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淀粉的制取与检测
确定:马铃薯淀粉乳浓度35%、稀盐 酸用量为马铃薯淀粉重量的3%、酸 解 30min、沸水浴 1h、高温处理时 间30min、-18℃贮藏30h、60℃烘干。
高温处理时间不变,温度在100~ 120℃之间变化与抗性淀粉产率的关 系研究 :
结果分析
马铃薯淀粉乳浓 由线性上度升趋35势%可见,高温使淀粉分子 更充分
结果分析
冷藏的时间越长,抗性淀粉的得率越多,但是 在冷藏48h之后,抗性淀粉得率增加并不明显。这主 要是回为糊化后的马铃薯淀粉结晶分为两个阶段, 晶核生成及晶体生长:首先是直链马铃薯淀粉分子 构象发生变化,晶核形成;然后当冷却到一定温度 支链马铃薯淀粉分子开始缓慢结晶。所以,无论是 直链马铃薯淀粉还是支链马铃薯淀粉,其老化都需 要经历分子自动取向,相互靠拢,才逐步形成晶体, 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过长的冷藏时间抗性淀粉并没 有更多增加。
RS(%)=残留物的重量(干重)/初始重量(干重) × 100 以下实验中抗性淀粉检测都以此方法测定
结果分析
马铃薯淀粉乳浓度及高热高压处理时
间与抗性淀粉产率关系的研究
调整马铃薯淀粉乳浓度(25~45%)。固定 稀 盐 酸 用 量 为 马 铃 薯 淀 粉 重 量 的 3% , 酸 解 30min,恒温水浴锅中沸水浴 1h。高压灭菌锅 进行高压高热处理,处理温度120℃, 调整高 热高压处理时间(10~60min)。之后取出放 在-18℃冷冻室贮藏30h。 最后60℃烘干。
(2)高热高压处理时间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
35%马铃薯淀粉乳浓度条件下,高热高压处理时间影响着马 铃薯淀粉链充分伸展的程度,随着高热高压处理时间的延长,抗 性马铃薯淀粉的得率上升,但是高热高压时间过长,同样会产生 降解马铃薯淀粉链的作用,马铃薯淀粉链过短不利于抗性马铃薯 淀粉的形成。
高温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
5.0~15% 煮扁豆、煮蚕豆、煮大豆、豌豆、生大米、玉米粉、
高压蒸煮后冷却的小麦淀粉以及大豆淀粉和玉米
淀粉、烹调后冷冻的淀粉食品
≥15%
生马铃薯、生豆子、链淀粉玉米、未成熟的香蕉、 老化后的直链淀粉
食品中抗性淀粉的生理功能
控制膳食后血糖,防治糖尿病 防治肠道疾病(如:盲肠炎、结肠炎等) 降低血脂、预防脂肪肝 降低、控制体重(减少脂肪生成,且本身能量远低于
结果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较低温度干燥的条件下,有利 于抗性淀粉的形成,其中在60℃ 的干燥条件下,抗性淀 粉的得率最高, 这样的结果对工业化生产是有利的,可 以降低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稀盐酸的用量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
确定:马铃薯淀粉乳浓度为35%、酸 解30min、沸水浴 1h、高温120℃, 时 间30min、-18℃贮藏30h、最后60℃ 烘干。
调整盐酸用量在1%~7% 之间变化与 抗性淀粉产率的关系研究 :
结果分析
盐酸用量决定了对淀粉水解程度,RS得率随着 盐酸用量增加最初升高, 3%盐酸用量达到峰值。然 后降低。水解过于强烈,淀粉不易形成有序排列, 不利于形成抗性淀粉。
(8)酸解时间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
2.4 20 115 1.1 0.08 0.04 1.8
12.1 44 359 3.9
0.52 0.12 4.4
9.0 32 290 4.9 0.39 0.15 3.8
维生素C(mg)
20
80
微量
0
0
0
抗性淀粉的制备原理
• 抗性淀粉主要制备非颗粒性的RS3。
• 抗性淀粉主要为直链马铃薯淀粉形成的结 晶老化马铃薯淀粉。
和玉米片等
化学改性淀粉(RS4 商品淀粉(如用于婴儿食 抗消化
型)
品)
表2 抗性淀粉在食物中的含量
抗性淀粉含量
食物种类
≤1%
熟马铃薯、热米饭、高谷糠早餐麦片、小麦粉、空
心面条、热馒头
1~2.5% 普通早餐麦片、饼干、面包、冷稀饭、熟马铃薯(冷)、
冷米饭
2.5~5.0% 玉米片、大米碎片、油炸土豆片、爆豌豆
选择以马铃薯作为制取原料
• 马铃薯同时具有谷类和蔬菜的特征,既 可作为主食,又可作为副食食用。是重 要的食品工业原料
• 马铃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其中直链淀 粉比率较高(约21%左右),适合用着制 备RS3抗性淀粉(易老化)
表3 马铃薯、干马铃薯与其它食物成分(每100g可食部分)
调 整 浓 度 (25 ~ 45%)
30℃ 下 酸 解 一 定 时 间
水浴预糊化 1h(65~75℃)
高热高压处理
冷却
低温静置
烘干
成品
抗性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 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的代表性方法是Englyst方法及其修 改方法。按照Englyst方法,将待分析其抗性淀粉含量 的2g(干重)粉状产品用一定浓度的α-淀粉酶 (200U)37℃保温酶解120min,使可消化淀粉转化成 葡萄糖。通过降低pH,温度到20℃中止酶的活性。然 后,添加4倍体积量的80%(V/V)乙醇溶液,室温下放 置1h,离心沉淀(2500×g,10min),弃去上清液。 用80%(V/V)的乙醇洗涤残留物3次,用无水乙醇洗涤 1次,然后离心。将残留物冻干并称重,测定水分含量 并得出残留物的干重。按照下式计算抗性淀粉含量:
可以看出,35%马铃薯淀粉乳在30min高热高压时间下,抗性 淀粉产率最高,为27.7%。40min时情况类似于30min。
从50min、60min可以看到,过了产率高峰后,又回到了类似 于10min、20min的情况。
马铃薯淀粉含水量不同,抗性淀粉的得率变化明显。水与马 铃薯淀粉的比例,影响着马铃薯淀粉链是否可充分伸展的空间作 用,马铃薯淀粉浓度过高,其黏度相对地也较大,马铃薯淀粉糊 化后分子链相互影响,难于形成有序排列,形成结晶;马铃薯淀 粉浓度太低,伸展的马铃薯淀粉分子难于相互接触,也不易形成 有序排列,分子之间不易缔合,则老化速度很慢。可见,水分过 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适度含水量的马铃薯淀粉乳 液经充分糊化后,可使分子的缔合容易,抗性淀粉得率增多。
淀粉) 促进矿物质吸收(如Mg、Ca) 增加营养(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等)
抗性淀粉的应用
• 抗性淀粉应用于食品加工,不仅可提高纤维含 量,还可改进食品的品质,克服传统膳食纤维 的某些缺点,使消费者能够在享受食品原有美 味的条件下得到健康和营养。 抗性淀粉作为低热、高膳食纤维含量的功能性 食品成分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干燥温度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
确定:马铃薯淀粉乳浓度35%、稀盐酸 用量为马铃薯淀粉重量的3%、酸解 30min、沸水浴1h。高温处理温度120℃, 时0 ℃ 、70 ℃ 、 80℃几种温度条件进行干燥与抗性淀粉 产率的关系研究 :
-18℃冷冻时间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 响
确定:马铃薯淀粉乳浓度35%、稀盐 酸用量为马铃薯淀粉重量的3%、酸 解30m、沸水浴1h、温度120℃,处 理时间30min、-18℃贮藏、60℃烘 干。
在-18℃冷冻,时间在10~60min之 间变化与抗性淀粉产率的关系研究 :
结果分析
-18℃冷冻条件与4 ℃冷藏条件相比,抗性淀粉 的转化更快,在30h处抗性淀粉得率即达到较高值。 这可能是因为在零下-18℃低温环境,淀粉糊中的 水分子形成小冰晶从淀粉糊中析出,从而缩短了直链 分子之间的距离,使之容易形成氢键,增加了抗性淀粉 的含量。同时,可以看出,与冷藏相似,延长冷冻时间 对抗性淀粉的生成影响也较小。
抗性淀粉的制取与检测
内容提要
➢选题背景 ➢研究内容及方法 ➢结果分析 ➢结论与成果
选题背景
目前为止,碳水化物仍然是人类的主要能 源物质(70%左右),碳水化物包括淀粉和抗 性淀粉、非淀粉多糖(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 低聚寡糖和糖,其化学结构相似但生理效应不 同。但人类对碳水化物特别是对抗性淀粉的认 识还远不如其他营养素那么清楚,各国的科学 家均把提高碳水化物的摄入量、减少脂肪的摄 入量作为各国的膳食指南,但如何提高碳水化 物的摄入量仍然是一个科学上悬而未决的问题。 抗性淀粉的发现和研究将为碳水化物的深入研 究开创一个良好开端。
• 这类抗性淀粉是由于淀粉分子在凝沉过程 中分子重新聚集成有序的结晶结构的缘故。 结晶区的出现阻止淀粉酶靠近结晶区域的 葡萄糖苷键,并阻止淀粉酶活性基团中的 结合部位与淀粉分子结合,因而就不能完 全被淀粉酶作用,从而产生抗酶解性。
制备工艺流程
实验设计的工艺流程是:
新鲜的马铃薯块茎
打浆、 粉碎
提取淀粉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以新鲜马铃薯块茎为原料制备抗性淀
粉,研究制备工艺方法包括酸解处理、水浴处 理、高压高热处理、低温变性、脱水干燥。同 时对抗性淀粉的得率进行初步检测。研究了马 铃薯淀粉乳不同的淀粉浓度、不同的高压高热 处理时间、温度、不同冷藏温度和时间等条件 下抗性淀粉得率的变化情况。希望找到一条比 较实用的用马铃薯制备抗性淀粉的工艺生产技 术。
74.3
73.2
80.0
70.0
73.2
可食纤维(g) 钙(mg) 磷(mg) 铁(mg)
维生素B1(mg) 维生素B2(mg) 维生素PP(mg)
2.1 9 50
0.8 0.1 0.04 1.5
8.4 36 201 3.2 0.4 0.16 6.0
9.3 12 251 3.4 0.35 0.11 1.9
抗性淀粉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的有益作用,是近年 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
抗性淀粉分为: 物理包埋淀粉(Physically Trapped Starch, RS1) 抗性淀粉颗粒(Resistant Starch Granules, RS2) 老化淀粉(Retrograded Starch RS3) 化学改性淀粉(Chemically Modifed Starch, RS4)
淀粉——植物的多糖储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