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学--保险合同精品课件

保险学--保险合同精品课件

• 保险人必须是法人,但并非法人都可以从事保险业务 各国法律一般都有此规定,我国也有此规定;英国的劳埃德 保险社团既有独立的自然人承保人,又有法人承保人。
• 保险经营机构的设立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以确保经营稳定 在我国,保险经营机构要取得法人资格,要通过双重批准: 保险监管机构批准: 设立保险公司 ——《保险机构法人许可证》; 设立公司分支机构 ——《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工商管理部门批准: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第二章 保险合同
• 一般:在自然人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人可以作为被保险人。
• 例外:禁止投保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 承保。
原因:?
我国《保险法》第33条:“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 保。
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 制。但是,因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总和不得超过国务 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在人寿保险合同中表现不很明显。
(2)射幸性是对单个保险合同而言的,从承保的保险ຫໍສະໝຸດ 合同总体看不存在射幸性的问题。
第二章 保险合同 (三)补偿性 • 补偿性:保险人对投保人所承担的义务仅限于损失部分的补
偿,赔偿不能高于损失数额。 • 注意:主要是针对财产保险合同而言。 • 原因:?
(四)条件性 • 条件性:只有在合同所规定的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合同
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的人不能作为投保人。
第二章 保险合同 (二)保险合同的关系人
1.被保险人
• 被保险人: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 求权的人。
• 对被保险人的资格没有严格限定,能成为被保险人: 财产保险——自然人,法人 人身保险——只能是有生命的自然人
• 人身保险中不能成为被保险人: 已经死亡的自然人 法人 其他民事法律主体
第二章 保险合同 (一)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1.保险人
• 保险人:承保人,是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 定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是保险合同的一 方当事人。
• 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权利——收取保险费。 义务——约定当发生保险事故时,承 担损失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 责任。
第二章 保险合同 保险人设立及经营的限制:
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一节 保险合同及其特征
一、保险合同的定义
是指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 的一种协议。根据当事人双方的约定,一方支付保险费于对方, 另一方在保险标的发生约定事故时,承担经济损失补偿责任或 履行给付保险金义务。
第二章 保险合同 二、保险合同的特征 (一)双务性 单务合同:
当事人一方才履行自己的义务;反之,则不履行其义务。 如:保险合同通常规定,投保人必须在损失发生以后的某一
规定的时间内向保险人报告出险情况。
第二章 保险合同 (五)附和性
附和性:是指由当事人一方提出合同的主要内容,另一方只是 作出取或舍的决定,一般没有商议变更的余地。
注意:
• 保险合同不是典型的附和合同,而是具有附和性质的合同。 • 具有附和性的原因: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和技术性。 • 当保险合同出现由于条款的歧义而导致法律纠纷时,按照国
(二)射幸性
碰运气
• 射幸性表现:
被保险人:如保险事故发生,可得到超出保费的赔偿金额;
如无保险事故发生,付出了保费而得不到补偿。
保险人:如保险事故发生,赔付的金额可能大于所收缴的保 费;
如无保险事故发生,只有收取保费的权利,无赔付责任.
• 射幸性原因:
保险合同的履行建立在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基础上
• 注意:(1)射幸性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表现明显;
第二章 保险合同
• 保险公司一般实行分业经营 多数国家禁止保险公司同时从事性质不同的保险业务,一般 执行“产寿险分业经营的原则”,即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 营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业务。 我国的保险公司实行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分业经营。
第二章 保险合同 2.投保人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 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是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投保人应具备的条件:自然人和法人均可以作为投保人
• 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保证其具有缔 结合同的资格。
• 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 投保人必须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
第二章 保险合同 法人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同:
• 法人: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与法人同时产生、同 时消失。 法人、其他组织均可以成为投保人。
第二章 保险合同
• 自然人:权利能力是生来具有,但行为能力有所不同。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年满18周岁且不属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都 是
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 于 无行为能力人。 结论:投保人必须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际惯例,法院往往会做出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判决。
第二章 保险合同 (六)个人性
个人性:是指保险合同所保障的是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本人, 而不是遭受损失的财产。保险条件因被保险人不同 而不同。
注意:
• 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财产保险合同中。 • 这一特征表明,投保人在转让自己的财产的同时,不能同
时转让其保险合同,除非经过保险人同意。
原因: 由于个人的禀性行为等对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
严 重性的影响不同。
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二节 保险合同的要素
一、保险合同的主体
• 合同的主体:是指在合同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 包括两个层次: 当事人:是指直接参与签订合同的双方; 关系人:是指不直接参与签订合同,但在合同中规定享有权 利和承担义务的各方;
只对当事人一方发生权利,对另一方只发生义务的合同。 如:赠与合同、无偿保管合同、无偿借贷合同等。 双务合同:
当事人双方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一方的权利即为另 一方的义务的合同。
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表现在: • 投保人——按约定缴付保险费的义务 • 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第二章 保险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