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弃渣场专项施工方案

弃渣场专项施工方案

K48+900弃渣场专项防护处理方案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武罐高速公路WG09合同段施工合同》2、《武罐高速公路WG09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6、本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7、现行有关技术规程、规则及标准(二)编制围我标段设计中给出的Q1、Q2、Q3弃渣场浆砌防护挡墙、边坡及防水处理。

二、工程概况我标段Q1、Q2、Q3弃渣场位于正线K48+900线路右侧玉皇沟河道两侧空旷位置,Q4弃渣场位于正线K51+580线路右侧玉皇沟河道两侧空旷位置,由于设计较早工程未能及时开工,加之5.12地震后设计中给出的4个弃渣场只有Q1、Q2、Q3弃渣场能够弃渣,而Q4弃渣场已经被当地村民规划为新农村建设用地无法弃渣,我标段4个渣场都位于第四系全新统上部冲洪(Q42al+pl)砂砾、卵石层上,上覆含小块石低液限粘土地质层上。

三、防护措施现阶段我标段弃渣及弃场防护工程基本完成,但是由于2013年5月22日凌晨4时,该地区遭遇到7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冰雹袭击,降雨量达到每小时54.3毫米。

暴雨、冰雹导致玉皇沟暴发山洪和泥石流,5.22特大暴雨事件给我标段和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受灾影响。

为确保设计弃渣场使用安全性,我标段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对Q1、Q2、Q3弃渣场重新进行加强防护。

(一)、弃渣场防护挡墙:根据设计弃渣场防护挡墙要求,我标段已经按照弃渣场防护挡墙结构形式将Q1、Q2、Q3弃渣场挡墙施工完成,但是于5.22特大暴雨事件将玉皇沟上游砂砾、卵石冲至下游,将我标段弃渣场位置玉皇沟河道底标高上抬1~3m左右,同时由于暴雨过大,雨水集中将已经弃好的洞渣局部冲出防护挡墙外,现在弃渣场已经砌筑完成挡墙露出玉皇沟河底标高面只有1m高左右,为了保证现阶段弃渣场、渣体的稳定性、安全性,我部将根据现场地形地貌、结合实际情况对Q1、Q2、Q3弃渣场挡墙,重新进行设计、重新进行砌筑。

按照现阶段弃渣场实际情况,我标段专业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对弃渣场挡墙重新进行力验算,验算结果如下:1、Q1弃渣场挡墙力验算:通过力验算Q1弃渣场设置高6m的衡重式挡墙, 挡墙为M7.5#浆砌片石,基础深2m此挡墙结构满足弃渣场稳定性安全防护要求。

2、Q2弃渣场挡墙力验算:通过力验算Q2弃渣场设置高8m的衡重式挡墙, 挡墙为M7.5#浆砌片石,基础深2.5m此挡墙结构满足弃渣场稳定性安全防护要求。

3、Q3弃渣场挡墙力验算:通过力验算Q3弃渣场设置高5m的衡重式挡墙, 挡墙为M7.5#浆砌片石,基础深1.5m此挡墙结构满足弃渣场稳定性安全防护要求。

衡重式挡墙力验算详见计算附表:(二)、弃渣场坡面处理及排水设施:根据已经弃筑完成的弃渣场情况,结合5.22特大暴雨弃渣场受灾实际情况,我标段将对渣体坡面进行修整,考虑从防护挡墙顶面按照1:0.75的坡度进行修坡,并且每8m高设置一个消力平台,平台宽度按2.5m进行设置,每个台阶2.5m宽位置采用机械进行压实,同时对弃渣场表面进行修坡,渣场表面设置5%的自然流水坡,在靠近渣体边缘3m处设置一条截水沟。

将渣体表面的雨水通过截水沟引入纵向排水沟,通过纵向排入沟把雨水排入玉皇沟。

从而保证渣体1:0.75的坡面不受集中雨水冲刷,确保弃渣的稳定性,具体弃渣场坡面处理及排水措施详见:渣体坡面处理及排水设设施设计图。

(三)、自然冲沟排水设施:由于受当地地形条件限制等原因,Q1弃渣场有2条自然冲沟穿过渣体,Q2弃渣场有1条自然冲沟穿过渣体,考虑到渣体自身的稳定性、安全性,在Q1弃渣场Ⅰ号冲沟上游处设置底宽1.5m、顶宽2.7 m、高1.2m的梯形排水沟将自然冲沟的雨水从上游直接引入玉皇沟,雨水不直接冲刷渣体,确保弃渣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Q1弃渣场Ⅱ号冲沟上游处设置底宽1m、顶宽2m、高1m的梯形排水沟将自然冲沟的雨水从上游直接引入玉皇沟,雨水不直接冲刷渣体,确保弃渣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Q2弃渣场Ⅲ号冲沟上游处设置底宽2m、顶宽3.5m、高1.5 m的梯形排水沟将自然冲沟的雨水从上游直接引入玉皇沟,雨水不直接冲刷渣体,确保弃渣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Q3弃渣场无自然冲沟不需设置梯形排水沟,通过顶面截水沟直接排入玉皇沟。

具体排水沟设计图详见附图四、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一)施工顺序测量放线挡墙基坑开挖基坑地基承载力检测及基坑部尺寸(合格)挡墙砌筑(二)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1)、施工前首先按设计图纸进行实际地复测,算出实际地面线与设计地面线有没有较大的出入,通过测量放样准确定位出基坑的开挖尺寸线。

(2)、测量放样恢复路基中线,精确测定挡土墙基底主轴线和起讫点两端的衔接是否顺适,测定的重要控制桩应有护桩,并至少由2~3组组成,以便相互核对,确保精度。

(3)、在施工前根据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挡墙的具体位置桩,并核实是否与设计相符,如有不符应会同有关方面进行现场确认,并及时进行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施工。

2、基坑开挖(1)施工前作好地面排水工作,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宜全段开挖,以免在挡土墙完工前发生土体坍塌,应采用跳槽开挖,分段砌筑的方法施工。

(2)基坑开挖前应用白灰洒出开挖边线,并保护好中线及高程控制桩,同时加设护桩碓保基坑尺寸准确。

(3)基坑开挖时间应尽量避开雨天,基坑有水时,在坑四周挖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潜水泵抽排,同时作好基坑外边的排水。

(4)挡墙基础设置在砂砾石河滩上,基坑开挖要成台阶形开挖,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2:1,台阶宽度不得小于0.5米。

(5)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局部地方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开挖至距基底20~30cm,然后改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并修坡、清底,并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工作,检测满足要求后应及时砌筑、封闭。

(6)局部存在孤石地段若需爆破处理的,采用移动空压机供风,风镐开挖或手持风钻打眼,松动爆破,人工清理成型。

(7)开挖过程中及时用断面尺架检查开挖尺寸,确保断面符合图纸要求,同时保证挡墙基础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

(8)开挖至设计标高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并通知设计单位现场确认,同时试验室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及时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基底加固处理。

(9)基坑开挖出渣必须堆放在指定的地方。

3、挡墙砌筑(1)砂浆拌制1)砂浆必须用强制式砂浆拌合机进行搅拌,投料顺序应先倒砂、水泥、掺合料,最后加水。

搅拌时间宜为3~5min,不得少于90s。

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0mm~50mm。

2)砂浆配置采用质量比,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h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使用完毕。

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2)基础砌筑1)基础砌筑前应对基坑底面进行找平。

2)基础石料砌筑时,基础第一层石块应坐浆,即在开始砌筑前先铺砂浆30mm~50mm,然后选用较大较整齐的石块,大面朝下,放稳放平。

从第二层开始,应分层卧砌,并应按上下错缝,外搭接,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法。

3)基础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留成斜槎。

4)挡土墙基础与原有构筑物基础相衔接时,基础结合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5)基础砌筑时,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方法。

6)基础的最上一层,宜选用较大的片石砌筑。

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选用较大的平石砌筑。

7)基础灰缝厚度20mm~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形象。

(3)墙体砌筑1)分段砌筑时,分段位置应设在基础变形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相邻砌筑高差不宜超过1.2m。

缝板安装应设置准确、牢固,缝板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

2)相邻挡土墙设计高差较大时应先砌筑高墙段。

挡土墙每天连续砌筑高度不易超过1.2m。

砌筑中墙体不得移位变形。

3)墙身砌筑时注泄水管的预埋,上下、左右间距2m,梅花形布置,最下一排泄水孔距地面30cm;4)挡土墙外露面应留深10mm~20mm的勾缝槽,按设计要求勾缝。

5)砌筑挡墙应保证砌体宽(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砌筑中应经常校正挂线位置。

6)砌石底面应卧浆铺砌,立缝填浆捣实,不得有空缝和贯通立缝。

砌筑中断时,应将砌好的石层空隙用砂浆填满。

再砌筑时石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工作缝应留斜茬。

7)墙体石块砌筑①宜以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

立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大尺寸的片石砌筑砌体下部;转交外边缘处应用较大及较方正的片石长短交替与层砌块咬砌。

②砌筑外露面应选择有平面的石块,使砌体表面整齐,不得使用小石块镶垫。

③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牢固,较大石块应宽面朝下,石块之间应用砂浆填灌密实,不得干砌。

④较大空隙灌缝后,应用挤浆法填缝,挤浆时,可用小锤将小石块轻轻入较大空隙中。

8)墙体石块砌筑每层石块应高度一致,每砌高0.7m~1.2m找平一次。

砌筑石块,错缝应按规定排列,同一层中用一丁一顺或用一层丁石一层顺石。

灰缝宽度宜为20mm~30mm。

砌筑填心石,灰缝应彼此错开,水平缝不得大于30mm,垂直灰缝不得大于40mm,个别空隙较大的,应在砂浆中用挤浆填塞小石块。

9)砌筑方法①丁顺叠砌:一层丁石与一层顺石相互叠加组砌而成,先丁后顺,竖向灰缝错开1/4石长。

②丁顺组砌:同层石中用丁砌石交替相隔砌成。

丁石长度为基础厚度,顺石厚度一般为基础厚度的1/3,上层丁石应砌与下层顺石的中部,上下层竖向灰缝至少错1/4石长。

10)墙体砌筑镶面石①镶面石块表面四周应加修整,其修整进深应小于70mm,尾部应较修整部分略缩小,镶面丁石的长度,不应短于顺石宽度的1.5倍,每层镶面石均应事先按规定灰缝宽及错缝要求配好石料,再用铺浆法顺序砌筑,并应随砌随填立缝。

②砌筑前应先计算层数,选好料。

砌筑曲线段镶面石应从曲线部分开始,并应先安角石。

③一层镶面石砌筑完毕,方可砌填心石,其高度应与镶面石平。

每层镶面石均应采用一丁一顺砌法,砌缝宽度均匀,不应大于20mm。

相邻两层的立缝应错开不得小于100mm,在丁石的上层和下层不得有立缝。

所有立缝均应垂直。

⑤砌筑应随时用水平尺及垂线校核。

在同一部位上使用同类石料。

(3)勾缝1)砌体勾缝除设计有规定外,斜石砌体勾凹缝,本工程为斜石砌体,勾缝要求勾凹缝。

2)勾缝前应将石面清理干净,勾缝宽度应均匀美观,深(厚)度为10mm~20mm,勾缝完成后注意浇水养生。

3)勾缝砂浆宜用过筛砂,勾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砌体砂浆强度,勾缝应嵌入砌缝20mm,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