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英、德、美、日崛起的原因分析

近代英、德、美、日崛起的原因分析

近代英、德、美、日崛起的原因分析摘要:在世界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这些大国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他们的共同原因,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主要从科技、经济方面来探寻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国家崛起的原因。

关键词:大国崛起;科技;经济The reason analysis of the rise of modern Britain, Germany,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Abstract:There are nine world powers have appear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is problem of what is the cause of the rise of these powers, what is their common reasons. This article mainly research the reas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o the UK,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Key word: Rise of great pow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本文主要从科技、经济方面来探寻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国家崛起的原因。

冷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各国竞争的重点从军事上的竞赛转移到了以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当今世界决定国家兴衰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哪个国家掌握了先进科技,哪个国家的生产就能得到发展,经济就能走向繁荣,最终走向强国之路。

下面主要从科技、经济、文化上来分析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崛起的原因。

一、科技因素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并将优势保持至今,日本经历两次崛起并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科技大国无不得益于科技进步,靠它们在科学技术方面占有的优势。

(一)英国崛起的科技因素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英国近代史同时也足世界近代史的篇章。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以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英国率先开展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并以此为先导在19世纪30至40年代基本完成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出现了经济高涨的局面,生产力突飞猛进,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英国所以能出现飞跃式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率先发明和使用蒸汽机,大力推进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自纺织业始.逐渐进入交通、建筑、制造等其他领域,将英国变为“世界工厂”。

到1860年,英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欧洲人口的10%,但其制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3%,煤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原棉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一半,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20%,其中制成品贸易量占全球制成品贸易量的40%,拥有全世界1/3的船舶和40%~45%的现代工业能力,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

[1](二)德国崛起的科技因素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

德国极为重视对新发明创造的引进,并能迅速的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878年,英国人托马斯发明的能够除掉硫和磷的新炼钢法刚一问世,立即被德国所采用,从而使其钢产龄迅速提高。

同时也注重自身科学技术的研究,注重培养科技人才,比如,在有机化学领域,德国几乎垄断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德国充分开发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成效显著,加速了德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导致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20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实现了。

德国全境普遍发展了资木主义机器大工业,并且是跳跃式的发展,大大超过了英、法的发展速度。

特别是钢材、煤矿、铁路及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在1870~1900年间都急剧增长。

1870年,其生铁产量为139万吨,钢产量为17万吨,煤产量3400万吨,到1913年分别增至1931.2万吨,1832.9万吨、27730万吨。

1913年的生铁和钢产量超过了英法两国之和。

1890~1900年间,德国工业平均增长率为6.1%,达到一钱前的最高水平。

1895年,德国的工人及家属已达35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7%。

1895~1913年,在全国工人总数中重工业部门的工人的比重由35.1%提高到54.5%。

一战前,德国已在最新技术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强国。

[2](三)美国崛起的科技因素在德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同时,美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表现出了极大关注。

尽管美国开始发展科学技术的时间并不晚于德国,但由于地理上和国内南北战争的原因,发展的速度甚为缓慢。

但是.由于美国极为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并随时将这些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力,因而美国的科学技术活动一开始就表现出世界老大的姿态。

从1875年至1920年,美国已逐步赶上欧洲,并与欧洲并驾齐驱。

1920年至1940年,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心己完全转向美国。

借助这种科技中心地位的优势,美国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以后,尤其是从1960年开始,美国已成为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无可取代的霸主,这也使得它在世界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得以进一步加强和保持下去。

[1](四)日本崛起的科技因素近代以来,日本先后经历了两次崛起。

在19世纪中叶,日本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都无法与当时的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强国相比;在政治方面更被迫与美国和英俄法荷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救国方略,并推动了“明治维新”。

明治以来,日本把学习和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作为兴邦强国的基本方略付诸行动,一方面,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重金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还向西方选派留学生,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并且在国内实行资产阶级教育,培养科学技术骨干力量。

日本的这一方略获得了巨大成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崛起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强国。

二战严重摧垮了日本,战后的日本不仅人力、物力、财力遭受巨大损耗,而且经济濒临崩溃。

战争也使日本认识到科技实力的地位和作用。

战后日本把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振兴经济的中心环节和重大战略措施,在加强本国科技研究、开发自身潜力的同时,特别重视大量引进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

从1950年到1970年日本引进和推广了60多亿美元的先进技术,赶上了欧美20年的差距,如果靠自己研制则要花1800~2000亿美元和100年的时间。

日本通过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在经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全面高速增长时期,工业增长连续20年在13%以上,至70年代,日本和美、苏一起名列国际三强,重新崛起为一个世界强国。

80年代以后,日本更正式提出了“科技立国”的口号,对科研制度进行创新,创设“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努力推进尖端、基础的研究,极力保持自己在科技领域的优势。

目前,日本仍然保持着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和科技大国地位。

[1]二、经济因素拥有一定的技术,只表明我们有了一种生产工具,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某一方的发展才有意义。

大国擅于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一个国家具有经济的规模优势和制度的创新优势和示范效应。

经济发展是大国崛起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英国崛起的经济因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是推动各国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赖于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

以英国为例,自由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崛起,从而使其成为第一个世界性的强国。

虽然在工业化早期英国主要奉行重商主义,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经济政策,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国政府开始改变传统经济政策,转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19世纪初,英国政府陆续废除一些有悖自由竞争原则的政策措施,并积极主张自由贸易。

1846年废除了旨在维护土地贵族特殊利益的谷物法,1849年摒弃了实行了200余年的航海条例,开放航运市场,使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后在1853年,英国又在预算法案中取消了123种货物的进口税,降低了另外133种货物的进口税,并规定半成品和原料免税进口,即使工业品的进口税也不超过10%。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颁布和推行,为英国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又成为工业革命爆发的先声。

[3]除了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外,英国还注意经济制度创新的能力。

旺盛的制度创新能力也是使英国走向强盛的秘诀。

研究表明,持久的经济增长起源于一种适宜财产权演进的环境,包括有效的土地所有制、自由劳动力、保护私有财产、专利法和对知识产权的鼓励等措施,直到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

[]英国在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十分显著,成熟的私有产权制度不仅保护了经济领域内的创新活动,而且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陷入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从而对英国的经济繁荣和富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德国崛起的经济因素德国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李斯特认为应先建立一个统一与自由的德国,而统一不能用革命的方式,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种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通过渐近的方式实现,也就是说,应该实现德国经济上的联盟,从经济统一走向政治统一,最终实现国家的强大。

繁重的关税严重阻碍了内部贸易,也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德国要成为工业强国,必须消除关税的影响。

普鲁士主导了德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商品、资本、劳动力得以自由流通,从而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建立,进而有利于统一的德国的建立。

到十九世纪中期,关税同盟地区工业总产量已是欧洲第三。

经济的统一为政治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德国统一时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法国,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有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措施克服了自由经济的弊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