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准“作坊”、“溜达”、“一乘轿
子”这三组词语中的多音字并能组词。
通过上下文理解“名扬中外”、“传神”等词语。
2、通过图文欣赏,辨认各色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粗知课文描写的大概内容,学习领会课文总分总段式的写法。
并
能仿照写一段画面介绍。
4、通过课文的阅读分析,学习阅读快速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书课题。
2、理解名扬中外。
师:谁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呢?名:名气扬:传播中外: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气。
找找近义词:闻名中外,名扬天下
(看来,这是一幅非常了不起的画,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幅画到底是什么样的,画上有哪些奇特之处?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读一读吧。
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搜集课文信息,填写资料卡。
2、检查字词:课文中出现了描写许多古代生活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吧。
分类:官吏、摊贩、医生、生意人(行当)
作坊、酒楼、茶馆、店铺(建筑)
走江湖、赶毛驴、溜达、坐着一乘轿子(动作)
乘:指四匹马拉的车子,一乘轿子就是四个人抬的轿子
念准多音字。
有什么不理解想问的吗?(说两个人)
3、反馈资料卡:通读完全篇课文,同学们有没有得到关于这幅画的资料。
(边说边画白板上的词语)
(1)画名:
年代:北宋,距离现在已经有8百多年了。
(既是朝代名,也是国家名,首都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童宁的故乡)作者:张择端
大小:(可与教室相比较)
这些内容都是从课文的第一小节中了解到的,也就是说第一小节总体介绍了这幅图画的情况,我们把这一小节叫做课文的(总起)。
(白板书:学生在书边摘记)
(2)哪些自然段在介绍画面内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3、4自然段,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吗?
三、精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单是众多的人物,单是热闹的街市,单是传神的情景,就能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吗?我们一起到课文的第2自然段去感受感受。
(生自读)
师:你能从中感受到“名扬中外”吗?
A、这小节写的是人物多。
(出示课文)
B、请同学们圈一圈,课文中写了哪些行业?(聚光灯点人物,说职业、多说纤夫、武官)从哪看出来的
C、除了这些行业,还有吗?想象一下。
课文中用什么表示?(省略号)
D、总结:这样的人物在一张怎样的画中呢?是呀,在这么小的画里,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表情、装扮,而且三百六十行都在,画家张泽瑞的画技多么高超啊。
这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细读第3、4节
A、瞧,这就是《清明上河图》里的热闹街市。
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自己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
B、你能从句子中找出画面精彩之处吗?(放大句子,并且理解词语意思)
a、“有的骑着马…………”人物动作丰富(体会形态各异)
能用课文中的那个词语概括?(指名读)
b、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小结:画面上那么小的人,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绝。
c、一连串的人物互动,好像画面都要活起来了。
(理解传神)——出示画面,学生边想象故事。
仿佛听到了什么?(男生齐读)小结:是啊,这幅图画实在太绝了,真不愧是一幅(……)师:同学们,这幅画不仅有艺术价值,而且有史料价值。
(板书历史价值)。
你们看,书上说《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
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再次读课文,写法小结
师:这幅画是名扬中外的,其实介绍这幅画的作者也很了不起。
让我们去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生在读课文,交流:课文是先介绍总画的总体情况,接着介绍画面的具体内容,
主要分为人物众多、街市热闹、情景传神三个方面来具体介绍,这三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
五、结课
总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无论是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还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还是现在我们正在沉浸其中的《清明上河图》,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那么走出课堂后,同学们可以去
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瑰宝。
可以去看一下《上下五千年》、《古代神话》、《中华传统大全》。
还可以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你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