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监测课件
临床麻醉监测
一.临床麻醉监测
• 临床监测是通过医疗设备对患者生命指标及生理 参数进行快速、动态、反复,甚至是连续的物理 检测或化学检验,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 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技术。临 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 化,帮助麻醉医师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 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 安全。
三.常见麻醉期间监测指标
体温监测T
鼻温:外耳道到外鼻孔的距离,变化迅速, 肛温:3-4cm,3min 低热 37.5-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围术期低体温更为常见,新生儿,低体重儿,大量输血易发生。 (1)苏醒延迟(2)出血时间延长。(3)血液粘稠性增高,影响组织灌 流。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4)寒战反应使组织氧耗量增 多。(5)增加伤口感染率(6)增加心血管并发症——33°以下易发生 心律失常,28°以下易室颤。
原理:分光光度测定法对进入测定部位的搏动性血液的血红蛋白进行光 学和容积的分析,测定一定氧分压下,氧化血红蛋白(HbO2)占功能性 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值,(HbO2/HbO2+Hb)%。 意义:临床工作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监测指标之一,一定程度反映患者的 呼吸功能和氧化功能,临床工作中早期发现低氧血症并及时处理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 SpO2≤90%——低氧血症——PaO2=60mmhg
四.常见麻醉期间监测指标
无创血压BP,有创血压ART
收缩压(SBP):心室收缩,主动脉压在收缩中期达到最高值, 舒张压(DBP):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收 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博压,简称脉压。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MAP)。 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大于55mmHg,平均动脉血压在25-30%内的波动。
SpO2≤85%——严重低氧血症——PaO2=50mmhg 影响SpO2测定的因素 1.Hb数值(Hb<50g/l)和其他血红蛋白如碳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 2.病人活动,低温,低灌注。 3.肤色,黄疸,燃料,指甲油
四.常见麻醉期间监测指标
心电监护ECG
原理:心电监护(ECG)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式之一,心电监护提供患者的心率及心律情 况,辅助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QT 间期变化等情况。ECG 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强、 性价比高等优势。若临床医生能正确完成 ECG 并解读其信息,ECG 诊断价值相当可观。 意义:持续监测心率,持续追踪心律,及时诊断心律失常,持续观察T波ST段,Q波,及早 发现心肌缺血,及时处理并观察处理效果。 心电图是术中监测心律失常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指标, II导联是术中最常用的监测导联——P波最明显 II,III,AVF最易发现下壁心肌缺血 缺血——T波,损伤——ST段,坏死——病理性Q波 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P波→P波后是否QRS波→P-R间期→QT间期和QRS波形(室性室 上性)→T波和ST段改变→血流动力学影响——处理
THANK YOU
2019/9/15
五.临床麻醉期间监测要求
基本监测要求
1.使用麻醉药需有执照麻醉医师进行监测,用药期间麻醉医师不得擅自 离开病人
2.病情变化时,麻醉医师必须守护在病人并进行严密监测和积极处理。
3.监护仪干扰时可暂时中断监测并更换监护设备
4.麻醉医生应加强临床观察和判断,任何设施设备不能代替麻醉医生的 临床观察和判断
四.常见麻醉期间监测指标
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 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 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 ①Ⅰ相:吸气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②Ⅱ相:呼气上升支,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③Ⅲ相: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 ④Ⅵ相:吸气下降支,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三.麻醉期间监测的内容
呼吸功能:通气,换气,血气检测,脉搏氧饱和度, 呼吸末二氧化碳。 循环功能:心电图,血压(无创和有创),CVP, PCWP, 麻醉深度:MAC,吸入气体浓度,BIS,Narcotrend 神经肌肉功能:TOF 肾脏功能:尿量 体温检测:
四.常见麻醉期间监测指标
脉搏氧饱和度SpO2
五.临床麻醉期间监测要求五.临床Fra bibliotek醉期间监测要求
基本监测要求
5.手术期间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不能同时离开病人。
6.手术期间出现生命体征剧烈改变时,麻醉护士及时报告麻醉医生,一 线麻醉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 7.麻醉医生必须护送病人至病房,转运过程监测病人生命征。
Thank you!
SUCCESS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5
四.常见麻醉期间监测指标
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①确定气管的位置 ②监测通气功能——一定程度上PetCO2可以反映PaCO2。 ③维持正常通气量 全麻期间或呼吸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时,可根据 PETCO2来调节通气量,避免发生通气不足和过度,造成高或低碳酸血症。 ④及时发现呼吸机的机械故障 ⑤了解肺泡无效腔量及肺血流量变化 ⑥监测体内CO2产量的变化 ⑧ 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指导呼吸机的撤除: ⑨监测循环功能,休克和心肺复苏中的使用
二.麻醉期间监测的目的
• 保证患者安全 • 患者在经历手术和麻醉的过程术中,生理特征发
生剧烈波动,对患者生命征密切监测能及时观察 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为指导麻醉实施,术中治 疗,观察治疗效果提供直观指标,保证患者安全 度过围术期。 • 满足手术需要 • 麻醉的四个主要功能——镇痛镇静肌松抑制应激 • 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手术,手术医生在合适 的环境为患者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