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麻醉深度监测课件

关于麻醉深度监测课件


BIS
BIS主要与抑制大脑皮质的麻醉药如硫 贲妥钠、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 仑等的镇静或麻醉深度有非常好的相 关性
而意识消失是“全或无”的现象,故不 存在麻醉深度
麻醉深度的定义?
麻醉深度的定义现在也没有公认的标准
目前普遍认为:全麻过程中使患者处于无 意识状态,且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降至最 低的程度
伤害性刺激的激惹和麻醉药物抑制之间相互 作用的一种中枢神经状态
刺激与麻醉深度
没有伤害性刺激存在,大多数麻醉状 态都是过深的
但原始脑电之复杂,不用说麻醉医生, 就是神经专科医生也为之头痛
数字化EEG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通 过对原始脑电的快速计 算和加工,逐步产生了 一系列源于脑电的、用 于监测意识深度的技术
BIS、AEPindex、 Entropy 、 Narcotrend等
BIS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多数静脉或吸入麻醉药能抑制LEC,抑制程度与麻 醉深度有一定相关性
因此,将LEC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指标
食管下段收缩性的局限性
抗胆碱能药和平滑肌松弛药可使LEC变小或消失
食管疾病会影响结果或不适宜行此监测
LEC能较准确地反映吸入麻醉深度,对静脉麻醉 较差
对其准确性及发展前途争议较大
心率变异性
麻醉深度监测基本现状
理想的麻醉需要满足四个方面:镇静,镇痛, 抑制反射,肌松
意识成为评估麻醉深度的有效手段
良好的镇静是最重要的,镇静监测是麻醉深度 的主要监测手段
尚未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监测以上四个方面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William T. G. Morton (1819-1868)
1846年10月16日Boston牙医Morton在麻省总医院成功地实施了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HRV通过心率频谱分析可测定心率变异程度,高 频成份(HF)受迷走神经调节,低频成份(LF)有交 感和迷走神经双重作用,LF/HF反映交感和迷走 神经均衡性
麻醉药可通过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改变HRV
因此可通过监测HRV来评估麻醉深度变化
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可以作为全身麻醉期间反映病人疼痛状况的
容易出现术中知晓,成为手术室内医 疗纠纷常见的原因
容易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
麻醉过浅的类型
能回忆麻醉中发生的事件(外显记忆)
麻醉状态下对所听指令有反应但是没有回 忆(内隐记忆)
术中知晓是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意识恢 复并对某事件术后有清楚的记忆,属于 外显记忆
术中知晓的表现
多数病人描述可以听到手术室内的声音, 麻痹感,感到焦虑、恐惧、无助和无力, 其中69%病人因此导致清醒后焦虑以及创 伤后应激症候群
指标 ,并将其称为镇痛监测仪(Analgesic
Monitor)
心率变异性的局限性
HRV的影响因素很多,中枢神经系统 的控制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故作为麻 醉深度监测的可靠性较差
HRV不能反映意识水平变化即脑皮质 电活动情况
EEG监测
意识是麻醉监测研究的焦点
意识的产生源于大脑,人们自然想到用 脑电图来反映麻醉深度
引起病人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引起法律诉讼:术中知晓的索赔率为1.9%(ASA数 据)~12.2%(英国数据)。在美国,这种案例的平均赔 偿额为$18000
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
避免术中知晓等并发症
能精确地给予适量麻醉药物,避免昂贵麻 醉药品的浪费
减少麻醉后恢复室的滞留时间或出院时间, 从而控制医疗成本
乙醚麻醉分级
早期监测
但这些指标由于特异性不强,影响因 素多,患者的个体差异大,难以准确 客观地反映麻醉深度
1942开始应用肌松药以后,Guedel分 期只剩下瞳孔和泪腺分泌可以观察
食管下段收缩性监测(LEC)
食管下段肌肉受迷走神经支配,控制中心在脑干的 迷走神经背核
LEC与手术刺激强度密切相关:刺激越强,LEC就 越大越多
乙醚麻醉,是外科历史上的里程碑,是现代麻醉学诞生的标志
早期监测
摸脉搏
早期监测
传统的判断麻醉深度判断主要依赖于 临床体征的观察
包括血压和心率、瞳孔对光反应、眼 球运动及流泪、呼吸量、体动反应、 吞咽、唾液分泌等
早期监测
1937年:Guedel 发表经典的乙醚麻 醉分期
即第一期为痛觉消失期,第二期为谵 妄兴奋期,第三期为外科手术期,由 浅至深分为4级,第四期为延髓麻醉期
Entropy™
Narcotrend®
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BIS)
BIS就是将脑电波功率、频率双频分析所产生 的混合信息数字化,它是大脑皮层EEG的直观 反映
BIS值为无单位指标,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的兴 奋或抑制状态
80~100为清醒状态, 60~79为浅麻醉状态, 40~59为临床麻醉状态,低于40为深麻醉状态
内隐记忆的特征是病人并不能直接回忆出 原始刺激的情况,但通过发生行为的改变 来表达
术中知晓发生率
非产科和非心脏手术全麻知晓发生率为0.2%
产科手术全麻知晓率为0.4%
苯二氮卓类、小剂量芬太尼和吸入复合麻醉下心脏手 术患者的知晓的发生率为1.14%~1.5%
重度创伤患者全麻知晓率高达11%~43%以上
有伤害性刺激存在,则大多数麻醉又 显太浅
肌松与麻醉深度
肌松药应用以前,麻醉医师常担心麻 醉偏深带来危险
肌松药应用以后,麻醉医师常担心麻 醉偏浅带来术中知晓等并发症
麻醉过深
导致脑部功能的抑制,并且会严重影 响循环系统的生理稳定,可能导致严 重的麻醉意外
用药的过量导致手术成本的提高
麻醉过浅
我国广泛应用普鲁卡因复合全身麻醉时,全麻知晓率 8%~15%,静吸复合麻醉时发生率1.5%~4.5%
术中知晓的危害
引起手术病人的精神伤害、心理障碍等不良反应
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损害机体免疫系统机能并 加重原有病情
引起神经官能症,包括失眠、焦虑、抑郁、反复做噩梦以 及对死亡的恐惧等创伤后应激紊乱综合征
关于麻醉深度监测
来自手术病人的忧虑
我能否麻得住? 我能否醒得来?
来自麻醉医生的困惑
麻药给得够多了,病人怎么麻不住呢? 麻药给得够少了,病人怎么醒不来呢?
忧虑和困惑的根源
麻醉深度
不存在麻醉深度?
麻醉是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意识一 旦消失,患者对伤害性刺激既不能感知 也不能回忆,也就没有疼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