
或亮度间隔的像素数占总像素数的百分比。
2013-7-15
9
辐射校正
原理:一幅图像中总可以找到某种或某几种地物,其辐射亮度或反射率接 近零,例如,地形起伏地区山的阴影处,反射率极低的深海水体处等,这 时在图像中对应位置的像元亮度值应为零。实测表明,这些位置上的像元 亮度不为零。这个值就应该是大气散射导致的程辐射度值。
2013-7-15
24
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图像中消除畸变的过
程,即定量地确定图像上像元坐标(图像坐标)与
目标物的地理坐标(地图坐标等)的对应关系(坐
标变换式)
几何校正一般包括几何粗校正和几何精校正。粗校
正及系统误差校正,一般由卫星地面站来完成。粗
校正处理后图像仍有较大的残差,需要对图像进行
坐标变换式经常采用一阶、二阶、三阶高次多项式。坐标 变换式的系数可从控制点的图像坐标值和地图坐标值中根 据最小二乘法求出。
一阶多项式法可以纠正线性误差: 6 未知数,至少需要3 个GCP
X= aX1+ bY1+ c Y = dX1+ eY1+ f
二阶多项式法可以纠正非线性误差: 12 个未知数,至少需要6个GCP
俯时后移,仰时前移,发生行间位置错动。
2013-7-15
17
几何畸变
翻滚:遥感平台姿态翻滚是指以前进方向为轴旋转了一个角度。可 导致星下点在扫描线方向偏移,使整个图像的行向翻滚角引起偏离 的方向错动。
2013-7-15
18
几何畸变
偏航:指遥感平台在前进过程中,相对于原前进航向偏转了一个小 角度,从而引起扫描行方向的变化,导致图像的倾斜畸变。
大气层对辐射的影响: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会发生
反射、折射、吸收、散射和透射。其中对传感器接
收影响较大的是吸收、折射和散射。另外,大气辐 射、邻域辐射以及 path radiance也会影响传感器 接收。
2013-7-15
4
遥感图像的辐射畸变
2013-7-15
5
遥感图像的辐射畸变
传感器引起的畸变
27
几何校正
间接法:从空白图像阵列出发,依次计算每个像元P(X,Y)在原始图
像中的位置P(x,y)。坐标变换式为:
x G x ( X ,Y ) y G y ( X ,Y )
2013-7-15
28
几何校正
坐标变换式经常采用一阶、二阶、三阶高次多项式。坐
标变换式的系数可从控制点的图像坐标值和地图坐标值 中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出。
从遥感卫星地面站生产的数据产品影像头文件中获
取相关信息,比如地理经纬度和太阳高度角等,以 及DEM数据,来进行该误差的校正。
2013-7-15
13
几何畸变
几何畸变: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了变化,
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
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等变化;
几何畸变的成因包括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
10
辐射校正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 因 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
方法:在不受大气影响的长波段(La)和待校正的某一短波段(Lb)图像中, 选择由最亮至最暗的一系列目标, 将每一目标的两个待比较的波段 灰度值提取出来进行回归分析。 是波段a中的亮度为0处波段b中所 具有的亮度。可以认为就是波段b 的程辐射度。校正的方法是将波段b 中每个像元的亮度值减去 ,来改 善图像,去掉程辐射。
2013-7-15
19
几何畸变
地形起伏的影响:当地形存在起伏时,会产生局部像点的
位移,使原来本应是地面点的信号 被同一位置上某高点的 信号代替。由于高差的 原因,实际像点P距像 幅中心的距离相对于理 想像点P0距像幅中心的 距离移动了△r。
2013-7-15
20
几何畸变
地表曲率的影响:地球是球体,严格说是椭球体,因此地
变化、地形起伏、地球表面曲率、大气折射、
地球自转。
2013-7-15
14
几何畸变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
航高:在遥感平台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相对于原标准航高的偏离。 另一方面,卫星运行的轨 道本身就是椭圆的,航高始终发生变 化。而传感器的扫描视场角不 变,从而导致图像扫描行对应 的地面长度发生变化。航高越
2013-7-15
11
辐射校正
由传感器系统引起的辐射校正:一般来说,成
像系统造成的误差由传感器研制单位根据传感
器的相关参数、利用相关的传感器成像模型进
行校正,不需要用户自己校正.
2013-7-15
12
辐射校正
由光照条件差异引起的辐射误差:太阳高度角、
地面的倾斜所造成等。
太阳高度、地面的倾斜引起的畸变校正,用户可以
控制点的选取:几何校正的第一步便是位置计算,首先 是对所选取的二元多项式求系数。这时必须已知一组控 制点坐标。控制点的选择要以配准对象为依据。以地面 坐标为匹配标准的,叫做地面控制点(记作GCP)。有
时也用地图作地面控制点标准,或用遥感图像(如用航
空像片)作为控制点标准。
2013-7-15 29
几何校正
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些。 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以避免外推。 此外,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特征实在不明显的大面积区域(如沙 漠),可用求延长线交点的办法来弥补,但应尽可能避免这样做,以 避免造成人为的误差。
2013-7-15
32
几何校正
控制点数目的确定
其最低限是按未知系数的多少来确定的。一次多项式有6个系数, 就需要有6个方程来求解,需3个控制点的3对坐标值,即6个坐标数。 2次多项式有 12个系数,需要 12个方程(6个控制点)。依次类推, n次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n+1)(n+2)/2。
由光学系统的特性引起的畸变:在使用透镜的光学系统中,由于镜
头光学特性的非均匀性,在其成像平面存在着边缘部分比中间部分
暗的现象(减光现象)。 光线以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通过镜头到达像平面O点的光强度为 Eo,以与主光轴成θ 角的
N
P D S
方向通过镜头到
像平面P点的光强 度为Ep, Ep=Eo·cos4θ 。
进一步的处理,即几何精校正。
2013-7-15 25
几何校正
几何精校正包括光学校正和数字纠正两种方法。 数字纠正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每个像元逐个地 解析纠正处理完成的,其包括两方面:一是像 元坐标变换;二是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 样)。
坐标变换:确定原始图像和纠正后图像之间的坐标变
换关系。包括两种方案:直接法和间接法。
公式计算法:公式计算法需知道具体天气条件下大 气路径辐射率等参数。如果不通过特别的观测,一
般很难得到这些数据。
波谱测试回归分析法:需要到野外进行与陆地卫星 同步的一致测试。
2013-7-15
8
辐射校正
波段对照法: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
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直方图:以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图像亮度值与像素数之间的关系。在 二维坐标系中,横坐标代表图像中像素的亮度纵坐标代表每一亮度
实际工作表明,选取最少数目的控制点来校正图像,效果往往不好。 在图像边缘处,在地面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如河流拐弯处等,由于 没有控制点,而靠计算推出对应点,会使图像变形。因此,在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控制点数的选取都要大于最低数很多。
2013-7-15
31
几何校正
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 - GCP)选取的原则
地面控制点就是在影像上可以精确测量地理坐标的已知点。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这很容易 通过目视方法辨别,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海岸线弯曲 处、湖泊边缘、飞机场、城廓边缘等。
X = aX22 + bY22 + cX2Y2 + dX2 + eY2 + f Y = gX22 + hY22 + iX2Y2 + jX2 + kY2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