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案例1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

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

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

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

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

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

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

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

这是怎么回事?”“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

”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

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

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George也列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间接费用分配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间接费用分配相关数据作业成本库成本动因三种产品作业成本分摊比例Ⅰ号产品(%)Ⅱ号产品(%)Ⅲ号产品(%)机器维修机器小时50 30 20机器折旧机器小时40 20 40产品检测检测次数50 20 30机器准备准备次数45 30 25材料处理材料订单数量45 35 20产品包装包装小时50 30 20要求:(1)计算主计长George采用作业成本计算确定法确定的三种产品成本;(2)计算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三种产品的目标销售价格;(3)给总经理写一份备忘录,解释传统的制造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不同,并说明传统制造成本计算可能造成的后果;(4)公司应做何种战略选择?为什么?(1)作业成本计算表项目A产品B产品C产品D产品合计成本计算表(2)成本计算表(3)由前面的计算结果可知,在作业成本法下,A、C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由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403.51元和316.76元下降到191元和274元,降幅分别为52.67%((403.51-191)/403.51)和13.5%((316.76-274)/316.76),B、D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由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193.41元和160.05元分别提高到了514元和350元,增幅分别为165.76%((514-193.41)/193.41)和118.68%((350-160.05)/160.05)。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主要是两种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不同,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制造费用是按照机器小时这一个标准进行分配的,由于A、C产品所耗机器小时在总时数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因而分配到的制造费用要多一些,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制造费用是按所耗作业量进行分配的,A、C产品所耗作业量占总作业量的比例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中它们所耗的机器小时占总时数的比例要低,因而导致在作业成本法下,两种产品分配到的制造费用要小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分配的制造费用,由于两种方法下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是相同的,因此,A、C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要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

同理,B、D 产品所耗机器小时在总时数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两种产品所耗作业量相对较高,因此,两种产品在作业成本法下按作业量分配到的制造费用要高于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按机器小时分配到的制造费用,从而导致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要高于传统成本计算法。

案例讨论:(订正:Ⅱ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为61,不是71)(1)作业成本计算表成本计算表(2)Ⅰ号产品的目标销售价格=54 × 110%=59.4Ⅱ号产品的目标销售价格=67.5 × 110%=74.25Ⅲ号产品的目标销售价格=287.5× 110%=316.25(3)TO:XXX(公司总经理)FROM:主计长GeorgeDATE:XXXX年XX月XX日SUBJECT:制造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不同我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对我们公司的三种产品成本进行了重新计算,计算结果与我们先前用制造成本计算法计算的产品成本是不一样的,三种产品用制造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单位成本分别为70美元、61美元和160美元,而用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分别为54美元、67.5美元和287.5美元。

这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两种方法下对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的处理是相同的,但对7500000美元的制造费用两者的计算方法不一样,在我们原先所采用的制造成本计算法中,这部分制造费用全部是按各产品所耗的人工工时为标准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摊的,Ⅰ、Ⅱ、Ⅲ号三种产品所耗人工小时分别为50000、15000和10000小时,分摊比例分别为66.67%、20%和13.33%,但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的分摊是根据各产品所耗的作业来进行的,从三种产品所耗的作业量来看,三种产品作业成本分摊的比例与制造成本计算法下以人工工时为分摊比例相比较,Ⅰ号产品的分摊比例下降了,而Ⅱ与Ⅲ号产品的分摊比例上升了,从而导致了Ⅰ号产品用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的产品单位成本比用制造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要低,而Ⅱ与Ⅲ号产品正好相反,尤其Ⅲ号产品增幅最大。

我们原先用制造成本计算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对制造费用的分摊全部采用人工工时这一个标准进行分摊,但从各产品所耗的具体作业活动来看,作业活动的费用与人工工时的多少并不具有直接的关系,全部按人工工时进行制造费用的分摊必然使各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数字不准确,会使成本信息扭曲,而作业成本计算法根据各产品所耗作业量进行制造费用的分摊,各作业成本的大小与作业量之间直接相关,因而各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相对合理,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各产品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因而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比较准确的,建议公司根据新方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信息重新调整产品售价。

(4)将Ⅰ号产品的售价调整到与竞争对手的售价持平(69美元),或略低一点,因为该产品的单位成本只有54美元;大幅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因为该产品的单位成本是287.5美元,而不是原先的160美元;对于Ⅱ号产品,如果原先的售价低于74.25美元,则应相应调高。

案例2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物流成本某生产企业产销A、B两种产品。

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上:A成品实行的是大批量低频率的物流配送服务,每批数量为4000件。

B产品实行多频率小额配送服务,每批数量为10件。

该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的物流成本,所涉及的作业主要有七项:①订单处理;②挑选包装;③包装设备调整;④运输装卸;⑤质量检验;⑥传票管理;⑦一般管理。

其他有关资料具体如下:①本月该企业共销售A产品5批,共计20000件;B产品140批,共计1400件。

②订单处理作业全月有能力处理1008份订单。

本月实际处理定单800份,其中A产品订单500份,B产品定单300份。

③包装机共4台,全月总共可利用640机器小时,但不能全部用于包装,因为机器调整会消耗一定时间。

包装机每包装一批新产品时,则需要调整一次。

在连续包装同一批产品件数达到1000件时也需要进行一次调整。

每台包装机调整一次需要24分钟。

包装机如果用于包装A产品,每件需1.5分钟,如果用于包装B产品,每件则需2分钟。

④运输装卸作业全月总共能够提供840小时的生产能力,其中用于A产品运输装卸,每批需120小时,B产品运输装卸,每批则需0.4小时。

⑤质量检验:A、B两种产品的检验过程完全相同。

该企业全月有能力检验800件产品。

对于A产品,每批需要随机抽样10件进行检验。

对于B产品,每批需要随机抽样3件进行检验。

⑥该企业进行传票管理作业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来完成的。

该系统全月总共能提供840个机时。

本月用于A产品传票管理的机时数位168,用于B产品传票管理的机时数为420。

⑦一般管理:本月人员及设施等利用程度为75%。

⑧A产品每件消耗直接材料1.5元,B产品每件消耗直接材料1.8元。

采用作业成本及算法计算上述两种产品物流成本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确认和计量企业本月所提供的各类资源价值,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中。

本月该厂所提供的各类资源价值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所提供的各类资源价值单位:元第二步:确认各种主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

主要作业有:订单处理、挑选包装、包装设备调整、运输装卸、质量检验、传票管理、一般管理共七项作业。

为每项作业分别设立作业成本库,用于归集各项作业实际消耗的资源。

对于包装设备调整作业和挑选包装作业,首先将两者合并一起计算各项资源耗用量,然后再按机器调整所耗用的机器小时数与可用于包装产品的机器小时数之间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三步:确认各项资源动因,将各资源库中所汇集的资源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1)工资费用的分配。

工资费用消耗的动因在于各项作业“运用职工”,因此,应根据完成各项作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标准对工资费用进行分配。

分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工资资源的分配单位:元(2)电力资源价值的分配。

电力资源消耗的原因在于“用电”,其数量多少可以由电度数来衡量。

已知每度电的价格为0.5元。

具体分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电力资源的分配(3)折旧费与办公费的分配。

折旧费用发生的原因在于各项作业运用了有关的固定资产。

因此,可根据各项作业固定资产运用情况来分配折旧费用。

这种运用通常具有“专属性”,即特定固定资产由特定作业所运用。

各项办公费也具有“专属性”,其分配方法与折旧费的分配大体相同。

有关分配结果见表4。

表4 固定资产折旧费及办公费的分配单位:元为了将包装机调整与包装两项作业所耗用资源价值分开,需要计算包装机调整所消耗的机器小时数。

包装机调整次数:A产品需要20次,B产品需要140次,总调整次数为160次,需要消耗机器小时数共计160×24/60=64(小时),占包装机总机器小时数的10%。

包装机可用于包装的机器小时数为640—64=576(小时),占包装机总机器小时数的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