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重要性的初探

加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重要性的初探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个案研究——潍坊海运学校刘永刚摘要:民办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增加了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了就学压力;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丰富了办学经验;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民办学校具有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民办学校已整体上从规模扩张和以校园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内涵发展阶段。

坚持内涵发展,注重培植办学特色,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办学校内涵建设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众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内涵建设当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通过认真分析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和本人近几年的经验,我认为,民办中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才能具备竞争的核心力量,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其一,教育是良心事业,教育是育人工程。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自身形象、品质、公信力,使民校变成名校,已成为民办学校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及老师都应该去深思的问题,而重视学校内涵建设就是最为直接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内涵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如果一所民办培训机构没有内涵,这所机构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企业。

学校内涵文化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

古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中曾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何为“道”?通俗来说就是道理,就是规律,在社会转型发展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做人做事的品格。

民办学校虽然以“授业解惑”为直接目的,但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不能忽视“传道”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

试想一下,一所学校中同事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全校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会给在校学生多么大的影响,对塑造其完善的人格具有多么大的意义。

教师的言传身教远比口头鼓吹来的直观的多,有力的多。

其二,学校内涵建设对民办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教育上的投资越来越多,以特色职业教育为主的民办学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有必要不断的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

学校内涵建设所蕴含的内容是一所学校的活力与灵魂,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一个民办学校若缺乏内涵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学校内涵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强内涵建设是民办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由于思维定势或处于思维转型期观念的困扰,人们对民办学校往往投以怀疑的目光。

民办学校要生存、发展、壮大,客观上也离不开学校内涵建设。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全国共有7万多所民办学校,但有不少的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很快成为唯利是图的“文化沙漠”,仅仅能昙花一现,而其中也有些欣欣向荣、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名校。

总结其成败得失,是否重视学校内涵建设,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核心内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是一项全面的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搞好学校内涵建设,需要办学者、管理者的远见卓识与人格魅力,需要全体成员融入自己的优秀品格。

学校内涵建设既是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内涵建设形成的校园文化既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也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其核心价值观更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师生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一个符合校情的核心价值理念,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和稳定功能,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应当体现这样的核心价值理念,它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基因”。

为此民办学校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和参与学校的内涵建设,其核心内容就在于树立明确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校训与学风。

潍坊海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由潍坊交运集团主办,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国家海事局认证,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以培训海船船员三副、三管为主的高起点高质量的航海类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于2007年9月成立,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力量筹办的航海类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和船员培训机构,属股份制民办非营利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办学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就认真研究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职业教育的特点、航海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以此来确定我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以及校风、教风、校训、学风等各项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力争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院校。

自办学以来,学校已荣获2009年潍坊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港航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度、2012年度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荣登潍坊市名优社会办学单位推介榜前列。

办学方针: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学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指导思路,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我们在认真研究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确定了“企业办校专家治校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方针,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办学理念: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使命。

所以作为民办学校不管是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都要围绕这种使命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积极的办学理念会引导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不断的壮大和提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她将引导我校如何去做事并发展成为师生共同的愿景。

校风: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愿景,那接下来就要明确在办学过程中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遵循的工作原则。

校风是对工作的要求,也是工作作风的凝炼。

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出的校风规范着我们的日常工作,保障我们的发展方向和要做的事。

“文明严细求实创新”是我校的校风。

教风: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也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心,所以要有明确的教风。

教风是对教师从教过程中的要求,也是教师价值观的体现。

积极向上的教风,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从而感染学生的学习风气。

办学之初我校就明确提出“勤教钻研创新奉献”是我校的教风。

校训: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担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使命,教学相长,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又要提高激发学生的“学”,学生踏进校门,首先要明确我来是干什么的,应该做好的那些事,而且这种警示,要时刻存在,以鞭策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求学态度。

“敬业修德强能健体”是引导我校学子健康发展的价值标准。

学风:校训是方向,在朝着方向前进的过程中如何做?这就要求学校提出并树立良好的学风。

学风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要求和激励,也是学生学习风气的凝炼,这种风气始于学校,一旦形成习惯,她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使人终生受益。

“乐学善思奋进创造”是我校倡导的学风。

这六种价值观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正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

校园文化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反应一所学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

它对内能创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能影响校内成员价值观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等,关系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又体现了学校的目标要求及办学特色,在社会上构成巨大魅力和竞争能力。

三、强化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几点探索(一)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学校成员认同和遵循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体现着学校个体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制度建设是民办学校内涵建设的保障,学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管理机制。

要把内涵建设的六种核心价值观纳入法制的轨道,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管理,以维护内涵建设及其各种活动的有序开展,但一个学校的制度建设不能仅局限于内涵建设的管理制度,还应更加广泛和全面。

学校制度不应成为约束人的工具,应使其成为引导人、服务人、发展人的工具,因此,既要有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又要坚持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

制度体系建立后,还必须强化相应的责任制及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其有效实施。

(二)寓情于景,通过环境文化建设推进内涵建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为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寓情于景,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位员工、每个学生时时刻刻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我校因地制宜,先后将充满艺术气息和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等作品制作成可以悬挂的镜框,通过在走廊的合理布局展示,让校园的每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

如:实验室、图书室、教学楼走廊中悬挂中外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肖像;办公室中悬挂的教风:“勤教钻研创新奉献”;教室里的学风:“乐学善思奋进创造”及班风:“相亲相爱和谐进取”;宣传栏里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走廊处的荣誉栏等;文化长廊(走廊墙壁)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展示等;自建校起倡导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和办公室文化等。

通过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效果和宣传方式,让师生员工置身于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教化。

(三)使“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石教师的成长说到底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