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
主要营养学问题:
不良饮食习惯:无规律,偏食,零食 铁、锌及维生素缺乏 农村:蛋白质、能量摄取不足 城市:肥胖
一、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原则
1.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每日膳食应由适宜数量的谷 类、乳类、肉类(或蛋或鱼类)、蔬菜和水果类五 大类食物组成,在各类食物的数量相对恒定的前 提下,同类互换,做到膳食多样化。 2.专门烹调,易于消化烹调成质地细软、容易消 化的膳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向成人膳食过渡。
谷、麦、杂粮等主食 动物性食物乳类、蛋、鱼 虾、禽、畜类) 豆类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类
碳水化合物、B族 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 VA、VE和脂肪 优质蛋白质、钙和B族 VC、VA和膳食纤维 提供能量
•油、糖类
三、膳食安排
每天理想的进食量(供参考)
粮谷类 鸡蛋 牛奶 鱼(虾) 水 150~200克 1个 200~300亳升 50克 500~1000亳升 禽畜肉、豆制品 蔬菜 水果 植物油 50~100克 150克 50~100克 20~25克
三、脂肪
儿童生长发育的能量、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 的维持、脑的发育和神经髓鞘的形成都需要脂 肪,尤其是EFA。 DRI:亚油酸供能不应低于总能量的3%,亚麻 酸供能不低于总能量的0.5%。 建议使用含有-亚麻酸的大豆油、菜籽油或脂 肪酸比例适宜的调和油为烹调油 多选用富含n-3PUFA的鱼类等水产品。 脂肪摄入不宜过多,供热比为30-35%,避免 能量过高,防止超重和肥胖。
四、碳水化合物
学龄前期儿童基本完成从以奶和奶制品为 主到以谷类为主的过渡; 谷类是其能量的主要来源。每日每公斤体 重约需碳水化合物15g,约为总能量的 50%~60%; 不宜用过多的糖和甜食。
五、微量营养素
(一)矿物质 1.钙为满足学龄前儿童骨骼生长,每日平均骨 骼钙储留量为100mg~150mg钙需要量3岁 为350mg/d,4~6岁为450mg/d。 食物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5%。适宜摄入量是 800mg/d。UL为2000mg/d。 奶及奶制品是儿童最理想的钙来源。每日奶的 摄入量应不低于300ml/d,也不宜超过600ml/d。
每周一次富铁的肝脏或血,一次富碘、锌的海产品; 烹调:软饭逐渐转变成普通米饭、面条及包点;
提倡每天吃3餐2点,分配如下:早餐 30%~35%;中餐40%;;晚餐30%~ 35% 每餐约半小时,细嚼慢咽,情绪愉快, 气氛和谐.
应避免食物
1.整粒的硬果如花生、瓜子、杏仁及整粒的 各种豆类不宜学龄前儿童食用,因为这些食物 易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应煮烂、磨碎或制酱 后食用。 2.带刺和骨的食物如带刺的鱼、带壳的虾蟹、 带骨的肉不宜学龄前儿童食用,因为刺和骨可 能梗住食道或引起咽和食道的损伤,这些食物 应去刺去壳去骨后再食用。
学龄前儿童能量的营养素来源与婴幼儿稍有不同: 脂肪提供的能量相对减少: 婴儿时的35%~40%减少到30%~35%,并逐渐 过渡,至7岁时,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为25%~30 %。 蛋白质提供的能量为14%~15%,碳水化合物供 能比为50%~60%。
碳水化物占50-60% 脂肪25-30% 蛋白质14-15%。
对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骼生长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A缺乏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 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存。 WHO估计,全世界约400万学龄前儿童有不同程度 的维生素A缺乏。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 摄入量为600g/dUL值为2000g/d。 每周摄入1次含维生素A丰富的动物肝脏,每天摄入 一定量蛋黄、牛奶,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鱼肝油,
第三节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营养与平衡 膳食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 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 和14.4%。
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 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
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城市为 3.0%,农村为11.2%; 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城市为29.0%,农 村为49.6%。
第二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与参考 摄入量
一、热量
3~6岁儿童基础代谢耗能:约44kcal/kg.d。BM的能 量消耗约为总能量消耗的60%。 好动小儿的需要比安静小儿需要可能高3~4倍;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3~6岁学龄 前儿童总能量供给范围是1300kcal~1700kcal/d。 考虑基础代谢耗能、活动耗能可能降低以及流行 病学证实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加,儿童总的能量 需要估计量可能较以往有所下降。
北京市儿童超重和肥胖 的流行特点
北京市2000学龄前儿童(2~5岁)超重检出率、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8%和6.8%;美国2000 年的报告水平(20.6%和10.4%) 北京市学龄前男童肥胖检出率是女童1.5倍, 美国女童肥胖率高于男童。 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比例高达44%(男性5l%,女 性34%),已接近美国52%的水平
铁缺乏
铁缺乏儿童行为异常:对外界反应差、易怒、 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能力差。 可通过影响细胞色素酶的活性影响能量的产生, 行为上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和睡眠时间延长。 临床表现为听力减弱、视力减弱,学习成绩不 佳。 对免疫力、行为和智力发育产生不可逆性影响。 对儿童智力发育的损伤,即使补充铁剂纠正了 铁缺乏,其智力仍然不能达到正常儿童应有的 水平。
(一)身高、体重稳步增长,相对较慢
身高约增加5-7cm/年,体重增加2kg/年; 神经细胞的分化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 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继续进 行。 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生长追赶”
3-6岁儿童的体格(自我)评价
体重:每年增加2~2.5公斤 公式估计:年龄×2+8(公斤)可有±10%波动 身高:每年增高5~7公分(厘米) 没有高限,但-20%~-30%即为矮身材 公式估计:年龄×7+70(厘米)
存在的问题:尚未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和卫生习惯
进餐注意力分散,时间延长,食物摄入不足; 5~6岁儿童具有短暂地控制注意力的能力(约15 分钟)。但注意力分散:饮食行为上的表现为不专 心进餐,吃饭时边吃边玩,使进餐时间延长,食 物摄入不足而致营养素缺乏。 卫生习惯差:肠道寄生虫或传染病,营养缺乏等。
3岁儿童20颗乳牙已出齐。6岁时第一颗恒 牙可能萌出。 咀嚼能力仅达到成人的40%,消化能力也 仍有限,尤其是对固体食物需要较长时间 适应。 保证营养,食物多样化,促进食欲.
不能过早进食家庭成人膳食
主要营养问题
无规律,偏食,零食; 微量元素,如铁、锌及维生素的缺乏; 农村 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 城市 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运动减少 造成的肥胖。
4.锌
儿童生长障碍 性幼稚症 食欲不振、味觉减 皮肤干燥、粗糙 创伤愈合不良、易感染 儿童期用于生长的锌每公斤体重约23~ 30g。参考摄入量是12mg/d。
锌的良好来源:动物肝脏、瘦肉、鱼贝类、牡蛎、 蛋类等。
含锌较高的食物mg/100g
食物 小麦胚粉 花生油 黑芝麻 口蘑白菇 鸡蛋黄粉
膳食搭配的原则
食物应多样化、粗细粮搭配 配膳要荤素合用(乳、蛋、肉、豆、蔬菜等) 注意合理烹调,保持色、香、味和卫生 进食的量应与儿童的活动、体重相适应
选购食品时供参考
含钙丰富的食品:牛奶、豆制品、虾、鱼鳅、黑 木耳、花生仁等(粮食和禽畜肉含钙很少) 富含铁、锌、维生素A的食品:动物血、肝、红肉、 虾、黑木耳、芝麻、大豆等 含碘多的食品:海带、紫菜、蛤蜊、海鱼等海产 品 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靠多晒太阳;必要时可加 服鱼肝油
(三)智力发育迅速,是逐渐形成个性和 养成良好习惯、品德的重要时期。
3~6岁儿童的神经心理测评
精细动作逐渐协调 思维活跃、有求知欲、模仿性强 语言逐渐丰富、喜爱交往 生活能自理、树立良好习惯
饮食行为上的主动性表现为自我做主,对 父母要求其进食的食物产生反感甚至厌恶, 久之导致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和营 养不良。 3~6岁小儿模仿能力极强,家庭成员,尤 其是父母的行为常是其模仿的主要对象。 家庭成员应有良好的膳食习惯,为小儿树 立良好样。
二、蛋白质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每增加1kg体重约需160g的蛋白质积 累。 DRI:45g/d~60g/d。供能为总能量的14%~15%,
动物性食物来源的蛋白质应占50%,包括: 蛋白质1个鸡蛋,约提供7.5g蛋白质 300ml牛奶,约提供8.5g蛋白质 100g鱼或鸡或瘦肉可提供约18g蛋白质。 其余:可由植物性食物谷类、豆类等提供。
2.碘
WHO估计,世界有8亿人口缺碘,我国约 4亿,孕妇、儿童是对缺碘敏感的人群。 学龄前儿童碘的参考摄入量是50g/d,UL 是800g/d。含碘较高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 为保证这一摄入水平,除必需使用碘强化食 盐烹调食物外,建议每周至少安排1次海产 食品。
3.铁
3.制定合理膳食制度学龄前儿童胃的容 量小,肝脏中糖原储存量少,又活泼好 动,容易饥饿。学龄前期儿童以一日 “三餐两点”制为宜。 4.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养成不偏食、不 挑食、少零食,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口味清淡的健康饮食习惯。
二、食物的选择食物分类
食物分类
供给主要营养素
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 (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