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摘要: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最根本的特征,全球化从经济发展、章识形态、国家主权等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同时全球化也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实现跳跃式发展、超超越资本主义的绝好历史机遇。

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理性的适应全球化、趋利避害,进而增强自身对全球化的主导地位,才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主义挑战机遇一、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可以从多视角、多层次、多领域进行探讨。

关于全球化,目前有以下两点是可以肯定的:1、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全球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二战后,人类的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使当代成为“真正全球化的时代”。

2、全球化是一个多元化、多维的过程。

首先,全球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其次,全球化也表现为一个政治过程,政治全球化既表现为各国政治交往的扩大和频繁,还表现为国际体制和国际组织的增多及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第三,文化也表现出全球化趋势。

当代的文化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各种文化趋同的速度加快。

从根本上说,全球化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基本矛盾的世界性运动,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

二、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挑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面对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潮流,我们更应深刻分析它所带来的挑战,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用其所带来的益处,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自身的发展。

全球化从经济发展、章识形态、国家主权等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1、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趋势,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如可以引进大量外资弥补经济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更好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外国公司在本国进行投资设厂可以扩大就业,减轻本国的就业压力。

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无疑是发展本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的良好契机。

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它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也是不容低估的。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为第二届全球化论坛所致贺词中称,全球化也开始产生反作用,因为它所带来的益处只是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里,即使在这些少数国家里,这些好处也不是平均分配的[2]。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资金匮乏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然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盘剥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以追求最大利润为最大目的,当本国的生产、消费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扩张的本性时,全球扩张就成为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社会主义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广大的消费群体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兼并、跨国投资的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种不平等的经济状况近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例如,在国际互联网方面,全球收入最高国家中1/5人口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国际互联网用户的93%,而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1%和国际互联网用户的0.2%。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这种“数字鸿沟”有可能成为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新根源[3]。

由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各国贫富差距拉大不仅有客观上的、历史上的原因,主观上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脚步加快,实行渐进式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面对中国的这些成就,美国的一些人士肆意歪曲事实,夸大其词,在媒体上声称中国强大起来就会称霸世界,提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强大说”等,恶意挑拨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向中国施加压力,为干涉中国内政寻找借口,以此达到遏制和阻挠中国发展的目的。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深刻的认识。

2、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使得不同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产生不可避免的碰撞。

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不同制度下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无视这种事实,或者缩小其差别,看不到其在全球化条件下两种制度呈现的新特点及新的发展趋势,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前苏联在改革中无视这种客观事实,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全盘接受西方民主观和西方政治制度,戈尔巴乔夫在所著《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抹杀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致使戈尔巴乔夫在新思维的影响下,将其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变成向资本主义国家迈进,成为导致苏联最后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创。

这种惨痛的教训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两种意识形态斗争的思考。

为了发展经济,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全球化,这样资本主义扩张的触角也就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而随之带来的尘土我们也难以挥之而去。

如美国宣扬资本主义的民主,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状况,对社会主义国家见缝插针地宣传西方的民主制度、价值观念等。

近一个世纪的意识形态斗争历史告诉我们,国际交往特别是不同制度间的交往,意识形态总是以临高视远的谋略,反映、引导、规约着各种交往关系,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观念越来越强化,以致西方政治家和思想家认为,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动武是为石油而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动武则是“为意识形态而战”,因为在他们看来,南联盟是欧洲最后一个共产主义堡垒。

可见,意识形态已经成为社会控制中的思想策略,它的内容在变化,其作用在强化。

历史告诉我们,在当代世界,意识形态内容可以也应该不断变化,但意识形态功能不能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理应承担起当代的意识形态使命,及时辨识西方的意识形态策略,从理论上、观念上塑造正当的国家关系模式[4]。

另外,我国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社会主义优越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外来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冲击也会对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西方宣扬的民主价值观念扑面而至时,青少年就易于盲从。

整个青年一代形成的价值观及世界观如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就会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一种潜在而又深远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而且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从未停止过,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强化意识形态的功能,注重青少年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才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在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3、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国家主权构成威胁在经济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呈现出“资强社弱”的特点。

在今后经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改变这一现状。

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寻求其快速的经济增长、赶超发达国家,必须在某些方面做出相当大的努力甚至牺牲。

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以及跨国公司的投资都是强大的动力支持。

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都必然附带各种政治条件,使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挂钩。

如果让位于经济利益必然要牺牲一些政治利益。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进一步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

由于美国失去了能与之对抗的强大对手,使之在全世界的称霸野心进—步膨胀,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美国将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定为“无赖国家”,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事实上,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斗争从社会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存在,为了实现资本圭义一统天下的梦想,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全方位的战略,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但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在处理本国事务时仍不时受到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的干涉,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里仍然能听到美国的强悍的声音。

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一年一度关于世界人权问题的讨论中,从1990年开始,美国每一次都要抛出所谓“中国人权状况”的议案,企图借人权干涉中国内政,其特殊用心,就是运用“人权外交”鼓励和支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持不同政见者”,搞起“人权运动”制造内乱,干扰中国改革,最终使中国朝着美国希望的方向演变,这是美国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要害所在[5]。

从经济方面来说,跨国公司以其资金、技术、管理和最新现代化科技的优势,不仅使多种产业的传统操作技术面临深刻危机,而且以其各种形式投资所拥有的金融管理权,垄断性地配置着全球资源,以多种形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其中包括通过强化超国家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WTO、国际货币组织,削弱民族国家的力量,强迫发展中国家放弃部分政府责任,控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命脉[6]。

三、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机遇全球化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实现跳跃式发展、超超越资本主义的绝好历史机遇。

全球化从经济上看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配置与重组,是贸易和投资的自动化,是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和经营。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加入全球化,引进最稀有的资本和技术,并与该国富有的资源—廉价劳动力相结合,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找到一条捷径。

1、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引进外资的条件和机会。

首先,全球化加快了资本积累的目标的实现。

其次,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国家引进技术、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三,全球化有利用社会主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全球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新和观念变革。

首先,社会主义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体制之外的关系人类整体的问题,如生态问题、发展问题、核裁军问题。

其次,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改革和创新的社会,任何形式的僵化、停滞都是没有出路的。

第三,社会主义要想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必须注意从全球化中吸取营养。

从以上可以看出,全球化不仅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理性的适应全球化、趋利避害,进而增强自身对全球化的主导地位,才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即使面临上述挑战,我们也不应完全拒绝、抵制全球化,因为这样只会带来固步自封,只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无益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