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1、教育独立论:蔡元培。
不足—教育独立性是相对的。
2、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
不足—
3、人力资本论:舒尔茨
4、筛选假设理论:迈克尔·史潘斯
5、劳动力市场理论:皮奥雷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人才培养的规格)。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变革。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制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构成,思想导向。
2、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地位的认识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3、思维方式影响教育的改革。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再生产劳动力的手段;(通过培养人)
2、教育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控制思想)
3、教育把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通过知识传播)
4、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能为社会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通过控制思想)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
(通过知识传播)
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与保存文化
2、传播与活化文化
3、选择与提升文化
4、交融与创新文化
5、教育的文化批评功能
教育的生态功能: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社会区域、层次、岗位、组织之间流动。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其次,教育是社会流动主要通道。
最后,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力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性。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如启发教学、循序渐近、因材施教等许多教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都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
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的教育基础上向前发展,后来的教育发展与以往的教育有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
③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从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角度而言,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存在。
与旧的经济制度消亡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并不立即消亡,会残存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阻碍新的经济制度的发展。
这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
任何新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会存在着与旧的思想教育及其影响的斗争。
与此相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某些超越当时的经济制度的新教育思想。
即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就是教育对的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超前性”和“滞后性”。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当代更突出的表现为教育超前与经济的发展。
这是由于教育培养人才的长期性,成才的滞后性同当代经济发展的迅速变化的矛盾。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已成为当代经济振兴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1、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民主性与主体性
2、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加大国际理解,注重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3、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教育超前发展观念,创新教育
4、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自主学习能力能力的发展
5、多元文化与社会变革
宽容、理解尊重、关注平等、消除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