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钢50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杭钢50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杭钢50周年系列报道之三-万紫千红总是春——杭钢企业文化的回顾与解读2007-04-02 00:00来源:我的钢铁试用手机平台资讯监督风雨历程,杭钢已走过了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五十年。

探究杭钢五十年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之魂,一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与时俱进,具有杭钢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杭钢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是杭钢生产建设、改革发展的原动力、助动力和推动力,“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杭钢精神已成为全体员工的精神支柱,成为企业的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

经过五十年的提炼积淀,继承发展,杭钢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紧扣时代、较为系统的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历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1957年,在省委、省政府“勒紧裤带定要建个钢铁厂”的号召下,杭钢的创业者在野草丛生、荒冢遍地的半山脚下,白手起家,建起了浙江省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

第一代杭钢人怀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赤诚之心,怀着为国家创造财富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担起了为浙江省建设钢铁基地的重任。

“勒紧裤带定要建个钢铁厂”,是杭钢人艰苦创业的誓词,是杭钢人无怨无悔的追求,是杭钢人大智大勇的宏愿,是企业文化的原生态,是杭钢精神在当时的最为鲜活和生动的体现。

创业是艰苦的,但尽管创业艰辛,杭钢人依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据记载,建厂初期杭钢就有了自己的技术学校,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体育协会、职工业余大学和业余教育委员会,在1959年3月就办起了自己的报纸《半钢通讯》。

在杭钢初创的火红岁月里,培养和锻炼了浙江第一代钢铁工人,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涌现了一批生产能手和英雄模范。

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有的同志为了建设杭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中有因工殉职的炼钢工程师肖国华;有为了抢救煤气中毒的工人兄弟而牺牲的炼铁车间副主任梁福正、龚阿芳,他们的英勇业绩,已被载入《浙江省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烈士英名录》。

武昌钢铁工业学校毕业的青年技术员何多友,当年曾写下激动人心的诗篇:“虽然\我们不生在半山\但我们准备在这里干一辈子\牺牲自己的一切……”表达了浙江钢铁工业开拓者们崇高的献身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杭钢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企业文化的理念逐步渗透进杭钢广大员工的心田。

1987年,根据职工代表的提案,在八届一次职代会上,将“团结、文明、实干、创新” 正式确认为企业精神,这反映了当时杭钢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

这一时期,企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杭钢成立了文联,举办了“钢城诗会”,省内外30多位诗人集聚杭钢,创作了150多篇诗歌、散文;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在杭钢举行,国内众多著名棋手在杭钢对弈;连续十几届的“杭钢菊展”,轰动了杭城;《杭钢志》和《杭钢年鉴》的编纂,记载了杭钢的历史,也传承着杭钢的文化。

《厂之魂》、《耕耘者的足迹》、《文明礼貌手册》等文化产品传播了企业精神,弘扬了正气;《杭钢报》也从《半钢工人》,经过《半钢通讯》、《半钢报》、《红色杭钢》、《杭钢通讯》等沿革发展,最后于1980年5月正式定名,并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了报头。

它在营造昂扬向上、凝聚人心的舆论氛围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了杭钢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

1995年,杭钢集团公司成立以后,《杭钢》、《浙江冶金》、《古剑扬天下》等刊物和书籍的改版和出刊,使杭钢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扩大,以其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得到了各子公司的认同。

杭钢艺术团成立,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杭钢花巨资购回流失海外的越王古剑,并捐赠浙江博物馆,表现出了杭钢人的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这一义举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也扩大了杭钢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入新世纪,杭钢的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进入了系统建设、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三大识别系统趋于完善,形成了具有企业特征和时代气息的新理念,“是钢铁就要成脊梁”的企业价值观;“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企业精神;“创造财富,贡献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诚信,双赢”的企业道德;“托起杭钢就是托起我们自己的未来”的企业格言。

精心设计了视觉识别系统,并规范使用。

提炼了行为识别系统,“尽心尽职、守法守信,勤学勤为、创效创新”成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公司加大了企业文化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功能齐全的健身中心、会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厂史陈列馆开馆展出,网球场落成,轧钢区、电炉区文化中心揭幕,老年活动中心建成等。

厂区和生活区经过大规模整治,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绿色杭钢工业游”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有声有色,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新世纪升国旗仪式、职工体育运动会、“钢城之恋”青年集体婚礼、杭钢组歌、烟花晚会等,充分展示了杭钢人的风采。

文化产品丰富多彩,报纸刊物越办越好,《与时代并进》、《皋亭春色》、《钢铁脊梁》、《企业文化手册》、《杭钢颂》等一大批文化产品相继问世,《杭钢报》也由黑白变成全彩,小报改为大报,充分展示了杭钢文化的成果,使企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已经形成,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实际广泛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竞争力大大提高,经济指标显著改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据统计数字显示,“十五”期间集团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89.3 8亿元,利税74.56亿元,利润45.16亿元,累计上缴国家税费48.28亿元,分别比前43年(1957—2000年)增长134.65%、66.58%、156.88%和54.80%。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03. 98亿元,利税19.80亿元,利润10.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7%、24.97%、13.52%。

员工收入逐年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形成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比较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素质高的员工队伍;企业的凝聚力明显增强,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良好形象得到社会的认可。

近几年,杭钢荣获了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全国冶金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中国优秀企业形象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

杭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领导重视,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落实。

集团公司领导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设施舍得投入,各项企业文化活动公司领导都亲临现场,并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和在公司会议上讲话,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作出部署并及时研究、指导、协调各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还将各单位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党委工作考核内容。

二是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集团公司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企业理念大讨论和企业理念的解读与宣传,出刊企业文化知识专辑,开辟有关栏目,发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性报道、文章和经验介绍等,较好地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编印的《企业文化手册》发到每位员工手中,使企业理念深入每位员工心中。

三是结合实际,注重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以管理文化为重点,将企业文化融于企业管理之中,从而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赋予企业管理以文化的内涵,创造一种文化与管理高度融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管理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四是突出特性,注重继承传统上的不断创新。

提炼的企业理念就是在继承杭钢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富有鲜明的企业个性特色。

各二级单位在宣传集团公司企业理念的基础上,企业文化建设也结合各自的实际,不断创新。

酒店文化、贸易文化、校园文化、服务文化等,也为本单位员工所认同。

五是广泛发动,引导员工全员参与。

公司开展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理念的征集和提炼,都发动员工广泛参与,形成的理念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企业标志也交广大员工投票评选确定,使企业理念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开展各项企业文化活动时,也尽量吸引广大员工参加,使更多的员工能受到教育。

杭钢的企业文化传承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伴随着杭钢的发展,不断健全完善,展望未来,杭钢文化也将在做强做优做大杭钢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企业实际,能激励和凝聚人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企业文化。

结合企业目标,不断融合创新。

集团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确定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和“做强做优做大”的战略目标,多元产业协调发展,“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已经确立。

构建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将是集团公司未来几年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不同的企业往往有不同的文化,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磨擦。

因此,要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有效整合不同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吸收融合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一种更优秀、更有生命力、更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企业文化,为实现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强劲的动力。

突出管理文化,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效。

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管理文化,以管理文化为重点,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质量、安全、生产、设备等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赋予企业管理以文化的内涵,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效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文化建设以管理文化为重点,也避免了企业文化的表面化、空洞化的倾向,使企业文化有了坚实的落脚点,与员工的实际工作和切身利益紧密相联,从而增强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效果。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依靠员工,造福员工是企业的根本所在。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更要以人为本,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机制,努力营造凝人心、聚力量、干事业的和谐环境,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共进。

企业要加强民主管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发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要关心、关爱员工,为员工办实事,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劳动关系,努力开创和谐发展的行动局面,为建设百年杭钢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