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野果植物资源野果植物资源是指一些提供人类食用的鲜、干果品或作为饮料、各种食品加工原料的经济植物。
一般多为木本植物,少数为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果树植物资源从广义讲包括野生种和栽培种两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植物资源调查中,越来越多的野生果树植物种类被人们发现和开发利用,不断地为食品、保健品加工业提供新的原料,也增加了新的栽培果树种类。
第一节概述一、野生果树资源的主要特点1.种类繁多、遗传多样性丰富虽然人类对野生果树的驯化栽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野生果树的种类仍远多于栽培果树。
刘孟军主编的《中国野生果树》一书记载,我国共有野生、半野生果树1076种,占果树总量的84.85%。
野生果树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由于长期的环境选择和实生变异等种内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野生果树的绝大多数性状都呈连续变异。
2.纯天然、无污染野生果树大多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环境清洁,加之不施肥、不喷药,自然生长,因而基本上没有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原料。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果树的独特优势日显珍贵。
3.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和其近缘栽培果树相比,野生果树虽然大多表现为果实小、产量低、口感较差,但从整体的营养和食疗价值上却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野生果不仅普遍营养丰富,而且许多还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和形状,加之尚未形成规模商品上市,对广大消费者具有新颖性,可满足人们对新品味果品的需求。
4.长期适应环境、抗性强而全面大凡野生果树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自然演进过程中经历过各种恶劣生境和毁灭性病虫害的选择,能生存下来并得以发展,决定了他们至少在其自然分布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全面的抗性。
栽培果树则不然,由于长期在人为保护的环境下生长,从而未能形成(或丧失了)许多抗性。
5.利用渠道广泛,综合效益显著若单纯用于果品生产,野生果树一般不如栽培果树。
但野生果树往往有更多的用途和的综合利用潜力。
如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果树沙枣,不仅是荒漠地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主要优良树种,而且其果实可鲜食、制干品(碾磨成面粉以代替粮食)、加工保健食品和饮料以及人药等,其叶可提取香精油及饲用,种子可榨油,花为荒漠蜜源并可提取香精香料,树脂还是漆用颜料及高级胶水和布上印花的凝结剂。
二、果树植物资源的分类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果实形态结构和特征以及生态分布情况进行分类,即园艺学分类法,简要介绍如下:1.仁果类食用部分主要是由花萼筒和花托发育成的肉质部分,心皮形成果心,果心内有数个小形种子,属植物学假果中的梨果。
如苹果、梨、山楂、温荸、木瓜等,枇杷在植物学上也属于梨果,因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所以园艺学多把它列入亚热带和热带果树类。
2.核果类食用部分主要由子房发育成的肉质的中果皮部分,个别的种类是食用其种仁,内果皮木质化形成坚硬的核,属植物学真果中核果。
如桃、李、杏、梅、樱桃等,杨梅、橄榄、核桃等果实在植物学上也属于核果,但在果树学上常把前两种列入亚热带和热带果树类,后一种列入坚果类。
3.浆果类食用部分主要为内果皮,果实柔软多汁,种子小而数多。
果树学上的浆果是一个复合词,除包括植物学中的浆果外,还包括一些聚合果、聚花果和其他一些柔软多汁的果实。
如葡萄、猕猴桃、醋栗、穗醋栗、越橘、树莓、草莓等。
4.坚果类食用部分多系种仁,果实外部多具坚硬或革质的外壳。
此类除植物学上的坚果外,还包括核桃,山核桃,裸子植物中的银杏和香榧等,多属于干果。
如板栗、檬子、核桃、山核桃、阿月浑子、银杏、香榧等。
5.柑果类食用部分主要为果实内的多汁肉质瓤瓣,由多心皮的子房发育而成,外果皮坚韧具油脂,中果皮疏松为白色海棉状,其间分布许多橘絡(维管束),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其内壁向囊内生出许多肉质多汁的囊状毛,称为汁胞,是主要食用部分。
如橘、橙、柚和柠檬等。
属植物学上的柑果。
6.热带及亚热带果树类此类主要根据生态条件,把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果树均包括在内,果实构造、树体结构及生长习性等差异均较大,是一种习惯分类的方法。
如香蕉、凤梨、椰子、龙眼、荔枝、芒果、杨桃、番木瓜、番荔枝、木菠萝、油橄榄、腰果、鳄梨、面包果、人心果等。
三、野生果树的资源概况1.我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据刘孟军等统计和考证,截至到1994年底,我国已发现并报道的可归入果树范畴的植物(果实和种子可食或经加工后适于食用的木本和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共记有1282种,161个亚种、变种和变型。
野生果树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
97 %的野生果树为被子植物,而在被子植物中,又有99·21%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仅占0.79%。
在各科中,野生果树种类排名在前的7科依次为蔷薇科(434种)、猕猴桃科(63种)、虎耳草科(56种)、山毛榉科(49种)、芸香科(43种)、胡颓子科(26种)和桑科(24种),其野生果树占总量的66.63%;在各属中,野生果树种类排名前10名的17个属依次为悬钩子属(Rubus)196种、猕猴桃属(Actinidia)62种,栒子属(Cotoneaster)57种、茶藨子属(Ribes)56种、蔷薇属(Rose)40种、胡颓子属(Elaeagnus)25种、葡萄属(Vitis)23种、樱桃属(Cerasus)22种、栎属(Quercus)21种、苹果属(Malus)21种、柿属(Diospyrus)19种、越橘属(Viccnium)18种、锥栗属(Castanopsis)16种、荚蒾属(Viburnum)14种、山楂属(Crataegus)13种、枣属(Zinziphus)13种、梨属(Pyrus)12种,该17属的野生果树占总量的60.38%。
在我国的野生果树资源宝库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优异种质材料,如抗旱耐瘠营养丰富的酸枣(Zizinphus acidjuba),耐寒丰产矮化的笃斯越橘(Viccnium uliginosum),抗风固沙的白刺(Nitraria schberi)、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苹果、梨、柑橘的抗性砧木山定子(Malus baccata)、杜梨(Pyrus betulifoli a)和枳(Poncirus trifoliate),苹果和桃的矮化砧木金海棠(Malus sikkimensis)、山桃(Prunus davidiana ),适于酿酒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Actinidia.spp.)、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刺梨(Rosa roxburghii)、西北蔷薇(Rosa davidii)、酸枣,富含油脂的核桃楸(Juglans mandrurica)、果松(Pinus koraiensis),富含淀粉的橡子(Fagaceae)、富含磷的枇杷果(Lonicera standishii)、富含铁的水麻(Debregeasia edulis)、富含维生素E 的悬钩子(Rubus),富含钾的胡颓子(Elaeagnus)等。
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特野生果树种质还会不断涌现出来。
三代果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红富士苹果为代表的第一代果树,引发了第一轮结构大调整;到九十年代以大樱桃为代表的第二代果树,引发了第二轮结构大调整;专家称,蓝莓可谓是第三代果树的代表。
四、我国野生果树植物资源的分布现按7个自然地理分区,扼要介绍我国野生果树植物资源分布状况。
1.东北中北部果树分布区本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以北部分市县,吉林和黑龙江省全部以及内蒙古西北部等地区。
此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部分地区。
气候虽较寒冷,但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降水量适中,适于耐寒性较强的果树植物资源的生长。
本区主要野生果树植物资源有山定子、毛山定子、秋子梨、山楂海棠、山楂、西伯利亚杏、辽杏、山桃、山葡萄、越橘、笃斯越橘、猕猴桃、兰靛果、榛子、核桃楸、刺李、东北茶藨子、矮茶藨子、蓬迭悬钩子、绿叶悬钩子、刺玫蔷薇、长白蔷薇、东方草莓等。
主要栽培果树种类有苹果(以中小型苹果为主)、梨、十天果、山楂、杏、李子、葡萄、草莓、欧洲黑穗醋栗、醋栗和树莓等。
2.华北果树分布区本区以华北的河北、山西两省为主,包括山东省的全部,陕西、甘肃、河南、辽宁等省的大部分地区。
此区属暖温带,气候特点为夏热多雨,冬季晴燥,春季多风沙,秋季短促。
本区野生果树植物资源种类较少,仅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分布着君迁子、酸枣、山楂属、梨属、苹果属的一些野生种类,其中山橙是大果山楂的砧木、山荆子、三叶海棠和湖北海棠是苹果的砧木。
此外还有山桃、山杏、猕猴桃、野生葡萄、野生树莓等。
本区是我国多种落叶果树的主要栽培区,如苹果、梨、大果山楂、葡萄、核桃、板栗、桃、杏、李、枣、银杏和樱桃等。
3.华中、华东果树分布区本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各省,从西面的四川、贵州到东面的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
此区属亚热带,气候特点为春夏间多雨,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本区生长着野生宜昌橙、蟹橙、枸杞,是柑橘抗寒和矮化砧木,也是培育抗寒柑橘新品种良好育种材料,野生浆果有中华猕猴桃和刺梨蔷薇,其果实含维生素C较高,是加工各种保健饮料的良好原料,此外,薛荔、多种猕猴桃、山葡萄、茅苺、牛迭肚、插田泡、乌饭树、十天仙果、野山楂、云南山楂、湖北山楂、华中山楂、锥栗、茅栗、豆梨、川梨;湖北海棠,尖嘴林檎等。
此区是我国常绿果树主要栽培区,如柑橘、甜橙、酸橙、柚、金柑、金豆等,落叶果树桃、李、梅、樱桃、枇杷、木瓜、杨梅等栽培也较普遍。
其中尤以梅、枇杷和杨梅等品种较多,为本区主要特产。
山地还生长着香榧、银杏和山核桃,另外,也是我国龙眼和荔枝的主要产地。
4.西南果树分布区本区包括云南全省及四川省的西南部,地形复杂,山脊与河谷南北平行而密接,形成了横断山脉,仅在南部有较宽平原。
此区也属亚热带,由于距离东南海岸较远,加以地形突起,主要是受西南方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年中分成旱季和湿季交替的气候特征。
本区野生果树植物资源丰富,因海拔不同,种类各异,本区北部针叶林下或林缘有各种浆果,如茶藨子属20种,悬钩子属59种,蔷薇属20种,越橘属9种,中部有栽培或野生的落叶果树,如梨、桃、李、杏、木瓜、枇杷、石榴、云南山楂、矮杨梅、沧江海棠、滇池海棠等;河谷地区盛产柑橘、甜橙、芭蕉、余甘子、罗望子、番木瓜等,南部冲积平原和山间盆地有香蕉、凤梨、木菠萝、芒果、番木瓜、椰子、槟榔等。
5.华南果树分布区本区包括雷州半岛、海南省、广东和广西两省(区)的南部,南海诸岛和台湾。
此区为热带,其气候特点是潮湿炎热,夏季长,冬季温和,本区植物种类繁多,果树植物资源丰富,特产许多热带果树种类,野生果树植物资源有五月茶、茅莓、桃金娘、余甘子、岭南酸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