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城南花卉植物园(拟建)可行性分析长治市城南花卉植物园(拟建)筹备部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第一章概述1.1、项目名称:长治市城南花卉植物园建设项目1.2、建设地址:长治市城南生态苑1.3、建设单位:长治市城南花卉植物园筹备部1.4、建设内容:本项目占地6510多平方米,建设大型连栋智能温室一座,温室内各种景观及配套设施设备。
主要是以花卉植物研发、培育、生产销售及青少年科普为主,为了满足人们对花卉不同的需求,内设有三大功能区域 :1.4.1、花卉培育区域我们将引进国内外最优良的鲜花苗木种子、种球等产品,建立自己的育苗区域,并邀请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前来指导,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育、开发一些新品种,创造属于自己的种苗品牌。
1.4.2、休闲观赏展示区域(1)、花卉盆景观赏区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为了展示中华文化,我们将引进中国五大派七大类几百个不同品种的花卉盆景让游人观赏。
(2)、亚热带植物观赏区本区域内全部栽种是亚热带植物,设计完全按照热带雨林的要求,中间是弯曲的河流,两岸是茂密的丛林,让长治的市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感受到热带风光所带来的风情。
(3)、水生植物观赏区等人造的河塘,里面种着十几种水生植物,有荷花有睡莲有香蒲等水生花卉,旁边还建有大小不一的休闲茶座、小憩桌,让游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在这里得以放松心情。
1.4.3、儿童科普区域为了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的素质,让儿童从认识花卉植物开始,到花卉植物的整个成长过程,到花卉植物的生活习惯,到花卉植物与人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让儿童亲手参与花卉植物栽培等多项活动, 既能锻炼自己的动手创造能力,还能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所带来的乐趣。
过程中并有专业教师引导讲解,也可学到相应的植物知识。
同时还不间断播放多部专题科普影片。
1.5主要研究结论1.5.1建设必要性(1)对现有的植物进行冬季的安全保护温室建成后,可满足我市现有的珍贵植物在温室中安全越冬的需求,避免植物的死亡和重复投资。
在安全越冬的同时还可以繁殖、培育更多、更好的品种。
(2)丰富长治市的花卉品种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事业蒸蒸日上。
人们在享受绿色的同时,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许多过去少有的珍贵品种花卉也逐渐走上街头,走进千家万户。
温室建成后可培育出更多品种的花卉,可以改变目前我市花卉品种单一的局面。
(3)推动花卉产业的向前发展我市跨进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之后,目前正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方向发展。
繁荣离不开经济,生态离不开绿化,如果没有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花卉生产基地,是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绿化发展的需要。
可我市花卉经营,生产场地的现有状况,极大地限制了花卉业的发展。
温室的建成,将有力地推动我市花卉产业的向前发展。
(4)提高我市绿化、美化的科研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市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科研、繁殖、培育的基地。
如果不提高科研水平,有效解决植物病虫害防治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市的绿化景观效果。
苗木温室的建成,可以成为对我市树木病虫害防治和花卉苗木进行科学研究并提供成果的一个平台,切实保护我市园林绿化成果,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5)为我市增加新的园林景观新型温室建成后,将为太行公园增加一个独特的风景点,并为全市人民提供一个新的参观学习场所,温室的改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为全市增加一个科普教育的基地城市的绿化离不开城市人民的保护,现在有很多市民思想上对绿化的认识不够,缺乏爱绿护绿的意识。
温室建成后可以作为我市的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植物知识学习教育,从而增强人们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6)社会效益目前,我市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推进城乡生态化。
其中第一就是建设绿化长治。
正如我市太行公园左侧写道:长治的战略是要把革命老区建设成西欧绿洲——比德国玛尔市更美!长治市在开发重点上积极培育“三大品牌”,建设“两条走廊”,做好“四篇文章”,建设“十大旅游景区”。
根据长治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到2011年,长治市旅游业发展将成为全市的战略接续产业,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产业将成为晋东南乃至晋冀豫太行山旅游区的重要增长点。
南广场生态苑是长治市重要的旅游景区,但是景区的美化、绿化和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南广场建设一坐大型的生态花房,自己培育、种植花卉、苗木,并引进一些珍贵稀有植物是有必要的。
这样不仅能使南广场生态苑的景色更加完美,又能使长治旅游业更加具有活力和潜力。
而该项目的建设也正是加快建设“魅力长治、生态长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长治旅游业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1、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新一轮的《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一2020)》确定长治市的城市性质为:“具有传统上党特色和山水特色的山西省区域中心城市,晋东南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能源重化工为基础、医药、轻工、机械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和晋东南重要工业城市”。
建成区现有人口42.0万人,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治市的近、中、远期建成区人口分别为42万人、46万人和55万人。
根据《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一2020)》确定建成区在近、中、远期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41km2、46 km2和51 km2。
2、自然条件2.1气候特征长治地处山西黄土高原东南部,群山环绕,大陆性季风影响强烈、持久,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温和、干燥、四季分明。
春季:少雨,多风,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季:雨量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63.3%,多暴雨和冰雹,一般为60余天(6—8月)。
秋季:多有连阴雨。
冬季:干寒,少雪,多风,长达5-6个月(一般10月至次年4月)。
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为9.1摄氏度,与华北平原同纬度地区同期比较,一般偏低4摄氏度左右。
春季,平均气温10—2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大于22摄氏度;秋季,平均气温22—10摄氏度;平均气温小于10摄氏度。
境内日照时数年均2593.6小时。
一年中, 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达267.6小时,平均每天日照8~9小时;2月份和11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分别为183.8和186.6小时,平均每天日照6小时左右。
日照百分率历年平均为59,夏季低于冬季(由于夏季多阴雨天气,冬季多睛少雪所致)。
一年中,12月和1月日照百分率最高,平均为64;7月最低,平均为54。
全年总辐射量约为148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约为71千卡/平方厘米。
2.2冻土层境内地温小于等于0摄氏度日数和冻土时间较长,一般为4—5个月,最长达半年之久。
冬季,冻土较深,一般在40—60厘米。
2.3降水蒸发降水量:境内年降水量平均值为618.9毫米。
降雪:年降雪量一般在40毫米以下。
降雪初日一般在11月中旬,最早的出现于10月上旬。
降雪终止日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降雪初、终日数平均为146.9天,最多189天,最少76天。
湿度:境内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有的年份75%。
蒸发:年平均蒸发量为1578.8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2.56倍。
2.4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长治市的城市园林绿化虽实现了北方园林城市的目标,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1、目前长治市虽然已拥有了三个市级公园、六个广场、两条河流,几条主要街道的绿化,虽初步形成绿化网络的基本框架,但绿地规模、绿地质量、绿地结构层次等差距明显,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绿地系统体系。
2、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长治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绿地指标均比以往有很大地提高,但与生态型城市及宜居城市的目标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
3、长治市建成区的三条重要河流及东防洪渠,以及山西省独有的大型水库——漳泽水库,美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老顶山,都未能得到很好地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未能与城市的绿地紧密结合与完美地交织,形成有机的联系。
这一美妙的构想至今仍未纳入现实中,没有给人们带来强烈感知的绿化景观系统。
4、缺乏生态学的应用层次,合理的绿地网络结构尚未形成,对绿地作为其它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和功能重视不够;对绿地群落发育的生物过程重视不足,绿地植物群落有待进一步优化。
5、城市绿化的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园林法制建设薄弱,园林建设与其它建设矛盾多,园林绿化资金仍然不足。
因此,虽然长治市拥有北方内陆城市难得的山水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迹,但是,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未能与城市的肌理、脉络有机地结合,并发挥作用。
因此,长治市建成区建立完整的绿地系统体系和相应的绿化建设管理实施机制,同时也要为长治市寻找一条绿化景观格局得以有机地延续与发展的道路。
2.4 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化规划概况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为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一2020年)中所确定的建成区,近期城市建设总用地控制在41平方公里;中期城市建设总用地控制在46平方公里;远期城市建设总用地控制在51平方公里。
建成区人均建设用地为:近期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84平方米;中期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88平方米;远期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92平方米。
城市总体建设发展期限为:近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20年。
因此,为了与总体规划发展分期保持一致,本次规划确定长治市建成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02年—2005年,人口规模42万。
中期:2006年—2020年,人口规模46万。
远期:2011年—2020年,人口规模55万。
根据长治市的城市性质、布局结构和现状条件,长治市城区绿地系统的目标和构想为:调整绿地布局结构,完善绿地类型,提高绿地配臵和养护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长治市的绿化与现代化都市的城市形象相匹配,并发展成为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
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根据长治市城市建设总目标及城市风貌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即:把长治市建设成为“山、水、园、林”融为一体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长治市建成区城郊一体、各种绿化衔接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稳定的绿地系统。
从长治的实际出发,2005年长治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成为具有北方特色的园林城市。
充分利用建成区有限的绿地资源,科学、合理地调整绿地布局,完善绿地类型,科学配臵绿地植物群落,提高绿地植物养护水平,丰富各级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历史文化内涵,提升绿化质量,塑造城市环境与景观特色。
园林绿化林地建设以培育和发挥其生态功能为核心,结合人文景观和人工景观,进行植物群落的有机设计和植树造林树种的优化选择等,体现林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稳定性,以适地适生的乡土树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