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接受学 ppt课件

比较文学接受学 ppt课件


❖ 3、研究不同作家对异域作家作品和思潮接受的选
择和差异,以了解和认识不同作家独特的审美情趣、
美学追求以及创作个性、ppt课风件格等 。
6
接受学的学科渊源
❖ 二战后,读者在文本的构建中的作用得到重视。 随着接受理论和 “读者反应批评”的出现,越来 越多的比较文学学者意识到了接受研究的重要性, 并自觉地将其运用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之中,形成 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范式——接受研究。
B、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 “文化过滤”另一个制约机制来自语言。一种文化之所以得以独 立,就是因为它自身的特点和本质规定,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 是语言。
❖ 首先,语言既是“器”(工具)又是文化。语言不仅是人们说话、 交际的工具,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如中国的汉字, 都有中国独特的文化因素。一本被译成汉语的外国小说,一首被 译成外语的中国诗歌,最终是通过接受语境中的过滤而成为接受 语境的一部分的。比如,中国道家和道教的核心术语“道”是个 内涵丰富的词,老子尚且言:“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继 而又异词反复言:“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第二十五章》)一词多举,可见老子既担心词之不达己 意,又担心词义之离散,故己先行道说出并予以消解之。老子本 人尚且如此,此“道”要在西语文化中予以再现,可想其难度之 大。尽管它与西方的“逻格斯”在意思上有相同之处,但却不能 完全对等。即使用西语“逻格斯”来表现“道”,其结果也只能 是在西方学术生态中的一种选择与“过滤”而已。
ppt课件
4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ppt课件
5
接受学的研究内容
❖ 1、通过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产生差异的 原因分析,探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特点、文化差 异;
❖ 2、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异域文学作品的接受 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折射出不同民族在某一特定时 期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及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
读的任务就是发掘文本的潜在结构,使这种开放的 “召唤结构”得以充实完备;
❖ 因为作品存在这种“召唤结构”于是就产生多种解
释的可能性,结构中实际上潜藏着“暗含的读者”。
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暗含的读者”具体显现的过
程,也就是读者与作家p共pt课同件 创作的过程。
17
5)文学接受分为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两种
ppt课件
3
❖ 脂砚斋认为:《红楼梦》的总纲是 Nhomakorabea色空”、 “梦幻”,作者写的是自己内心的悲愁与苦 闷;
❖ 王希廉认为,是一部感叹家世盛衰之作;
❖ 王国维认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 王梦阮认为,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故事; ❖ 蔡元培认为:是政治小说,“吊明亡,揭清
之失”。 ❖ 景梅久认为:表现了作者的排满思想。
❖ 其说次,,很文多学翻翻译译如过写程景即的是部文分化,pp过很t课件滤多的都过是程中。国如 式林的纾景翻色译。的外国26小
❖ C、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 在跨文化文学的交流中,作为“文字流传物”的作品必须首先与 特定的读者或译者遭遇,也就是说,首先起作用的是读者或译者 个体的主观需要,个体和人格世界的差异也往往表现在不同的接 受者对于同一种外来文化所采取的不同立场上。
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 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 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 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 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ppt课件
20
2、文化过滤的特征:
首先是接受者的文化构成性。任何接受 者都生长于特定的地域时空里,他与生 俱来地烙上其地域时空的文化印痕、社 会历史语境以及民族心理等因素,这些 因素在文化交流中必将发挥着作用。
❖ 文学的历史实际上应该是文学的接受史和作 用史,而不是文学的创作史和表现史。
不同的读者对金庸的《雪山飞狐》的结尾的理 解不同:胡斐对苗人凤ppt的课件那一刀是砍还是不砍11 呢?
一妇人在清理垃圾,想扔掉一本书, 对丈夫说:“那是一本嗜血的夸张之极 的情节剧,充满了谋杀和自尽。一个人 的父亲被他叔叔杀死了,他自以为是个 私家侦探,便开始在夜间偷听,又杀了 他女朋友的父亲和兄弟,然后是他叔叔, 最后他自杀了。”“典型的现代垃圾!” 丈夫愤愤然。妇人将书扔进了垃圾堆。
文学传播中“文化过滤”的作用机制
❖ 在文学交流中,文化过滤是必然的
A、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
的文化过滤语境是决定着个体人的思想、行为 和价值选择,在认识外来文学时,接受者受 现实语境之制约,也同时制约着或反制约着 现实语境。
比如,在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的文学中,中国 现代作家偏爱象征主义文学而相对冷淡未来 主义文学,这一“迎”一“拒”,就在于中 国现代作家个体或作家群体的“选择性疏忽” 或“文化过滤”起了作用,即象征主义文学 “应合”了中国古典p文pt课件学中的“比兴”与 25 “象征”。
❖ 作家在接收到读者的褒贬评价之后,往往会有意识
地修正自己作品的结构与内容。
ppt课件
13
接受理论还认为,任何理解和阐释都是以读者头
脑中存在的“先在结构”和“成见”为基础的, 也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决定了其对一部作品 的理解。例如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在 其名著《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最后让作品的主人 公福尔摩斯在追捕罪犯时坠入悬崖摔死了。广大 读者强烈反对这一结局,甚至有读者在报纸上提 出一字千金,要求作者修改小说中大侦探福尔摩 斯的结局,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柯南道尔又让 坠崖的福尔摩斯大难不死,重新复活,继续续写 这一故事。
ppt课件
14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它所描绘的“视野”空间一方 面在政治写实上符合观众定向性的审美期待,另 一方面也在题材选择,人物设计上满足了观众对 于“政治好奇”的创新性期待。
ppt课件
15
一个外国人眼里的金庸作品评论
❖ 《射雕英雄传》:对人类的智力提出了质疑。 书中有五个拥有最强内力的人,骄傲地将自 己封为五个方向的虚拟君主。但在小说结尾, 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并不比一个略有弱智的 青年更强。书中一个似乎拥有罕见美貌和聪 明的女子,最终也为这个青年所拥有。更为 微妙的是,这五个虚拟君主中的那个西方君 主,后来似乎拥有了最强大的内力,但他的 智力情况却更糟——成了一个严重的失忆症 患者。
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固守自己的
文化方式,而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比如,赛义
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所揭示的,正是西方人囿于自我
所从属的价值体系与偏见为理由来解释和评价东方人的
文化、行为方式和行为的。正如赛义德所正确指出的,
建构“东方主义”的理论基点或观察视角并非“东方”,
而是基于“西方”自身的视野。正是从西方这个“他者”
ppt课件
18
6)文学效果由作品内涵与读者接受 意识相结合的程度决定
❖ 首先,读者运用以往的经验来理解和阐释作 品;
❖ 其次,读者运用想象力将作品内涵与自己的 期待进行对比,作出判断;
❖ 最后,读者从阅读中获得道德的、美学的认 知,并将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中。
ppt课件
19
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过滤 1、文化过滤的定义
接受学
ppt课件
1
接受学的定义及其学科渊源
比较文学接受学,又称接受研究,是建立在西 方当代接受美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比较文 学变异研究的研究模式,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 作家作品被外国读者、社会接受过程中出现的 变异。
ppt课件
2
鲁迅曾举《红楼梦》为例
❖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 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 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 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 事……”
ppt课件
16
4)作品的意义由读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
❖ 作品文本的接受是一种阐释活动;
❖ 作品在未经阅读时,包含着许多“意义空白”和
“未定性”,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想 象力去进行创造性的填补和阐发;
❖ 这些“空白”和“未定性”使作品成为一个开放的 “召唤结构”,即一种不具有既定所指的虚构,阅
ppt课件
21
第二,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文化交流 过程中,影响对接受者个体的影响并不是完全一 致的,这取决于个体与社会文化之间或强或弱的 关系。
第三,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如在清末,由
于中国长期受到外国的侵略、凌辱,中国有些人
在排斥洋人的时候也排斥洋人的先进的技术,如
对照相机的排斥,认为照相机是洋鬼子用来摄取
人的灵魂的。
ppt课件
22
“文化过滤”的另一个理论来源是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
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它强调多种
生活方式的价值,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
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
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
❖ 比较文学接受学诞生的标志是1979年在奥地利因
斯布鲁克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第九次学术讨论会。
这次会议以“文学的传播和接受”为题展开讨论,
正式将接受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纳入到比较文学研究体系之中。
ppt课件
7
1、接受理论简介
❖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五 位年轻的文艺理论家和教授提出研究读者对 作品接受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因素与规律的理 论,人称“康斯坦茨学派”。他们倡导的侧 重研究读者接受过程的理论,被称为“接受 理论”。
世纪80年代,以法国文学评论家泰纳为首的一批
学者,开展了“发现司汤达”运动,司汤达的文
学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他以自己为数不多的
几部小说在文坛上赢得了与创作《人间喜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