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最新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中外建筑艺术》是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单元雕塑与建筑中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建筑艺术和外国建筑艺术两个领域。

建筑艺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建筑艺术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样式风格。

由于中外建筑艺术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欣赏过程中要体会建筑作品所传达出的时代精神气质和思想风貌等。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题,通过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以美术鉴赏为先导,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创造,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真正理解建筑艺术的作用和用途;通过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及文化与历史背景等;
2.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中外建筑艺术不同的地域特征、样式风格和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创造,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外建筑艺术的种类;建筑的定义。

教学难点:中外建筑艺术特点的区分;中国民居建筑和外国教堂建筑的特点。

解决方法: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对比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领会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别。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感受作品,引出重点。

1.欣赏金字塔、明十三陵、卢浮宫、米兰大教堂、应县木塔、乔家大院、人民英雄纪念碑、凡尔赛宫花园和颐和园十七拱桥。

2.介绍建筑作品的背景知识,直奔主题。

3.引出建筑的概念和中外建筑艺术的种类。

边看边思考:你是否知道作品中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建筑作品的背景及表现形式,思考建筑的概念和中外雕塑的种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通过视觉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中外建筑艺术,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建筑的概念和中外雕塑艺术的种类)。

(二)欣赏导入;感受作品,解决难点。

欣赏建筑作品故宫和帕特农神庙;介绍建筑作品的相关背景,描述、讨论和分析作品。

(学生发言,找出作品的特点,大胆分析建筑作品的建设目的和意义,了解中外宫殿、庙宇建筑艺术,了解相关的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文化和历史背景,感受中外建筑艺术表达出的不同精神内涵)。

(三)再次欣赏、感受作品;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欣赏和分析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福建土楼和安徽民居,介绍建筑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欣赏、分析并说说对作品的感受。

讨论不同地区住宅的建
筑形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建成这些不同的形式?(说出中国民居建筑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的不同地域特点和精神内涵,以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建筑艺术)。

(四)拓展、延伸欣赏作品圣索菲亚大教堂、比萨教堂建筑群、科隆大教堂和奥马尔清真寺,欣赏作品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和乌德勒支市施罗德住宅。

谈谈观后感受,体验外国庙宇、教堂建筑作品,让学生对近现代建筑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胆分析作品表现形式;表达出对作品的主观感受,让学生感受外国教堂建筑艺术的样式风格和特点,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建筑所传达出的情感内涵)。

(五)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分点“重在达意和重在写实”,让学生们在一个清晰的整体框架下,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种类和表现形式。

另外,要明确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艺术性质相同,都如史册一样,记载和传达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中外建筑艺术》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中外绘画、雕塑艺术欣赏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中外建筑艺术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指导思想。

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构建智慧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孙桂芳
智慧与有效犹如一对双胞胎,是紧密相连的,智慧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而有效的课堂必定充满智慧。

一直以来,我校在教育局与东师大引领下积极探索构建智慧课堂的同时,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让智慧打造高效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学改革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最高境界。

一、让智慧呼唤灵感课堂
1、重视理论学习
学校积极推荐、印发相关学习材料,传递科研、课改等信息并按时组织教师学习。

将《新课程标准》、《开平区智慧课堂评价标准》、《税东中学智慧课堂评价标准》以及税东中学智慧教学21条,全校教师皆已配备人手一份,也多次由周校长组织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的的教学常规细则,让我们的教学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学科大组进行《课堂生成的智慧》相关理论学习,本学期至少两次,有组长搜集材料在统一的时间内组织学习。

学校还会对教师进行《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等相关书籍的推荐,让全体教师都能了解深刻明白智慧课堂的内涵。

而实施前提是要求教师们做到四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千方百计的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千方百计的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