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农业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


沃野千里
黑土主要分布: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 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主要分布:
松嫩平原中部 大兴安岭两侧
特点:
有机含量高,土 层深厚、肥沃、 生产力高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二、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 资料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推动农业 产业化,农牧兴工,工促农牧。
2.东北地区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地区工业、交通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对东 北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下图所示:
农业生产的 三大林区之首 长白山地
类型
地面 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对农业的影 响
优势农业资源
南部
沃野 平 千里 原
北部 中部
地面 高 西部
坦荡 原
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地形条件往 往影响区域 农业生产的
土地资源丰富,土壤 肥沃(平原面积广大、 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类型 内蒙古高原东

优质草原牧场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自然条件 气候
①气候类型及特 点:大部分属于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 气候区;冬 季 寒冷 ,夏季 玉米、大豆,小麦,甜菜 温暖。
中国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气候
高寒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
特点 样
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
地位
畜牧业生产基地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包括高原、 平原 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 便于开展农业 多种经营 。 ②土壤条件: 黑土 、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 有机质 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独特的地理 条件
商品农业 基地
商品粮基地 林业基地 畜牧业基地
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116° 120° 125° 130°135° 53°
50°范围:包括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和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是一个自然单元完
45°整、资源丰富、内 部经济联系密切的 地区。(注:与政
40°治同区)划中的东北不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面向东北亚,利 于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 。
人口密度 开发晚,地广人稀(经营规模大,商品率高)
工业
工促农牧 农牧兴工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
方便
农业
开发晚 人口密
度低
[检测·抓基础] 1.东北地区概况
项目
内容
黑龙江
范围 包括
、吉林、辽宁三省和
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
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
P61 读图思考
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农 业生产有哪些因素?
有利: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品质较好 ②病虫害少 ③有机质积累多,流失少,土壤肥沃 ④春季积雪融化,缓解春旱。
不利:①限制作物品种 ②影响作物熟制 ③易受低温冻害 ④漫长冬季需解决牲畜御寒和饲料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活动P68:
区域 珠江三角洲
南疆地区 海南岛
云南省
农业发展方向 出口农产品基地 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基地
花卉基地
主导因素
邻近港澳台地区 光照充足
热带地区, 水热条件好 气候温和湿润, 四季如春
东北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定位及发展方向
东பைடு நூலகம்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自然条件 地形 --三面山环,中央平原
有利于发 展农、林、 牧等多种 农业经营
[读图思考·拓认知] 教材P61 图4.3 此图的主旨是显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分布情况。从分 析图例入手,需明确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提示:山环水绕、平原广阔、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形结构的基 本特征,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环 绕。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 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无需农 药,堪称“绿色大米”。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等。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 机械设备 、化肥等生产资 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 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3)开发晚、人口密度密度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 利于发展 绿色农业 和大农业。
[解疑难]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 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 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如下表所示:
(2)地形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类型有何影响?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因降水较多,所 以成为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约占全国 平原总面积的1/3,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周围山地 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自然条件 土壤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区为例
新疆
内蒙古
西藏
云南
大兴安岭地区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Ba平ck 原to
school
同学们还 记得农业 区位因素 有哪些吗?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取得区域农 业竞争优势,每个区域应综合考虑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 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确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北 部
寒 温 带
1 000℃
毫米,集中 制度和生 ②作物易受到低
在夏季,雨 产特点 温冻害的影响;
热同期
③农事活动:春
播、夏管、秋收
(2)地形、土壤条件:
地面
对农业的影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优势农业资源
结构

西部 山环 山 北部
大兴安岭 地形条件往 小兴安岭 往影响区域 森林资源丰富,
水绕 地 东部
地 区
温 度 带
≥10℃ 的积温
气候特征
对农业 影响
农业生产状况
南 部
暖 温 带
3 600℃
①东北地区的水
温带季风气
热条件基本满足
候,冬季寒 制约一个 喜凉类作物一年
中 部
中 温 度
1 000℃~ 3 600℃
冷,夏季温 暖,降水量 300~1 000
区域农业 的生产品 种、耕作
一熟的生长需求, 作物生长季节集 中在 4~10 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