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ppt课件

药理ppt课件


药理作用
1、收缩血管:尤其小A、小V血管收缩(皮肤、粘膜)
2、心脏:直接作用----兴奋;间接作用----抑制
临床应用
1、休克

2、上消化道出血,1—3克稀释口服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1、局部缺血、坏死;急性肾衰
2、高血压、动脉硬化、少尿、无尿
-
13
肾上腺素—α、β受体激动药
药理作用
1、心脏:兴奋心脏(正性作用),但心肌耗氧增加,易心律失常
3. 后遗效应 血药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仍存留的药理效应。如巴比妥类催眠 药
4. 停药反应(反跳现象) 由于长时间使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的症状出现或加重。-3Fra bibliotek不良反应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某些人对药物产生的病理性的免疫反应 特点: 过敏体质 与药物剂量无关 首次用药不易发生 过敏终生 结构相似的药物有交叉反应
轻度:M样症状为主(瞳孔缩小、流延、出汗、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恶心、呕吐等) 中度:M样+N样症状,以上症状+抽搐 重度:M样+N样+中枢症状(昏迷、呼吸抑制、循环衰竭) 2、解救 (1)阿托品:阿托品化 (2)胆碱酯酶复活药
-
10
M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 药理作用及临床
1、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汗腺敏感)麻醉前给药 2、松弛平滑肌----各种内脏绞痛(胆、肾绞痛+阿片类镇痛药) 3、眼-----散瞳(验光,查眼底)、眼压升高、调节麻痹 4、心血管作用: (1)解除迷走N对心脏的抑制----心率加快,过缓性心律失常 (2)大剂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休克 5、解救有机磷中毒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口干、心率加快、皮肤潮红、排尿困难、便秘等 2、中毒:中枢兴奋 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幻觉、昏迷、呼吸麻痹 禁忌症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
-
11
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α受体: 血管(皮肤、粘膜、内脏)、瞳孔--血管收缩、血压 升高、瞳孔散大 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

β1受体:心肌—兴奋
β2受体:支气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冠脉、骨骼肌血 管—支气管扩张、内脏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糖原分 解、血糖升高
-
12
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
-
8
胆碱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M受体激动药 药理作用:
1、缩瞳:瞳孔括约肌M受体结合-----瞳孔缩小 2、降低眼压:虹膜与前房角间隙增大,促进房水回流--
--眼压降低 3、调节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视近物 4、汗腺、唾液分泌 临床应用 1. 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 2. 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治虹膜与晶状体黏连 3. 其他:阿托品中毒解救
2、血管: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
骨骼肌、冠脉血管扩张
3、血压:
(1)双相反应:血压先升高(心脏兴奋),后微弱降低(舒血管效应)。
(2)翻转作用: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缩血管作用消失,舒血管作用保留 (β2-受体作用)—血压下降
特点:
➢ 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但实际消除的量随时间递减。
➢ 消除的半衰期恒定,与药物剂量或浓度无关。
➢ 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半衰期:血药浓度下降一半需要的时间。t1/2
2、 恒量消除(0级动力学消除、非线性消除):消除的速率与血药浓度无
关,单位时间内消除药量固定不变。
-
6
-
7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药 理学
杜金凤
-
1
基本知识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机体对药物 的清除
-
2
不良反应
1. 副反应(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特点: 药物本身固有的,难以避免 可以预料
2. 毒性反应 药物再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时产生 的危害性反应。毒性反应是可以预知的。(急性/慢性)
传出神经包括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和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人体的血管、腺体、平滑肌、 心肌 运动神经:分布骨骼肌 一、递质: 1、乙酰胆碱(Ach):交感、副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运动 神经、少数交感节后纤维 2、去甲肾上腺素(NA):大部分交感节后纤维 二、受体: 1、胆碱受体(1)毒蕈碱受体(M受体):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 上,心脏、血管、胃肠道、支气管、腺体、眼,激动时,心脏抑制、血 管扩张、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瞳孔缩小等效应。(2) 烟碱型受体(N受体):N1分布在自主神经节;N2分布在骨骼肌,兴奋时 骨骼肌收缩 2、肾上腺素受体(1)a受体:a1分布皮肤、粘膜、内脏血管(2)B受体: B1分布心肌;B2分布其他内脏效应器管上
-
9
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剂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 1、药理作用: (1)与胆碱酯酶结合----氨甲酰化胆碱酯酶-----胆碱酯酶失活----M、N样作用。 (2)对骨骼肌作用最强。 (3)兴奋胃肠、膀胱平滑肌作用 (4)心脏、眼、支气管作用弱 2、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 (2)腹胀气、尿潴留(术后)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胆碱作用)。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1、有机磷中毒
(2)PH值:酸性药物碱化尿液,促进其排泄。
(3)血—脑屏障:大分子的、水溶性的、解离型的药物不易通过。
生物利用度:药物进入血液的程度和速度,取决于制剂质量及给药途径
测算方法: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反应药物吸收的速率和程度。
药物消除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线性消除):消除的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
药物与受体
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拮抗药:与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
5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首关消除:口服给药时,一些药物通过肠粘膜或肝脏时被酶灭活,使进入体 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舌下给药、直肠给药可避免首关消除)
药物分布
(1)多数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暂时失去作用,游离的药物发挥作用
6、特异反应 特异体质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遗传异常引起的反应。
-
4
药物安全性指标
1、半数有效量: 引起实验动物50%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
2、治疗指数: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 值表示。 指数大—安全
3、安全范围:95%有效量—5%致死量之间的距离。距离大—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