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学对卵巢囊肿的看法
中医学认为,引起卵巢囊肿主要有以下诸因素。
1、痰瘀凝结,忧思伤;虚生痰,痰饮停聚而阻滞气机,引起气滞血瘀
、痰饮与血瘀结成块。
痰瘀久积也可导致癌症。
除有上述气血凝滞的症状外,患者常有胃脘满闷、心慌、气短、纳差,浮肿、呕恶、筋惕肉、腹围增粗、月经紊乱,排尿困难,便急或大便不畅、下腹或窝部充胀,有下坠感等现象。
2、气血凝滞期或产后受寒,寒凝血滞。
或内伤情志,抑郁伤肝,气
机运行不畅,气滞血也滞,气血瘀凝而致。
若瘀积日久变成癌症。
表现为除下腹部有肿块外,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见舌有瘀点。
如为恶性者,下腹部肿块坚硬固定,疼痛拒按,皮肤不润面色紫;,舌有瘀点。
恶性晚期患者可有腹水,形;枯槁,神疲乏力等症。
卵巢囊肿的类型
中医专家说,在中医眼里,对卵巢囊肿的中医治疗是从整体观入手,硫肝理气,扶正因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全面调节内分泌使气面血活,活跃脏腑,经络为本,气血为用,气血是肌体的物质基础。
1、气滞血瘀型的卵巢囊肿。
此类型的囊肿表现为少腹一侧或双侧有肿块,肿块小者多无明显症状,大者心悸气喘,腰酸,小腹下,大便不畅,尿频尿急,舌有瘀点。
2、寒湿淤滞型的卵巢囊肿。
此类型的囊肿表现为腹部有肿块。
下肢浮肿,腹胸积水,食少化滞。
3、气瘀化热型的卵巢囊肿。
此类型的囊肿主要表现为腹内窜痛剧烈,腹胀泛恶,发热恶寒,精神郁闷,无力倦怠,带下增多,质稠腥秽。
中医治疗卵巢囊肿组成方
海藻12克,白芥子10克,三棱10克,苡仁20克,桃仁10克,夏枯草20克,南星6克,赤芍12克。
功能:理气行滞、活血祛痰、化瘀散结、软坚消肿。
主治:适用各种囊肿,尤其对卵巢囊肿效果显著,对子宫肌瘤、畸胎瘤、肝肾等囊肿也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药液为600毫升,每服300毫升,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B超1次,如有疗效,服药可直到肿瘤消失为止。
用药3个疗程,肿瘤继续增大者为无效,可做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另做治疗。
方解:方中三棱、桃仁、赤芍理气行滞、活血祛瘀,海藻、夏枯草、白芥子能消痰软坚、散结消肿,南星、苡仁化湿祛痰,白芥子与海藻配合能消除黏腻之阴邪,以上诸药配伍,能使痰湿化,气血通,囊肿消也。
现代治疗卵巢囊肿的方法
日前,国内外对卵巢囊肿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但大多难以治愈,恶性肿瘤病程短,发展快,根据恶性程度高低手术切除的多少或放化疗的敏感度,复发有早有晚,手术后瘤体还会再复发、再生长因此大部分患者手术后仍然会再复发。
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治疗卵巢囊肿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瘕、扶正固本入手,全面调节内分泌使气面血活,活跃脏腑.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不同或相同病变研制出了纯中药方剂,采用“内病外治法”,引药归经可使药效直达病灶,从而起到调节气血,消瘀散结,活血止痛,通导全身,标本兼治,则立见其效。
从而起到调经、止血、疼痛消失、恢复卵巢功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地控制卵巢囊肿瘤体生长,使瘤体逐渐软化,最后消散。
中药贴调理
【名称】:
【主治】:卵巢囊肿、巧克力囊肿、附件囊肿
【用法】:本方每付两贴,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取一贴膏药贴于关元穴上、另一贴膏药贴于后腰腰俞穴。
每付可贴三天,十付为一疗程。
【禁忌】:1、用药期间忌食辛辣肥腻之物。
2、需按时按疗程使用。
3、孕妇禁用。
4、皮肤过敏、溃烂者禁止使用。
5、患者生理期不建议使用。
【规格】:一付2贴,十付一疗程
【贮藏】: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