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意义及构成要素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意义及构成要素
1. 信息化教学资源 2. 信息化教学人文环境
➢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意识 ➢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信息化教学氛围、学习风气、学习文化与道德体系 ➢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1.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 教学系统要素间关系进行4方面转换
➢教师:讲授者 →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学生:被动接受者 → 主动学习的主体 ➢媒体:演示工具 → 学生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 → 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
1.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意义 2. 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刻革命的高度认识
➢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 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
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 教与学的双重革命,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持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
1. 信息化教学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软件环境
教学资源
硬件环境 人文环境
教学队伍
1. 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 ➢ 建设任务的变迁
➢ 建设域的划分
1. 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 重点建设任务的变迁
▪ 校园网
▪ 实现智慧教育
▪ 多媒体教室 ▪ 电子阅览室 ▪ 语音室
▪ 移动校园网 ▪ 智慧校园 ▪ 泛在学习空间
1. 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 建设域的划分
题的意义建构过程
1. 信息化教学队伍
➢第一支队伍:信息化教学领导与管理队伍 ➢第二支队伍:信息化教师队伍 ➢第三支队伍:信息化教学支持队伍
1. 信息化教师队伍
➢第一重要资源 ➢面临巨大挑战 ➢教师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更加丰富 ➢教师专业发展理念需要深度变革——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学校观、
学生观、教学观和发展观
1. 基本内容
定 义
信息化
教学环境
1.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
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包含在信息技术条 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所有条 件和因素。
1.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意义
➢ 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刻革命的高度认识 ➢ 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认识 ➢ 从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角度认识
1.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意义 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 2. 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认识 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
➢ 公平是现代社会的重大关切 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 城乡、区域和学校间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存在差距
➢ 常规途径解决需要相当长过程
➢ 信息化能以低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并依托公共信
息设施高效地向边远地区扩散,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意义 2. 从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角度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教育“终身性、全民性、泛在性、灵活性” ➢学习主体由在校学生向全体国民扩展,学习阶段由在校向一生
延伸,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教育城域网层次 教室层次
Internet层次 校园网层次
1. 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
教学系 统平台
安全保 障体系
NO. 1 NO. 2
NO. 4 NO. 3
管理 环境
教学工 具系统
1. 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
➢信息化教学系统平台 ➢对教学系统平台要求
先进
教学管 理系统
教师备 课系统
可靠 简单
教学评 价系统
➢教师角色需要系统转变 ➢教师信息素养需要加快发展
实用
学习质 量监控
课件制 作系统
教学应 用系统
资源管 理系统
远程教 学系统
1. 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
➢信息化教学系统平台
➢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及标准规范
➢信息化教学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化教学工具系统
管理规范
服务规范技术规范来自1. 信息化教学资源 2. 信息化教学人文环境
➢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意识 ➢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信息化教学氛围、学习风气、学习文化与道德体系 ➢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系统要素间关系进行4方面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