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二讲:绚丽多姿的传统服饰-汉服
第十二讲:绚丽多姿的传统服饰-汉服
短打:衣裤制,又称裋褐(shù hè)。原为粗布 短衣,现引申为上衣下裤的百姓居家生活、休闲、 劳作、武艺等服装。
五、汉服与古装之辨
古装与汉服常常是同一件东西。 但在精神上却截然不同 古装是一件衣服,古人所穿很美丽的衣服,再深一点,古代文化。 而汉服也是一件衣服,一眼看去,几乎与古装毫无二致 但是,古装到此即止。汉服却继续向前。 汉服本质上,却不是一件衣服 而是一种精神 一种自觉意识 民族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历史的自觉,文明的自觉
2、服饰的文化性 服饰在华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风雨、蔽 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一系列人类通行的实 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 等特殊意义。 衣冠仪礼渐渐升华成为一个文明的象征。
3、华夏的内涵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 之乾坤。” 《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与岂 子曰 同无 袍衣
绚丽多姿的传统服饰 — 汉服
壹
什么是汉服?
叁
汉服的地位
伍
汉服与古装之辨
贰目
汉服的特征
肆
录
汉服的款式
陆
传统复兴 衣冠先行
汉 族 文 化
华夏文明,始自炎黄二帝,传承五千年,历至 汉朝,因其强盛一时,异族始称中原华夏人为 汉人,从此“汉”成为这个民族传承了数千年 的名号。同时,这个民族的传统服装被广泛称 为——“汉服”。
六 传衣 统冠 复先 兴行
2、汉服复兴的主题
汉服复兴的绝不只是一件衣裳 。 重建礼仪之大、服章之美的独特的华夏人文风貌。 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各族群对文化命脉断流 危险的应对。 重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再造华夏中国独步世 界、无与伦比的文明创造能力。
六 传衣 统冠 复先 兴行
阶 级 之 分 , 只 有 具 体 功 用 之 别 。
古装与汉服的区别是 古装:古人穿,我不可穿,我怎么可穿呢?表开玩笑。 而汉服:先人穿,我亦可穿,我为什么不可穿?没人 开玩笑。 古装意识,认为,那衣服与我们无关 汉服意识,认为,这衣服与我们有关 古装,美丽无比,却停留于历史。 汉服,初生稍显粗糙,却成功地沟通了历史,骄傲地 指向未来 古装,是我们民族记忆的辉煌,回味的忧伤 汉服,是我们民族历史的反思,前途的追问。
都 用 小 袖 , 下 着
期 , 妇 女 的 短 襦
隋 代 及 初 唐 时
旋
绕于 手
定在半臂 银绘粉花 时还当流 领因口
间臂,名曰披帛。 带的胸上,再披搭肩上 纱罗的薄制作,一端固 长银行巾子,用花或金 宽时大,穿袒露上胸。
bó
,
襦裙的变化
根据衣领的不同分为: 交领、直领(对襟)
根据长短厚薄的不同分为: 长襦、短襦、单襦(衫)、 复襦(袄) 长袄:长复襦,长度过膝盖
十一月初在浙江省嘉
兴市嘉善县西塘古镇
举办
周西 塘 汉 服 文 化
看何兴着绝衣几广蒹
我惧我我响裾经袖葭
jū
华道礼汉
沧飘苍
夏阻仪家 儿且之衣 郎长邦裳
渺 渺
终 成
桑
几 度 彷 徨
飘
今 在 何 方
苍 白 露 为 霜
视频观赏:现代汉服秀场
课堂小结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 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 族特色。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 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汉服 体系。 汉服不乏美丽的服饰文化,更让我们知道,汉族不是一个 赤裸的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世上最美最古老服饰的民族。
视频观赏:汉服介绍
(一) 什 么 是 汉 服
汉服是指“汉民族的民族服饰”, 而非“汉朝服饰”。 在时间上是指清代以前汉民族服饰 体系的统称。
历史 传承
成 的 民 族
经 济条 件
特 有 的 生
治 ” 始 至
而 是 从 “
人 , 汉服
汉服 : 如
性服,活明黄也同
。
装 , 具
自 前 而
方 式 、
代 , 是
1、衣冠情结 衣冠于华夏,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秦汉以降,“衣 冠”即用来指称华夏之服。衣冠很早便成为华夏民族 难以释怀的情结 《春秋左传》载,郑国民愤而歌:“取我衣冠而褚zhǔ 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我其与之”。子产 变法初期,民众不惯,只觉得被夺了衣与田,便要去 拼命。衣冠与田畴,一同被列为民生头等大事 。
民 族 服 饰 发 展 到 现 在 , 已 经 没 有 了
袖要表“祭成能来的礼礼
, 以
配 套
达 ,
作 为
服 等
人 礼
, 主
说 其
一 部
服 是
服 :
约 穿 礼 重 ,场 要 礼 分汉
束 着 服 要 “ 合 用仪 尤 服
行 , 的场 行 等 于 性 其 体
为 更 款 合 有 等 祭 更对 系
礼趋 式 以规 。 祀 高 于 里
2004年11月12日 方哲萱只身着汉服参加天津祀孔大典
2003年普通工人王乐天穿汉服 上街
为纪念同袍首次身穿汉服走上 街头,汉服复兴者把每年的11 月22日定为全球汉服出行日。
汉服文化的复兴影响,传统节日的兴起,如花朝
影 汉 节,上巳节,上元节(元宵节),汉服成人礼, 响 服 七夕节及汉服婚礼
缝 连 起 来 ) 、
衣 ” 制 ( 把 上 衣
的 形 制 主 要 有
汉 服 的 款 式
。被但一虞是
体是起氏起
深上包,源深
邃 ” , 因 而
下 缝合 , 因
住 身 子 , 分
把 衣 、 裳
于 虞 朝 的 先
衣 ( 汉 服 礼
得 名
为“
开 裁
连在
王 有
服 )
子 当 胸
结住 。
身
长及 腰 以 小
带
,
汉服的主要特点:交领右衽,绳带系结。 孔子曰“微乎管仲,吾披发左衽矣。”这句话 也说出了,先人对自身服饰与文化的关切。 《通典》典卷八十四 礼四十四:“凡衣死者, 左衽。”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用左衽, 使用细布带系死结,以示阴阳有别。
下 穿
人 民
爱的
服 ,
衣 )
式 的
为帝
上 衣
短 衣
“ 襦
襦裙发展至后来,上衣时有加白色护领,于现 代多为装饰用,称呼有袄裙、衫裙等。 袄:衣有衬里,夹层,若缀以棉是为棉袄。 衫:单衣无衬。 襕lán裙:有花边的裙子。 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 打裥jiǎn御寒、居家、休闲的外套,一般不作为礼服穿着。 名称上有半臂、比甲、褙子(披风)、斗蓬、大氅chǎng。
成人礼男子成年实行冠礼
女子成年实行的笄(ji)礼
视频观看:汉服婚礼
花朝节u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 “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 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 “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领式 样 袖 长 齐肘
套
头
、 翻
领 或 无
的胸
半,
臂从
有 对襟
宫廷
、 传开
齐腰
度 的
、不
高同
腰分
、为
齐
根 据 裙 子 穿
着 高
长 的 感 觉 。
给 人 一 种 俏 丽 修
并 以 丝 带 系 扎 ,
甚 至 系 在 腋 下 ,
腰 部 以 上 , 有 的
高 系 , 一 般 都 在
紧 身 长 裙 , 裙 腰
汉服的特征 交领右衽(也兼有盘领,直领 )
汉服的特征-无扣结缨
汉服的特征-褒衣大袖
汉服有礼服(复兴的主要 所在)和常服之分(戎装、 武士装)。从形制上看, 主要有“上衣下裳”制 (裳在古代指下裙)、 “深衣”制(把上衣下裳 缝连起来)、“襦裙”制 (襦,即短衣)等类型。
三.汉服的地位
汉服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之一
帝 垂 衣
不 单指
汉人 不
有 鲜 明 的
后 自 然 形
审 美 理 想
按 照 汉 人
裳 而 天 下
汉朝 服 装
单 指 汉 朝
、
,
民 族 服 装 概 略
中 、 日 、 韩 传 统
二.汉服的特征
汉服是平面裁剪,这与西式服装不同。(旗袍)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 交领(也兼有盘领,直领 ) 右衽(注:左右衽之辨) 无扣结缨(几乎不用纽扣,而于腋下结缨系带)。 褒衣大袖(窄衣小袖在汉服中多为劳作服装)。 线条流畅,飘逸潇洒(这就涉及了汉服的审美风格, 是华夏文化审美意识的反映,也是与同为华夏衣冠体 系的日韩民族服饰相区分的较为鲜明的特征。)
4、汉服与礼仪
自古华夏有“衣冠上国”和“礼仪之邦”之称。两者并 称于世。 礼仪和衣冠是华夏文明的两大标志。两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依托的。可以说,中华礼仪只有与汉服相搭配才能 显其神韵。
四.汉服的款式
汉服服饰是一整套体系,她不仅包括衣裳,还 包含冠、鞋子,配饰等等。这里主要讲衣裳。 首先, 汉服作为最初的功能,就是遮体取暖的衣服,至殷 商周,随着服饰礼仪的发展具备,而渐渐有了其服 饰制度和礼仪含义。
衣 和
“ 上
下 裳
“ 深
汉服
长 裤 。
一 般 上 身 着 短 衣 ,
穿 着 。 普 通 劳 动
襦 裙 则 为 妇女 喜
为 百 官 及 士 人 常
礼 服 ; 袍 服 ( 深
王 百 官 最 隆 重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