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
-
-
+
+
+/+
-
V
++Βιβλιοθήκη 伊氏李斯特氏菌(L.ivanovii) (绵羊)
+
+
+
+
+/+
-
-
+
+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L.innocua) (无害)
-
-
+
+
+/+
-
V
-
+
注:+阳性;-阴性;V反应不定。
动力试验
将TSA-YE平板上的疑似菌落穿刺接种到SIM 培养基中,于30℃培养24h-48h,李斯特菌 有动力,呈伞状生长。
H2O(二馏灭菌水) 12.8μl,
10×buffer2.0μl,
Mg2+(25mol/l) 2.0μl, 4×dNTP(10mmol/ml) 1.6μl, Primer(30pmol/μl) 各0.25μl,
Taq E(2.5U/μl)0.1μl
DNA(20-30ng/μl )1.0μl;
增生利斯特菌、伊氏利斯特菌(L.ivanovii)对
小鼠有致病性。
血清学分型:
Lm是根据O抗原和H抗原的差异进行血清 学分型。虽然Lm有16种血清型,1/2a、 1/2b、1/2c、3a、3b、3c、4a、4ab、 4b、4c、4d、4e、5、6a、6b和7,但只 有3种血清型 (1/2a、1/2b、4b)可引起疾 病。从食品和患者中分离的菌株95%以上 是1/2a,1/2b,1/2c和4b等血清型,而 3a、3b、3c、4a、4c、4e、4d和7等血 清型在食品中非常少见,也没有引起李斯 特菌病的报道。
溶血实验:
将7%羊血琼脂平板底面划分为20-25个小格 ,从TSA-YE上挑取菌落刺种到血平板上,每 格刺种一个菌落,并刺种阳性对照菌(单增李 斯特菌和绵羊李斯特菌)和阴性对照菌(英诺克 李斯特菌),
于35℃培养24h-48h,穿刺时尽量接近底 部,但不要触到底面,同时避免琼脂破裂 。 于明亮处观察洁净的血琼脂平板,单增 李斯特菌和斯氏李斯特菌在刺种点周围产 生狭小的透明溶血环,无害李斯特菌无溶 血环,伊氏利斯特菌产生大的透明溶血环 。注意:不要据此来区别李斯特氏各种菌 ,仅仅是一种溶血现象。用CAMP试验来 确证李斯特氏各种菌。
溶血增强。
金葡
伊氏李
马红
单核
对小鼠的毒力试验 (可选择)
将符合上述特性的纯培养物接种于TSB-YE中 , 于30℃培养24 h, 离心, 弃上清液,用0.85
无菌生理盐水制备成浓度为1010cfu/mL的菌悬液
, 取此菌悬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 3~5只, 每只 0.5 mL,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致病株于2~5d 内死亡。试验时可用已知菌作对照。单核细胞
接种木糖、鼠李糖,36 ℃±1 ℃,24 h;同时于TSA-YE平板划线纯化,30 ℃±1 ℃,24 h~48 h
木糖-,鼠李糖+ 鉴定
结果报告
增菌培养:LB1增菌液225 mL,于 30℃培养24h, 吸取0.1 mL,加入 10mL LB2增菌液中二次增菌。
分离培养:LB2 二次增菌液转种于选 择培养基PALCAM和科玛嘉琼脂平板 上,于37℃培养24 h,观察各个平板 上生长的菌落,各个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见表1。
协同溶血试验 (cAMP):
在血平板上平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红球菌
(R.equi), 在它们中两者之间垂直接种可疑李斯特
菌, 但不要触及它们, 于30℃培养24h~48 h, 检查 平板中垂直接种点对溶血环的影响。靠近金黄色 葡萄球菌接种点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溶血
增强, 斯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的溶血也增强, 而伊氏李斯特菌(L.ivanovii)在马红球菌附近的
葡萄糖
塔格糖
单增李斯特菌编码:
2410、2510、2550、6010、6110、 6150、6410、6450、6510
VITEK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特异 性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溶血 素基因(hlyA),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 与敏感性。 结果 在706bp处出现nuc 基因的目的片断,只有单增李氏菌的 目的片段获得扩增其它菌种扩增均呈 阴性;该方法可以检测到3.3pg/μl的 DNA。
该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在纯培养物 中呈短小杆菌,在初龄培养物中呈球杆菌状 ,在老龄培养物中呈长丝的长杆菌状,有些 细菌因此而变成革兰氏阴性;为需氧或兼性 厌氧菌,在20~25℃培养时能形成4根鞭毛 ,运动活泼;在37℃培养时无鞭毛,运动 消失。
1.初筛
在我们前期工作中发现,高污染样品在选择 性琼脂平板上可疑菌落较多,为避免漏检和 减少工作量,增加初筛步骤:挑取典型或可 疑菌落接种在木糖、鼠李糖发酵管中,无须 烧环同时TSA-YE平板上划线分离纯菌。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李斯特氏菌属
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 )普遍存在于环境中,最新
的分类学研究表明,其分为六个种: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伊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 ivanovii)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steria innocua) 斯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 seeligeri) 威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 welshimeri) 格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 grayi)
API10300
L.M的API10300鉴定结果
试验
DIM ESC MAN DAPL XYL RHA MDG RIB GIP TAG
有效成分 反应/酶
酶底物
结果 -
浅橙色浅褐色灰褐色
结果 +
橙色
七叶灵水 解
甘露糖苷 酶
阿拉伯糖
浅黄色 无色 红色/橙红色
木糖
黑色
黄色
黄色/橙黄 色
鼠李糖
葡萄糖苷
核糖
MMA
PALCAM
OXA
CHROMagar
30℃48h菌落 针尖大小、形 态不典型,与 杂菌难区分抑 制性强
37℃24h-48h, 30℃24h- 2mm灰绿色中 48h,2mm灰黑 心黑色凹陷, 色菌落周围呈 菌落周围呈棕 棕黑色水解圈 黑色水解圈
37℃18h-24h, 蓝色菌落周围 呈白色晕圈
菌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L.monocytogenes)
溶血反应 +
协同溶血 葡萄糖
+
+
麦芽糖 +
MR-VP +/+
甘露醇 -
鼠李糖 +
木糖 -
七叶苷 +
格氏李斯特氏菌 (L.grayi)
斯氏李斯特氏菌 (L.seeligeri)
-
-
+
+
+/+
+
-
-
+
+
+
+
+
+/+
-
-
+
+
威氏李斯特氏菌 (L.welshimeri)
引物 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溶血 素基因(hlyA)设计引物,委托上海生 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单核细 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 :
上游(F):
5´-GCCTGCAAGTCCTAAGACGCCAATC— 3´
下游(R):
5´--
PCR检测方法:(1)取1ml被检样李斯 特氏菌增菌肉汤用于提取DNA的,模板 DNA的制备,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PCR反应体系:20μl 。
按2009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检测网的工作手 册
1.定性检测 2.定量检测
检样 25 g(ml)样品+LB1增菌液225 mL,均质
30 ℃±1 ℃,24 h 0.1 mL+10 mL LB2增菌液
30 ℃±1 ℃,18 h~24 h
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
PALCAM琼脂
36 ℃±1 ℃,24 h~48 h
L.M在PALCAM培养基生长特征
MMA抑制性强,菌落小、形态不典型,很 难与杂菌区分
进口PALCAM 、进口OXA菌落较典型,易 与杂菌区分
CHROMagar菌落较典型,易与杂菌区分 ,对高污染食品中的杂菌抑制性较差
染色镜检
将上述可疑纯培养物做革兰氏染色并做湿片 检查; 利斯特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 大小为 0.4~0.5μm×0.5~2.0μm;用生理盐水制 成菌悬液, 在油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 该菌 出现轻微旋转或翻滚样的运动。
谢谢!!!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初筛及纯培养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5个以上典 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在木糖、鼠李 糖发酵管,于37℃培养24h;同时在胰 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YE)平板上 划线纯化,于30℃培养24h-48h。木糖 阴性为蓝色,鼠李糖阳性为黄色,在 TSA-YE平板上可疑菌落为淡蓝色。
单增李斯特氏菌生化性状与其种间的区别
在李斯特氏菌属的六个种中,只有两种致病菌:单核 增生李斯特氏菌和伊氏李斯特氏菌可以引起老鼠和其他动 物发病。但是,其中通常只有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和人类 的李斯特氏菌症(listeriosis)相关。因此,李斯特氏菌 中最有检测意义的是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能引起人、畜的李斯特氏菌病,感染后主 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流产等。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可被污染。 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 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其易感人群主要为孕妇、老人、新生儿和免疫缺陷人群。大 多数发达国家人类李斯特菌病发生率约为每一百万人2-15例, 死亡率为13-34% 加拿大由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肉制品引发李斯特菌病暴发, 导致十几人死亡。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 单增李斯特氏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