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研究的过程)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研究的过程)

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
一、概念题
1.归纳与演绎(北师大2010年研)
答: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演绎则相反。

2.扎根理论(北师大2008、2005年研)
答: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它的建构程序是:a.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b.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c.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3.间接检验(浙大2011、2007年研)
答:间接检验是提出一个与研究假设相反的虚无假设,根据统计检验的原理,研究者可以依据由样本计算出的统计量在总体的范围内证明虚无假设是不成立的,从而拒绝或否定虚无假设,并接受与之相反的研究假设。

间接检验能够证实研究假设,但不能完全否定研究假设。

4.虚无假设(人大2003年研)
答:虚无假设是指与备择假设相对应的假设,一般用H0表示,它常常是根据已有的资
料或根据周密考虑后确定的。

例如,根据理论探讨假定妇女生育意愿与教育水平相关,这个假设就是原假设。

但直接用于假设检验的不是原假设,而是备择假设,又称研究假设,备择假设就是与原假设相反的假设,用H1表示,它是当原假设被推翻时需要接受的假设。

二、简答题
1.简述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人大2006年研)
答:(1)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含义
归纳法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2)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科学研究中,通过演绎法,可以将一般原理或公理转化为可以检验的命题;通过归纳法,可以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现象进行概括,由此得出的结论即可对命题进行检验。

归纳法的主要作用是发现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发现一般原理。

2.简述“理论检验”的程序并试举一例说明(不要求在每一步都举例)。

(中山大学2008年研)
相关试题:
(1)试论述理论检验的步骤。

(论述题,浙大2011年研)
(2)理论检验的过程。

(浙大2006年研)
答:在科学环中,理论检验包括理论→假设→经验观察→经验概括→接受或拒绝假设→理论这五个阶段。

(1)推演假设
理论检验研究是运用假设检验逻辑,它首先是从理论推演出研究假设。

推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逻辑推演。

逻辑推演是从公理推演出定理(或理论假设);
②经验推演。

经验推演是把理论假设中的概念与经验变量和指标联系起来,然后在经验层次上建立工作假设。

在社会研究中,经验推演是与逻辑推演相结合的。

例如,假设“由于流动和熟练劳动力的需要,工业化是扩大式家庭减少和核心家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可以逻辑地导出下列一组命题:
a.一个国家越工业化,其家庭结构就越倾向于核心家庭化;
b.在任何国家中,农村地区扩大式家庭结构的特征强于工业化的城市地区;
c.因工作而迁移的人,比那些没有迁移的人,与扩大式家庭的联系更弱。

(2)假设的检验。

在建立了研究假设之后,就可以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选择适当的研究类型及资料收集方法、选择抽样方法和测量工具,以便系统地收集经验资料以检验研究假设。

下几步的工作与理论建构研究大致相同,即同样是从经验观察得到资料,通过资料整理、统计、归纳得出经验概括。

不同的是,依据假设而进行的经验观察是有目的、有选择的,收集的资料是系统的、有结构的,由它们得出的经验概括是为了与工作假设进行比较,以判定是否接受或拒绝假设。

一般来说,理论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理论解释,明确表述所要检验的理论。

研究可以对一种或多种理论解释进行检验。

②运用逻辑推演从理论推导出一组理论命题(称为理论假设)。

这些命题是抽象的,因为它使用的概念(如工业化、农业社会、社会流动、核心家庭等)缺乏明确的定义,无法直接观测。

由一个理论推导出的可检验的理论命题越多,则理论的可检验性就越大。

如果在研
究中被证实的理论命题越多,则这一理论的真实程度和可信度就越高。

③运用经验推演将理论假设转述为具体的研究假设(又称为工作假设)。

这一步称为操作化过程,它是理论检验研究的关键环节。

操作化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概念的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并将理论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变量和指标,然后用变量语言重新表述理论假设,并用具体的指标(或变量)建立研究假设。

只有对具体的研究假设才能进行研究方案或调查方案的设计,才能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时间、地点。

例如,将“工业化”操作化为“汽车产量”、“每百户电话拥有量”等。

④收集有关资料。

根据上一步骤的设计方案(包括确定研究类型、调查方法、抽样方案、测量工具等)直接收集与研究假设有关的案例资料和统计资料。

例如,对于上述假设,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

⑤整理与分析资料。

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整理、归纳为一些经验概括,然后将它们与研究假设进行比较,并分析:a.资料对研究假设的支持或否定程度如何;b.资料、假设对理论命题的支持或否定程度如何;c.资料、假设和命题对一般理论的支持或否定程度如何等。

资料分析并不像通常所认为的只涉及统计分析和计算机运算,它还涉及逻辑推理、理论思索和创造性的想象。

⑥检验与评判理论。

一项研究很少能完全支持或完全否定一般理论,研究结论通常是在某些方面支持理论解释,在其他方面则与理论解释相矛盾。

这就需要结合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来评价一般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有效性。

有些研究结果可能是出乎预料或难以解释的,它们能促使研究者思索改进和澄清理论解释。

这种思索有助于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它可以是又一个理论检验研究的开端。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科学将理论检验过程与理论建构过程区分开来是为了说明不同的研究逻辑。

而在实际研究中,这两种过程常常是很难分开的,许多研究是既包括理论检验的成分,也包括理论建构的成分。

还有一些研究根本就不涉及任何抽象理论。

3.如何评价经验推演?(浙大2011年研)
答:社会学家为了得出可被检验的、可直接观测的、具体的研究假设(又称为工作假设),常常是运用经验推演的方法。

经验推演是把理论假设中的概念与经验变量和指标联系起来,然后在经验层次上建立工作假设。

在社会研究中,经验推演是与逻辑推演相结合的。

(1)经验推演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经验推演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可以观测的指标,使理论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另外,由指标(或变量)陈述的工作假设可以指导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它能使研究者明确地认识到,要收集何种经验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调查等等。

(2)经验推演的缺陷
由于概念、变量和指标处于不同的抽象层次,概念与变量、变量与指标、概念与指标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建立的,而是主观假定的,因此它们有可能不一致;变量有可能未界定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指标有可能反映不出概念的真实内涵或只反映其中一部分内涵。

因此,工作假设被证实并不能直接证实理论假设,理论假设被验证也并不能直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这样,检验一个理论解释就不能仅仅考虑研究假设的证实与否,还要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

4.什么是操作化?它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北科大2012年研)
答:(1)操作化的含义
操作化是指把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2)操作化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操作化在社会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存在于研究者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意识,研究者用以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各种基本变量,都只有经过了合适的操作化之后,才会在普通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社会中显现出来。

②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

尤其是在解释性研究中,若要对任何有关社会现实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操作化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前提。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操作化的过程,将思辨色彩很浓的理论概念“转变成”、“翻译成”经验世界中那些人人可见的具体事实,假设检验才成为可能。

因此,可以说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从理论思维的天空,到经验研究的大地,有着相当的距离。

而这种操作化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实际地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

5.请简单解释社会研究中的可行性原则的基本意义,并列举出其具体内容。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1)可行性原则的基本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