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美术第三册教案

苏教版美术第三册教案

第一课难忘夏天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暑假中有趣的经历,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生活的快乐。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丰富的暑假生活,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夏天,抓住自己难忘的细节,用美术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具准备:图片、水粉颜料、纸学具准备:水粉颜料、纸、油画棒教学过程:一、回忆1、谈话:暑假过得快乐吗?你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还有什么见闻(游戏、夏令营、玩沙、旅游……)2、用简短语言与大家交流,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游戏1、以小组形式表演暑假中有趣的经历。

三、欣赏: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了解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征。

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意。

四、课堂练习1、把暑假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夏天的特征。

2、配上题目,突出画面主题。

3、教师教一些表现人物动态的画法。

五、展示与评价1、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体会。

2、找出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小组一起分享。

3、把作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第1课难忘夏天步骤:1、构思学生作业展2、设计师范画3、涂色教学目的:一、巩固机器人造型特点。

二、掌握手工创作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想像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机器人制作的方法;难点:制作有趣精细,有新意。

教具准备:范图,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布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法,师生问好!二、导入:出示纸盒作品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机器人伙伴(2)三、辅导创作:1、欣赏讨论书中作品。

A、材料选用;B、造型特征;C、功能显示;2、让学生谈谈各自创作想法。

3、小组讨论,创作内容。

四、学生创作。

要求:学生分组集体创作,师巡回指导。

注意点:造型独特、功能多、外观色彩漂亮。

五、讲评小结作品展示,师指导出优缺点。

小结:本堂课知识点及学生表现情况。

板书设计:机器人伙伴(2)材料选用造型特征功能显示1、造型独特2、功能多3、色彩漂亮教后点滴:学生能积极地与同学合作,进行集体交流、创作,创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颇高,作品富有一定的童趣和新意教学法目标:一、了解一些作画的方法。

二、学会水墨与水粉、蜡笔结合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重(难)点:重点:了解并学习作画技法。

难点:方法的合理运用及巧妙搭配。

教(学)具准备:水、墨汁、水粉、蜡烛、毛笔、水杯、调色盘、宣纸、餐巾纸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玩过游戏吗?玩过什么游戏?那你们玩过水墨游戏吗?想不想玩?那今天我们就来玩玩这种游戏,引出课题第7课水墨游戏(出示课题)。

(“现过”学生各抒己见,各自玩过的游戏)三、示范讲解1、出示范作,讨论作画后的效果。

得出:水多了,渗化开来,会有毛绒绒的感觉。

2、师示范绘画与蜡笔结合后的效果。

同学们,你知道蜡烛吗?那谁能说出蜡烛吗?那谁能说出蜡烛吗?那谁能说出蜡烛的特性吗?从而进一步联想到蜡笔也是油性的。

师示范蜡笔涂过的地方颜料是画不上去的。

那用颜料等与蜡笔一起运用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学生观察方法,欣赏马的不同的效果。

讨论得出:蜡烛是蜡油做成的,所以具有油性)3、师示范水墨画与水粉,结合运用的方法(简单示范)(1)喷绘(牙刷)——颜料(2)平涂(3)泼墨——墨汁四、学生作业要求:运用一些自己熟知的技巧进行练习,进行游戏绘画。

五、讲评小结优秀作品展示,并指出优缺点小结:一堂课中所需了解的技法及注意的要点。

教后点滴:学生兴趣颇高,能主动参与教学法活动,但在绘画中,水粉掌握欠佳,由于第一次接触水墨,绘画不够大胆,有待于以后的教学第四课相同图样排排对教学目标:一、掌握二方连续的组织形式。

二、学习二方连续设计绘制方法。

三、培养学生类化生活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重点:掌握二方连续的基本组织形式;难点:学会设计绘制方法及设计新颖绘制工整。

教(学)具准备:水彩笔,范作(手工)(绘画),衣服教学过程:一、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导入同学们,炎热的夏日已经过去了,接着我们又将迎来了寒风瑟瑟的秋天。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对了,天气会渐渐地变凉了。

所以,同学们勿必要注意保暖,别受凉了。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件衣服御寒。

偶然间,我发现这件衣服上的花纹特别地漂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件衣服上有一些什么改样呢?哪位同学知道?对了,是一朵朵的花,那么,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是怎么排列的?三、示范讲课嗯!很好,是朝上朝下向两边排列的,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的内容,有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页。

不过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

我在平时生活当中看到那么多的改样。

哪些才是二方连纹样呢?先不要急,下面,我们首先来欣赏一张图片,出示图片。

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讲述一下)。

第一组是由许多个形状相同的回形针排列而成的,说出基本单位。

再请学生说出第三、四两组的单位纹样,再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呢?好,其实到这边二方连续纹样的要领也就出来了,下面哪位同学能概括地讲一下?好,老师在这里做了全面的概括,我们在这里做了全面的概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用一个或几个基本的单位纹样向两个方向有规律地排列的图案纹样。

在这里我们应该有着重注意两个地方。

(学生讨论得出:基本单位纹样有规律)四、出示投影,巩固练习。

下面为了巩固一下,我们再来看投影,仔细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二方边疆是由几个基本的单位纹样有规律进行排列而成的?(第一组是由两个正方形中的花纹样为基本单位纹样。

第二组是以一片树叶为基本单位纹样)很好,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二方连续,哪能否举出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二方连续纹样(提示:装饰用的方面)很好,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学生举例:如建筑装饰包装、日用器皿、被面床单、窗帘、地毯、围栏以及报刊杂志封面题栏等。

五、独立作业设计一个二方连续纹样(以花头、花叶纹样为主)要求:设计新颖,涂色均匀,制作工整。

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小结:先让学生讨论,再做一些作业评价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堂课下来,大多了解并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此,我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争取用我们的智慧加勤劳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祖国点缀的更加绚丽多姿。

(学生讨论点评)板书设计:二方连续定义范作教后点滴:能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学会运用各种方形进行排列,创作内容新意有趣。

第五课小挂饰教学目标:1、情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操作:作彩纸剪贴画练习。

3、认知:学习剪贴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以剪贴的手法制作彩色小花饰。

教学难点:小花饰色彩的搭配。

教具准备:范作、剪刀、胶水、腊光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份范作,观察这些小花饰是如何制作的?2、让学生了解把彩纸当颜料,剪刀当笔,剪剪贴贴,也能做美丽的小花饰。

3、揭示课题:小花饰二、发散思维,创设形象1、试着剪出自己想象的花。

2、多媒体演示花的构造和剪贴顺序。

(1)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

(2)先剪出花的外形,然后剪贴花蕊,最后添加花瓣和花叶。

三、学习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制作过程:折——起稿——剪外形——加装饰。

2、强调色彩搭配。

3、互相交流:鼓励学生创造出不同形象的花饰。

四、作业讲评,欣赏小结。

1、评选教室里最漂亮的小花饰。

2、花可以美化居室,渗透爱护花草树木、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

第6课亮眼睛【教材分析】儿童对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没有很积极、有意地去观察和了解。

本课让学生接触眼睛,感受眼睛带给人的精神内涵,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

穿插一些知识,让学生懂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们如何友善地对待动物,关心它们的生存和发展。

这样的活动,体现了美术和生活、自然的渗透关系。

《亮眼睛》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复眼等学科知识,学生可以有一定程序的了解,但仍应着重于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运用自己喜爱的材料和手段,感受和表现眼睛,体验观察、想象的创作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了解人类和动物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本课促使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材料,通过观察、讨论、研究和表达,了解眼睛的形状、色彩、情感意义。

本课的活动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亮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亮眼睛的不同表达方法;眼睛的情感意义表达。

(3)教时:2课时【教学过程】方案1(1)分组、宣布比赛规则。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了解眼睛的形状、颜色、神态、特征,并进行刻画。

)(2)教师出题,抢答加分,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最具体。

第一关:通过欣赏图片,进行同种动物眼睛的表述。

第二关:通过欣赏图片,说一说人类往喜怒哀乐时眼睛的不同变化。

第三关:自由论述:你认为哪些动物或人的眼睛最“亮”,详细述说自己的理解。

(3)绘画练习。

第四关:小组合作,在整张铅画纸上用笔画出一只大眼睛,详细刻画眼睛的具体形状、颜色、特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刻画最精彩。

(4)总结分数,评出名次。

(5)做面具,进行表达。

方案2:(1)引起动机。

关注:谈话入题,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趣:观看书本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种类的“亮眼睛”,激起学生兴趣。

观察:同学之间互相观察眼睛,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意愿。

(2)展开活动。

欣赏:观看教师精心准备的图片资料,扩展审美能力。

表述: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锤炼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探索和研究。

眼睛所表现的喜怒哀乐和精神内涵。

(3)分享活动。

想像:想像一下自己见过的眼睛,回忆通过电视等资料看过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亮眼睛。

开阔思维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探讨:合作和进一步探讨。

眼睛的形状、大小、颜色、神态。

在各种情况下,眼睛所发生的变化。

表达:学生创作和练习。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刻画,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方法。

锻炼美术表达能力。

(4)延伸活动。

评价:审美和个性表达能力。

联系:学科渗透和活动提升,进一步培养兴趣,发展自我。

(5)总结、整理和收藏作品。

方案3(1)组织教学。

(2)了解眼睛的构造,比较人的眼睛和动物的眼睛的构造特点有什么不同。

(3)用笔简单勾勒一下人和动物的眼睛,注意构造的不同。

(4)观看图片,通过比较,了解“亮眼睛”的形状、颜色、神态等的不同。

A、比较老人和儿童、人和动物眼睛的不同,了解眼睛的不同形状。

B、比较中国人的眼睛和西方人眼睛的不同,了解眼睛的不同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