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风湿热PPT课件

小儿风湿热PPT课件

2、风湿热活动指标:
§ 血沉增快 § C-反应蛋白增高 § 白细胞计数增高 § α2球蛋白和粘蛋白增高
六、实验室检查(掌握)
3、心脏损害依据:
§ X线检查:重的出现心胸比例增大。 § 心电图:常见P-R间期延长,ST-T改变 及低电压,心律失常; §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有无瓣膜增厚、水肿、
§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弥散,闻及奔马律;
§心尖部可听到Ⅱ/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或主动脉瓣区舒张中期杂音;
§ECG:P-R间期延长,ST-T改变;
五、临床表现(掌握)
2、心脏炎: (2)心内膜炎
§主要侵犯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出现2-3/6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 音,向腋下传导。 §二尖瓣相对狭窄:心尖区有柔和、短促的舒张中期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A组β链球菌
下丘脑/尾核
三、发病机制(了解)
2、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复合物致病: 与链球菌抗原模拟的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循 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心肌、 心内膜,激活补体产生炎性病变。 细胞免疫反应异常: T淋巴细胞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
四、病理(熟悉)
1、急性渗出期:(持续1个月左右)
部位:心脏、关节、皮肤 病理:组织水肿、变性或坏死,炎性细 胞浸润,心包膜纤维素性渗出、
关节腔内浆液渗出。
四、病理(熟悉)
2、增生期:(持续3~4个月) 部位:心肌和心内膜/瓣膜,还可分布于 肌肉及结缔组织(皮下小结) 病理:风湿小体(Aschoff body), 是风湿热的病理诊断依据, 表明风湿活动。
五、临床表现(掌握)
2、心脏炎:40%~50%
& 心肌、心内膜、心包均可受累。
& 是风湿热唯一持续性器官损害. & 首次风湿热发作时,一般于起病1~2周内
出现心脏炎症状,
& 心脏炎/全心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五、临床表现(掌握)
2、心脏炎: (1)心肌炎 轻重不一
§心动过速,第一心音减弱;
扁桃体单核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免疫反应异常。
三、发病机制(了解)
3、遗传背景:HLA-B35、 HLA-DR2、 HLA-DR2和淋巴 细胞表面标记D8/17+等与发病有关。
4、毒素:链球菌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直接对人体心股 和关节有毒性作用。
四、病理(熟悉)

急性渗出期


增生期
硬化期
三期可交错存在,持续约4~6月。
多核巨噬细胞
纤维素样物质
淋巴细胞 风湿小体模式图
四、病理(熟悉)
3、硬化期:(持续2~3个月)
部位:二尖瓣﹥主动脉瓣 ﹥三尖瓣(少累积)
病理: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心脏瓣膜损
害最突出,在瓣膜的闭锁线上出现赘生 物,使瓣膜增厚。
瓣膜赘生物(箭头处)
瓣膜赘生物(箭头处)
五、临床表现(掌握)
一般表现 心脏炎(40% ~50%) 关节炎(50% ~60%) 舞蹈病(3 %~10%)
五、临床表现(掌握)
5、皮肤症状: 特点:
§环形红斑: 少见;环形或半环形边界清楚的淡色红斑, 时隐时现,可持续数周。 §皮下小结: 5%,常伴心脏炎;发于大关节伸面及枕、 额、脊突处;直径0.1~1cm, 质硬不痛, 2~4周消失。 §其它皮疹: 荨麻疹、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
环形红斑(箭头处)
3、关节炎 : 50%~60% 特点:
§为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膝踝肘腕) §典型表现: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不典型的仅表现关节痛; §愈后不留畸形,但此起彼伏,可延续3-4周。
五、临床表现(掌握)
4、舞蹈病:3%~10% 特点:
§8~12岁的女孩多见;自限性,病程1-3个月。 §不自主、突发、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在兴奋和注意力 集中时加剧,睡眠时消失,可累及全身肌肉,以面部 和上肢肌肉为主; §其他症状发生后数周到数月出现,也可为首发症状;
§反复发作后造成永久性瓣膜损害。
五、临床表现(掌握)
2、心脏炎: (3)心包炎
§积液少: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
§积液量多:心音遥远、心前区搏动消失;
心包填塞表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 § X线:心影烧瓶形;
§ 心电图:低电压,T波改变。
§ 心包炎表现:提示严重心脏损害,易发生心力衰竭;
五、临床表现(掌握)
皮肤症状(﹤7%)
五、临床表现(掌握)
1、一般表现:
& 急性风湿热半数以上病前1~5周有咽炎、 扁桃体炎或猩红热感染史。
& 一次急性风湿热发作不超过6个月。
& 发热:急性起病:38℃~40℃ ,2周后低热 隐匿起病:低热或无热
& 其他:精神不振,疲倦,胃纳不佳,面色苍
白,关节痛、贫血、鼻衄、腹痛 & 个别表现:风湿性肺炎、胸膜炎、肾炎、脑炎等
病。
一、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好发于6~15岁,3岁以下少见 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冬春发病 临床现状:发病率下降 病情变轻,不典型 可主要表现为单纯性心肌炎
二、病 因(熟悉)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 约0.3%~3%病例于1~4周后发生风湿热 取决于:链球菌在咽部存在的时间
致病菌株:M血清型,黏液样菌株
患儿遗传学背景

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族乙型溶血性链球不会发病
三、发病机制(了解)
1、分子模拟: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的抗原结构与机 体器官抗原存在同源性,抗链球菌免疫反应与人体
组织产生免疫交叉反应。
荚膜:透明质酸酶
关节
细胞壁:M蛋白、M相关蛋白 N-乙酰葡糖胺、鼠李糖 细胞膜:蛋白、脂质、糖
心肌
心内膜 心肌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小儿风湿热
一、概述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发生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 性的风湿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以心脏炎、关节炎为主,可有发热、舞 蹈病、环形红斑及皮下小结,急性期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
发作后常遗留心脏损害,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
皮下小结(标示处)
六、实验室检查(掌握)
无特异性的辅助检查 可提供: §链球菌感染 §风湿活动 §心脏损害的依据:
六、实验室检查(掌握)
1、链球菌感染证据:
§ 咽拭子培养
§
§
ASO↑
抗脱氧核糖核酸酶(anti-DNase B)
§
§
抗链球菌激酶(ASK)
抗透明质酸酶(AH)
六、实验室检查(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