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浅谈萧红小说艺术特色 精品

最新-浅谈萧红小说艺术特色 精品

浅谈萧红小说艺术特色
一、抒情化萧红,一个集小说、散文、戏剧及诗歌等多种文学创作样式的作家,用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来向读者传递不一样的萧红内心世界。

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其小说成就是所有当中最高的。

因为在其小说当中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也就不难发现她的鲜明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我们可以在她任何一部小说当中找到许多抒情性的语言,对于人物的描写、景物描写都注入了作家的思想感情。

在萧红的笔下,一切的描写对象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独特的抒情性风格的原因,首先是受到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

就以她的小说的特点、风格而言,应该是属于抒情小说的。

这种小说最重要审美特征是明显地融入诗歌、散文因素,具有鲜明的艺术意境,偏重于表达人的情感美、道德美、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

抒情小说把情放在首位,用它的激情或深情去感染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

人物、景物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而服务的,它与传统的小说讲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有明显的不同。

在三十年代,抒情小说又经过郁达夫、沈从文等人的进一步的发展,日趋成熟。

吸取前人的长处,运用自己善于捕捉细节和色彩变化的特长,用自己带有感情的笔描绘人生,形成自己的萧红体小说。

《小城三月》的女主人公翠姨是一个并不漂亮但却感情细腻的女人,萧红在小说中,把翠姨的感情悲剧放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三月里,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在小说的结尾翠姨因为得不到爱而伤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文章中有这么一些话,街上有提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他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正好可以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通过她们的快乐来衬托出翠姨的悲哀。

又是一个春天,还是那样生机勃勃,可是物是人非啊!把悲哀和抗议融入到
这种春天的调子中,使读者在欣赏春天的美景时,又带有一丝的哀愁。

也许在哀愁的背后,埋藏的是这位叛逆女性的严重抗议。

萧红善于通过文字来表现情绪,使小说的语言带有饱满的情感。

如在《呼兰河传》尾声里有几段话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文字很好地表现了一种生命体验,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祖父多次出现,蕴含着萧红对祖父无限怀恋之情。

列举了后花园里的许多景物,表现了她对故乡无限的思念,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她对人生的眷恋和渴望。

二、散文化小说的基本文学手段是叙事,但萧红的小说常常是通过一些素描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场景的创设,通过对生命的深刻而又独特的体悟来感染打动读者。

萧红小说的散文化倾向,无论是在其长篇成名作,还是短篇小说以及她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都有极为明显的体现。

在《呼兰河传》中,以童稚少女般的心理写了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眼里的善与美,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是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如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在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多么生动逼真,趣味横生。

就算你不是来自农村,但经过作者的一番论述,就如同在发生自己身边。

通俗易懂是作家的写作标准,大到几十岁,小到十来岁,读她的文章就是那么朗朗上口。

矛盾在为萧红作序时写道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部小说,没有贯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