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
1.民事纠纷的含义——又称民事冲突、民事争议、 私权纠纷、私法纠纷等,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侵权、违
2.民事纠纷的特点
(1)纠纷主体的平等性:即民事纠纷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约或其他事由而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
(2)纠纷内容的民事性:即民事纠纷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 容;
(3)纠纷的可处分性:即纠纷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纠纷解 决的方式、过程和结果。
11月3日公布,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 定(试行)》——简称《执行工作规定》,1998年7月8日公布,自
1998年7月18日起施行。
三、推荐参考书
出版社2009年版;
1.谭兵、李浩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
2.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 3.邵明著:《民事诉讼法理研究》,中国人民大
第1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知识结构: 1.1 民事纠纷与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1.2 民事诉讼 1.3 民事诉讼法
1.1 民事纠纷与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
阅读下列案例并判断其是否属于民事纠纷?
例1:王某想坐火车从上海去广州…… 例2:张某(男)与夏某(女)恋爱…… 例3:某房地产公司在为其开发的……
B.通过司法确认程序可以将调解协议转变成具有强制执行效 力的依据
【法条链接】 《人民调解法》第31条第一款:“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人民调解法》第33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
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
2.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简称《交费办法》,
2006年12月19日公布, 2007年4月1日实施;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民诉法意见》,1992年7月14日
公布实施;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简称《严格执行
民诉法规定》,1994年12月22日公布实施;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 干规定》 ——简称《审判方式改革规定》,1998年7月11日实施;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
《民事证据规定》,2001年12月21日公布,2002年4月1日实施;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 规定》——简称《简易程序规定》, 2001年9月10日公布,2003年12
民事诉讼法讲义
主讲人:李振华
民事诉讼法课程几点说明
一、民事诉讼法课程体系★重点●难点
第一编 民事诉讼法导论
第1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2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编 民事诉讼的主体与客体
第3章
第 4章
民事诉讼关系与诉讼行为
法院
第5章
第 6章
当事人
民事诉权与诉
第三编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制度(略)
二、民事诉讼的本质、基础、形式和地位
1.民事诉讼的本质——是法院代表国家运用国家司法权解
决民事纠纷,实现民事权利,维护私法秩序。
2.民事诉讼的基础——当事人的诉权和法院的司法权(审
判权)。
3.民事诉讼的形式——民事诉讼法所建构的诉讼程序。
4.民事诉讼的地位
(1)民事纠纷解决或民事权利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2)赋予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更大的活力与法律效力,从 诉讼制度上为其提供支援和保障。
甲男与乙女系隔壁邻居。因甲时常聚集三朋四友在家打 麻将,有时通宵达旦,喧闹声严重影响了乙家正常的休息。 乙多次到甲家说明自己身体不好,神经衰弱,且孩子要学习, 希望甲夜晚不要扰民。一次甲家正在玩麻将,乙又敲门表示 不满。甲认为乙在朋友面前扫了自己面子,遂出言不逊,辱 骂乙神经病。乙亦怒斥甲不务正业,象个赌徒。双方由此发 生争吵,引来邻里十数人,纷纷劝说双方忍让。甲恼羞成怒, 上前拉住乙的衣服说:“我是赌徒,你就是妓女。”乙羞愤 不已,转身欲走,但被甲拉住。挣扯间致乙衬衣被撕破,上 身部分裸露。乙遭此羞辱之后,神经受到严重刺激,神经衰 弱加重,不能正常生活、工作,所在外企因此将其辞退。治 病、休养、生活无来源,使乙身心、财产俱遭伤损。后有朋 友告诉乙,此事不能作罢,一定要讨个说法。
月1日实施;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简称《审判监督程序解
释》, 2008年11月25日公布,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执行程序解释》,2008年
量协助或主持解决纠纷的方式或制度——诉讼外调解与仲裁。
(二)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容
1.和解
(1)概念——又称协商,是指纠纷主体以平等协商、相 互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纠纷。 (2)特点 第一、高度的自治性 第二、非严格的规范性 第三、成本的低廉性 第四、弱法律效力性
(3)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第一、诉讼、仲裁内和解协议的效力:经过法定程序可 以转化为具有强制执行力;
第四、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作为调解人而进行的 调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第五、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调解人对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进行的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
解仲裁法》。
(4)诉讼、仲裁外调解协议
第一、调解协议的性质: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 件的若干规定》 (2002年11月1日实施)第1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 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 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 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2009年7月24日实施)第10条:“经 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后达 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 后,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
第二、诉讼、仲裁外和解协议的效力是否具有民事合 同的效力?
2.调解(诉讼、仲裁外调解)
(1)概念——是指调解人(第三者)在纠纷主体之间沟 通信息,摆明事实和道理,促成其相互谅解从而达成解决纠 纷合意的纠纷解决方式。 (2)特点
第一、调解人的居中性 第二、纠纷主体的自治性 第三、非严格的规范性 第四、成本相对的低廉性
3.民事纠纷的分类
■标准:民事纠纷的内容
有关财产权益的民事纠纷 有关人身权益的民事纠纷 兼财产和人身双重内容的民事纠纷 分类的意义:有利于国家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设置不同的纠 纷解决制度,也有利于纠纷主体针对不同的纠纷选择不同的 纠纷解决方式。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概述
1.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实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自学)
第五编 民事审判程序之二:非讼程序
第18章
第19章
非讼程序概述与特别程序
督促程序
第20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六编 民事执行程序
第21章
第22章
民事执行程序总论
民事执行程序分论(自学)
二、必备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民诉法》,
1991年4月9日公布实施,2007年10月28日修改;
讼。”
3.仲裁
(1)商事仲裁
(2)劳动争议仲裁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
(4)人事争议仲裁
(5)体育仲裁
4.行政裁决——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
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 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 体行政行为。
5.民事诉讼
【司考真题—04年卷四第七题】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你认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有 哪几种法律途径或方式可供乙选择,以维护其权益。针对 本案的实际情况,你认为选择其中哪一种方式处理此事社 会效果更好、更具优越性,并请阐明理由。
答题要求:
1.运用掌握的法学和社会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3.字数不少于500字。
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 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 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民法院提起诉
(3)诉讼、仲裁外调解的基本形态
第一、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调解人对民间纠纷而进行的 调解——《人民调解法》,2010年8月28日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
行;
第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调解人而进行的调 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三、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作为调解人而进行的调解——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内容
(1)诉讼活动——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 的诉讼活动。诉讼活动表现为诉讼行为,两者在本质上具有 是一致性。 (2)诉讼关系——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进 行的诉讼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
产生
诉讼活动 体现 诉讼关系
3.特点
(1)国家的公权性 (2)结果的强制性; (3)严格的规范性(程序性); (4)效力的终局性; (5)成本相对昂贵性。
行的,用来解决和消除民事纠纷的一整套制度和方法。
2.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
(1)具有多元化 (2)纠纷主体具有程序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