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碳交易市场政策与建设进展

全国碳交易市场政策与建设进展

32
6 信息公开
1) 纳入温室气体种类,纳入行业 2) 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3) 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4) 排放配额使用、存储和注销规则 5) 各年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清缴情况 6) 推荐的核查机构名单 7) 经确定的交易机构名单 8) 交易信息:价格、交易量、交易额及和大额交易
33
企业参加碳排放权交易面临的主要挑战
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3. 排放强度(单位:tCO2/t)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 排放总量/粗钢产量
4. 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及产品产量
4.1 炼焦工序
4.1.1 化 石 燃 料 燃 烧 排 放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tCO2) 4.1.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
1. 对形势和问题认识不清:形象、生存 2. 家底没有摸清 3. 长期目标不清 4. 准备不足 5. 技术、机构、人员能力不具备
34
谢谢!
35
2 8
3. 地方执行国家确定的基本规则
1)省级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主管部门公布的确定标准, 提出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符合标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并报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 2) 省级主管部门依据配额免费分配方法和标准,提出 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的免费分配配额数量,报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定 3) 省级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 监测计划进行备案,并接受重大变更申请
16
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1.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
1.1与1.2之和
排放总量(tCO2) 1.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
1.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
2. 粗钢产量(单位:t)
−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
6
三、碳排放权交易的关键词
1.排放需要提交配额 2.机构强制纳入 3.设定总的排放配额 4.配额免费或者有偿分配 5.配额可以交易
7
四、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
基本框架
覆盖范围 总量目标 配额分配
MRV
遵约机制
支持工具
• 登记系统 • 报告系统 • 交易平台
主管机构
• 国务院主管机构 • 地方主管机构
企业 综合 能耗 (万 吨标 煤)
按照指南核 按照补充报 算的企业温 告模板核算 室气体排放 的企业或设 总量(万吨 施层面二氧 二氧化碳当 化碳排放总
量) 量(万吨)
2013
2014
2015
15
全国体系中关于分配方法的初步考虑
初步考虑
• 强度法:行业基准法、历史排放强度下降法 • 经济和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 要求提高效率
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控制企业,尤其是高排 放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必然和首要选择。
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免费!需要如土地、资本、 人力成本等一样,在决策时认真考虑。 1. 行政命令型措施 2. 市场手段
• 碳排放权交易 • 碳税
5
二、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选择
• 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中都明确要求建立我 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2 9
3. 地方执行国家确定的基本规则
4)省级主管部门接受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报告与核查 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复查 5)省级主管部门每年对其行政区域内所有重点排放单 位上年度的排放量予以确认 6)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其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 每年的配额清缴,并将清缴情况上报国务院主管部门
3 0
4. 给予地方适当的灵活性
3
一、为何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 2020年: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非化石 能源15%;
• 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20%
• “十三五”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目标:18%
4
一、为何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 排放数据报送系统 • 核查体系
第三方的资质管理 第三方的工作指南
• 企业历史数据的报告与核查工作正在进行 • 数据需求与分配方法的关系
19
3. 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
MRV流程:以EU ETS为例
被覆盖设施 的运营商
来源:Fallmann (2011)
20
4. 注册登记系统
实践中常用的惩罚措施:
对配额不足部分进行罚款,并在企业账户中扣除相应配额; 将企业未遵约信息记入征信系统,在相关媒体通报等; 取消对企业在节能减碳等领域的财政补贴; 停止企业的新建生产项目或节能改造等项目的审批; 对国有企业,可会同国资管理部门采取相关惩罚措施。
22
6. 其他方面
• 抵消机制 • 交易平台 • 市场调节机制 • 工作推进中的挑战 • 能力建设 • 试点与全国体系的衔接
2 6
2. 国家确定基本规则
1)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纳入的温 室气体种类、行业范围和重点排放单位确定标准
2)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定国家以及各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的排放配额总量、免费分配的排放配额数量、 国家预留的排放配额数量
3)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碳排放权交 易注册登记系统,用于记录排放配额的持有、转移、 清缴、注销等相关信息,注册登记系统中的信息是判 断排放配额归属的最终依据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民航业
给地方的灵活性
企业纳入门槛:1万吨标煤/年,给地方的灵活性
10
2. 配额分配
实践中,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三种: 拍卖:不同拍卖形式、底价等 祖父法:根据企业历史数据分配免费配额
基于绝对历史排放量 基于历史排放强度
23
五、立法工作
1)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 管理暂行办法》
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已经列入国务院立法计 划
3) 条例 + 一系列配套规则
2 4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特点
1) 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广泛参与 2) 国家确定基本规则 3) 地方执行国家确定的基本规则 4) 地方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5) 多种手段并用,促进各参与方依规行事 6) 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法律保障
调控机制
• 配额存储 • 抵消机制 • 价格调控 • 税收制度
8
1. 覆盖范围-概念
覆盖区域 覆盖温室气体种类 覆盖行业 企业纳入门槛
9
1. 覆盖范围-全国体系考虑
所有行政区域
二氧化碳
覆盖行业
电力行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准确记录配额的发放、持有、流转、上缴、取消等信息 的硬件系统,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硬件核心
• 国家注册登记系统服务于两个功能 • 服务于自愿减排的功能已经开始运行 • 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功能在不断完善 • 灾备系统
21
5. 遵约机制
遵约:覆盖企业向管理部门上缴不少于排放量的排 放配额
基准法:根据行业统一的强度值进行免费配额分配
11
2. 配额分配
配额分配考虑的核心因素:政治接受程度
公平:减排责任的分担,以及对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等 效率: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对产品市场的扭曲程度等
需要考虑的其它问题
先期减排行动 新进入者(新建企业或设施) 企业关停并转 避免碳泄漏,考虑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推动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还计划于2017 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 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建立碳排放权初始分 配制度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政策 与进展
段茂盛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
2016年8月26日
一、为何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化与巴黎会议:150多个国家领导人或者政府首 脑参加;3.6万余人参会
2
一、为何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巴黎协定》确定的控制排放目标:
• 全球温升控制在远低于2ºC,努力实现1.5ºC • 国家自主确定连续的贡献,并逐步提高力度 • 尽快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排放源和汇的平衡 • 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2020年提出2050年战略
2 7
2. 国家确定基本规则
4) 排放监测与被告需依据国家标准或国务院碳交易主 管部门公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5) 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其部 分经确认的碳排放量 6)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确定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并对其业务实施监督 7)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调节机制,维护市场稳定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的排放(tCO2) 4.1.3 焦炭产量(t)
4.2 烧结(或造团)工序
17
3. 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
监测方法
•测算方式 •连续监测
核查制度
•核查机构 •核查方法
报告制度
•不确定性分析 •数据管理
18
3. 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
•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报告指南:24个行业,11个 国标
25
1. 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广泛参与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 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对其运行进行管理、 监督和指导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碳 交易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碳排放权交易相 关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