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 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香港证券市场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香港在经历了19世纪40年代的地产买卖交易狂潮后,其经济在60年代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
随着英国创设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成并大力推广,在1866年香港开始股票交易,香港证券市场形成。
但到1889年由于盛行卖空交易,导致香港股市首次大股灾。
第二阶段:1891年2月,“香港经纪协会”成立,这是香港第一个正式的证券交易所。
1911年后,大陆政局剧烈动荡,引起香港股市崩溃。
1921年,香港第二间交易所---香港股份商会注册成立。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黑色星期一”的大股灾,开始了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这时以贸易为主的香港经济遭到了重大打击,香港股市同样陷入困境。
1941年日本入侵香港,股票交易被迫停止,直到二战结束才重新恢复。
1947年,两间交易所合并,成立香港证券交易所。
第三阶段:香港政府奉行自由市场政策,使证券市场迅速发展,1969年至1972年间,香港设立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四间交易所鼎足而立的局面。
在1972年至1973年短短的2年间,香港有119家公司上市,1973年底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6家。
70年代未期,香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四间交易所发展不均衡,同时由于1974年的股灾,使政府意识到需要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颁布了一系列法例,并于1980年7月7日将四间交易所合并而成香港联合交易所。
四间交易所于1986年3月27日收市后全部停业,全部业务转移至联交所。
第四阶段:1986年-2000年的香港市场开始了其崭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
香港市场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交易品种多元化,市场参与者日益国际化,交易手段不断完善,证券市场进入了长期繁荣的牛市。
第五阶段:2000年4月香港联交所和香港期交所合并成立香港证券与期货交易所,实行公司制并在港上市。
此后的香港证券市场正逐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证券市场。
香港市场分为主板和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于1999年第四季推出。
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没有行业类别及公司规模的限制,且不设盈利要求。
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不须像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那样必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只须显示公司有两年的活跃记录,因此不少具有发展潜力但发展历史较短的公司会通过创业板申请上市交易。
香港创业板也由香港联交所负责营运,但毕竟是创业板,交投不活跃。
P5 香港证券市场交易产品股本证券(股票):按照行业性质分类:金融、公用事业、地产、工业、综合企业及酒店等预托证券:又称存托凭证,是指在一国的证券市场内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
截止2014年4月30日,香港市场只有5只。
买卖预托证券的好处是投资者能在本土市场买卖外国证券,降低直接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
预托证券上市并不涉及发行新股或配售旧股。
合订证券:一般是指将发行人的不同证券在法律上捆绑在一起,在不能单独转让或交易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上市安排。
联交所只就合订证券提供单一报价,合订证券的各个组成部分概无个别报价。
截止2014年1月29日,香港市场只有3只。
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市场买卖的被动型管理开放式基金,紧贴相关基准。
分为实物资产ETF(完全按照基准,直接买进全部资产,例如股票指数的成分股,或复制相关资产)以及合成ETF(不卖相关基准的成分资产,而是透过金融衍生工具去“复制”相关基准的表现,其衍生工具必须有抵押品)。
特点是透明度高、交易费低、投资额低、便于流通、买卖方便、分散投资、投资不同市场。
在香港交易所可以买卖的基金ETF有以下几种:环球股票市场ETFs、商品及货币市场ETFs。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通过几种投资可带来租金收入的房地产项目,如购物中心、写字楼,为投资者提供定期收入。
大部分REITs会把全部税后净收益以股息形式定期派发给投资者。
根据证监会规定REIT股息分派比例最少为90%,并且必须先得证监会认可。
截止2014年4月30日,有11家REIT于联交所买卖。
窝轮:可分为两类:认购权证(赋予持有人一个权利,以行使在特定期限内购买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该类型的权证是给看好相关资产的后市走向的投资者买进。
)及认沽权证(赋予持有人一个权利,以行使在特定期限内出售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该类型的权证是给看空相关资产的后市走向的投资者买进。
)窝轮相关资产种类繁多,包括股票、股票指数、货币、商品或一篮子证券等。
买入认购权证通常是看好相关资产在该权证有效期内的价格表现。
买入认沽权证通常是看空相关资产在该权证有效期内的价格表现。
每只挂牌的窝轮均有其指定到期日,有效期通常6个月至2年。
发行机构于权证到期时以现金结算给权证持有人。
牛熊证:P6 衍生产品P9 股票分类蓝筹股:是指恒生指数成分股。
这类股份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
由于这类个股的盈利能力强,大多属于基金偏爱个股,因此较少认为因素(如庄家活动)影响,股价相对稳定,适合中长线投资。
蓝筹一词源自英语“blue chip”,是华尔街的一种术语。
在以前的美国赌场,所用筹码是以不同颜色做代表的,而其中最大银码的筹码是以蓝色为代表。
因此,人们便借此称某些大型上市公司股份为蓝筹股,意思是这些公司的股价够高,而市值又够大,交投活跃,买卖容易。
另外由于蓝筹股股价高,每手买卖金额大,因此买卖蓝筹股以基金(机构投资者)为主,而基金的投资策略大都是中长线的。
一般来说,如果基金看好某只蓝筹股的前景,他们便会做中长线投资,不会轻易沽出股份,由此形成股价有支持,经常长升长有。
红筹股:泛指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35%以上的股份由中资企业控股的公司。
其主要特点是有注资及重组概念,因这些公司的母公司在内地大多资产雄厚。
红筹股的特色是当有注资、重组等概念,而其时大市气氛佳或流动资金充裕,有关股份的股价都会应声而起。
原因是,该等红筹股的母公司均坐拥不少资产或发展项目,甚至是直属个别省市或中央机构,故被认为较易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批,将资产注入香港的子公司。
但自1998年国务院推出红筹股监管指引,严格审批注资项目,拖慢红筹股的注资步伐,其后中央为精简人手、减少浪费公务及资源等原因,又逐步进行“政企分家”;上述两大措施对红筹股实时起了冷却作用。
国企股:又称H股,指中国证监会审批后,获准到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
国企股在香港上市无非是为了在香港股票市场筹集资金。
由于要维持竞争力,到香港上市的国企股大多素质颇佳。
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国企股是青岛啤酒(0168),上市时间是1993年7月。
第一,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相比,香港市场更加成熟和规范。
香港股市建立于1866年,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香港是小型开放的自由经济体系,拥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制,同时具备高度严格、规范的监管法律体系,明显强于其他市场,有效地保护了广大投资者及中小股民的权益。
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憧憬下,资金正源源不断流入香港股市。
第二,考虑到香港发展内需拉动优势明显,香港作为内地投资反映的晴雨表,H股和A 股相比,预期上升空间更大。
能经过香港联交所批准上市的公司,更是一些内地资质非常好的公司,相对内地股市的上市公司,投资风险系数更低。
第三,香港股市是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不仅仅可以买卖香港股市的所有股票,还有香港市场的债券、基金、认股权证和其他衍生工具;在香港以外的市场不仅包括深圳B股、上海B股市场,还可以投资新加坡、伦敦、纽约及纳斯达克等其他海外市场。
第四,对于不了解香港股票市场的股民朋友们来说,炒新股是最稳妥的入门方式。
在内地股市中,申购新股的中签率非常低,而在香港股市,监管制度规范,新股是分散在多数中小股民手中的,中签的机率相当的大。
1、与大陆股市相比,香港证券市场更加成熟和规范。
香港证券市场建立于1866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建成高度严格、规范的监管法律体系,使之成为全球最有效率、最公平、最成熟的证券市场之一,可有效地保护了广大投资者及中小股民的权益。
2、新股认购机会众多。
相较于国内0.2%-0.5%的中签率,港股的中签率要高的多,曾平均达到10%,是国内中签几率的数十倍。
07年以来,香港股市火热,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参与新股认购的资金大幅上升,即便如此,新股中签率仍然还有2%-5%,是国内的十倍以上。
同时,在香港进行认购新股还可获得证券公司提供的1:9配资,比如10万资金可认购100万的新股,成本仅相当于银行拆借利率。
据统计,过去八年在香港认购新股的平均年盈利在25%-30%。
3、有机会参与公司股票配售。
香港股市是世界最活跃的证券市场之一,2006年还取代纽约成为是世界直接融资最多的证券市场。
融资方便是香港股市最大的特点之一,上市公司常常进行股票配售,而普通投资者都有机会参与这些配售。
为吸引投资者,配售股票通常会有折扣,算是无风险投资。
4、投资品种丰富。
香港证券市场共有1000多只股票、2000多只权证、另外有大量的公共基金、债券等,可投资的品种非常丰富,投资者有充足的选择空间。
5、H股和A股间巨大的差价,存在套利空间。
香港股价通常比 A 股低,平均折价将近50%,也就是说H股价格仅为A股的一半。
2007年8月14日收盘,A+H股中折价率最低的海螺水泥为18%,折价最高的大唐发电为76%,就是说A股是H股的3.2倍。
鉴于同股同权的原则,H股和A股的股东所享受的权益完全一样,即分红是一样的,因而收益率更高。
6、香港证券市场有很多国内无法购买的的知名大公司股票,如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主席均为李嘉诚)、新鸿基地产(主席为郭炳湘)、汇丰控股、中银香港、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招商局国际、中国石油等。
这些著名公司的经营风格稳健,业绩连续增长,股价每年都有不错的表现。
据说,很多香港本地居民都会在儿女出世时买几手大盘蓝筹股,儿女长大后,正好可卖了股票供其上大学。
7、香港证券交易费用低,印花税只有国内的1/3,融资方便。
在香港,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寻求融资非常方便,常常都是只要一个电话就可解决问题,新股认购的时候还可享受9倍融资,而且融资成本非常低。
像新股认购融资,以占用天数为单位计算(通常为7天或9天),按照当期市场利率为准,通常为年率5.8% / 365×7。
8、T+0当天回转交易。
投资者当日买入股票,如果发现做错方向,可立即平仓减少损失。
9、港股存在获取暴利的机会。
香港股市有很多仙股,这写股票平常不被人关注,但也常常创造出奇迹。
例如:中国铁路货运(8078,原宝讯科技)2006年11月7日股价0.045元,2007年6月25日股价达到19.64元,8个月涨幅达到436倍。
10、红筹股回归创造了稳定的获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