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学习与创造2-PPT

大学生学习与创造2-PPT

大学生要想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外部环 培育要在学习中激发创造 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人格,并善于利用创造力。
3-1-1、什么是创造
1、创造的含义和特征 创造的含义和特征 “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这一定义不仅包括 了精神领城,也包括了物质世界。我国《辞海》中将创造词解释为 “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是关于创造的最普遍的阐述。 2、创造力的含义和灵魂 任何创造是人的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亦称创造能力,在我国,目 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创造力代表一种心理品质。创造力是“人们进 行创造性活动时成表现出来的心智能力与个性素质的总和”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要求被试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按键盘上的字母。 其中一组被试者早上进行练习,练习停止后的12个小时进行检查,结果显示的成绩跟12个小 时前的成绩没有差异。 另一组被试者晚上练习,结束后睡眠12个小时,早上进行检查。 结果发现成绩比12个小时以前提高了20%。 然后,又过了12个小时,对第二组被试者再进行检查,发现成绩跟12个小时前没有差异。这 些研究表明:睡眠,而不是时间,促进了学习。
那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大学生的学习又有哪些特点呢?
1-1-1、学习的定义
广义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从广义上来说,学习是人类 乃至动物适应环境的必要条 件。 广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一 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的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比较持久的变化。
1-1-1、学习的定义-狭义
01
学习是一种行为,非本能行为,而是后 天习得性行为,由经验和实践引起的。
(1)厌倦学习、逃避学习。 (2)成就欲望低,无抱负和理想。 (3)学习动力功利化。 (4)五明确学习目标。
2、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
(1)“高考后遗症”。 (2)目标定位不清。 (3)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 (4)学校原因。
3、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发
(1)明确大学学习目标 (2)培养学习兴趣 (3)进行积极归因 (4)增强以我效能感
3-1-1、在学习中尝试创造
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 学生创造门类齐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 义。
高校学术思想活跃,学科全,成为知识传承、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 地。通过参与创新活动,大学生甚甚至可以在校,就需园里就开始 逐步实现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梦想。
很多教育心理学家都主张把获得学习策略作为最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家也认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是对学习的学习。 元认知策略是对基本学习策略和支持学习策略的计划、监督、控制 与调整过程,又叫作学习的自我监控过程。 学生只有学会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学习, 才能把握学习的主 动性和高效。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监控自己的学习风格、 善用的学习方式、擅长的记忆通道、一天中最佳的学习时段等,来 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支持的学习策略
支持的学习策略是指为促进学习活动的效果,而进行的一些外在、 可觉察的行为,比如做笔记、写评注、加标题、做摘要、在书上做 标记等。 我们以阅读做摘要方法为例,其支持的学习策略包括五个部分:删掉 多余,略去枝节,代以上位(用一个上位概念来代替系列下位概念), 择其要义,自述要义。
3、元认知策略
2、大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1)自学能力欠缺 (2)时间管理能力有限 (3)用脑方法不当
3、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改善
(1)学会科学用脑 (2)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指学习者由于学 习过度或学习方法不当而产 生的学习效率逐渐降低,并 伴有渴望停止学习的现象。
小知识
睡眠有助于学习的观点一直都被研究者当作儿戏争论了好多年。不过,最近的神经科学研 究显示,至少对于某些学习来说,睡眠是有帮助的。 例如,睡眠能够帮助学习者巩固程序性记忆,从而提高技能学习的效率,如练习体操和弹钢 琴等。
3-2-1、创造人格的塑造和完善
1、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抱负,强化自立观念与进取精神,使自 己在心灵上不空虚,在道德上不盲目,在行动上不彷徨。 2、培养好奇心并发展兴趣爱好 好奇心是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3、摒弃障碍创造性发展的人格 应该摒弃以下三种人格特点:从众性,偏狭性,刻板性。
1-1-2、学习的分类-学习方式
(1)接受学习 (2)发现学习 (3)意义学习 (4)机械学习
根据学习内容分类
(1)知识学习: 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通道中建立相应 的知识结构。
(2)技能学习:是指通过学习形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 (如各种学习策略、解题思路等)和操作技能(如专业操作技能)两 种。
学习动机过强的的自我调节
(1)遵循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2)适当参加竞争 (3)认知内驱动力统领学习 认知内驱动力又叫做认知的动机,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了解、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
2-2-5、考试焦虑与调适
考试焦虑与调适
1、考试焦虑及其表现 2、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3、考试焦虑的调控策略
除了晚上的睡眠以外,中午的打盹儿对学习也有好处。 一项研究要求被试者练习一项程序性记忆的任务,共有四组练习,需要一天时间。结果发现, 如果四组练习连续进行,被试者的成绩越来越差。 如果在第二组练习结束后,给被试者半个小时打盹儿,那么剩下两组练习的成绩就不会继续 下滑了。 如果给被试者一个小时打盹儿,那么在剩下的练习中,被试者的成绩还会有所提高。 这表明,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只能接受一定数量的信息,并需要时间进行巩固和加工,然 后才能接受和加工新的信息。这些发现也印证了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请每人在纸上写出你大学几年所要完成的五件大事。然 后按如下要求下作:如果现在有特殊事件发生,你必须 在五件大事中抹掉两项,体验一下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现在又有特殊事件发生了,请你再抹掉一件,心情如何? 还要抹掉一件,心情又如何?现在只剩下一件,这就是 你五年内最想干的,对你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这就是你当前为之奋斗的目标。
2-2-3、时间馅饼
使用时间馅饼图,可以协助我们整理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 时间馅饼图 操作:请根据你的思考先绘制一张最理想的“时间馅饼图”,而后再请你尽量回忆在过去的一周参加的各 项活动,包括花在各项工作、学习、家庭、朋友身上的时间,参加各种进修、兴趣爱好、身体锻炼、休闲 活动等时间,然后根据每项活动所投入的时间多少按照百分比分配在这张时间馅饼图中。
(3)社会规范的学习:既把外在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行为需要的 内化过程。
1-2-1、大学生学习的特
征 大学生学习具有职业定向性、途径多样性、主观能动性、研究探索性等特征。
1、职业定向性 2、途径多样性 3、主观能动性 4、研究探索性
2-1-1、大学生学会学习
天职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
,是大学校园永恒的中心话题
考试焦虑及其表现
考试焦虑:实在一定认知情境的激发下,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的情绪反 应。 考试焦虑常常在焦虑者的情绪、认知、身体和行为上有所表现。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1)客观因素 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考试的重要性,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 (2)主观因素 个性:弱神经性的人,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过去经历:过去考试成绩差的人会失去信心,再次考试时会紧张焦虑。 对考试的看法:成绩不好不代表不聪明,没本事。有的人认为考试是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
2-1-2、学习效率底下与调适
一、学习效率低下的表现 二、大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三、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改善
1、学习效率低下的表现
学习疲劳是指学习者由于学习过度或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的学习效率逐 渐降低,并伴有渴望停止学习的现象。 (1)生理疲劳 理疲劳是指生理机能上的失调,包括肌肉疲劳和神经疲劳。 (2)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是指学习者主观上感觉疲劳,表现为对学习感觉疲倦,情绪紧 张、不安、烦闷、易怒,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积极性和 学习效率大大减退,甚至完成学习困难。
考试焦虑的调控策略
(1)认知矫正 通过理智分析的方式找到导致考试焦虑的核心思维来予以认知和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控制 焦虑,这种方法叫做理智战胜情绪疗法。 (2)行为矫正 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莱进行行为矫正仪减轻焦虑。 (3)应试策略 第一,考前准备 首先是考前时间管理。 其次是考前失眠问题。 再次是考前紧张不起来的处理。 第二,考试中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微笑面对。 其次应把握正确的答题原则。 再次应有效应对考场上的心理性噪音。 最后是考试时碰上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的应对。 第三,考后总结。
大学生学习与创造
第1节 第3节
第2节
学习
人生有两种痛苦
一种是
努力的痛苦!
一种是
后悔的痛苦!
但后者却大于前者千百倍。 有主见而不是消极、朝三暮四,依赖他人。 Nhomakorabea学习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通百艺而精于一。
2-1-1、大学生学习的必要性
1、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终生学习的时代 2、21世纪呼唤学习的革命
2-2-1、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与调适
一、学习动力缺乏与调适 二、学习效率底下与调适 三、时间馅饼(时间管理) 四、学习动力过强与调适 五、考试焦虑与调适
2-1-1、学习动力缺乏与调适
1、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
2-2-4、学习动力过强与调适
学习动力过强与调适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发动或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超颖的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激活作用、 指向作用和维持作用。 1、学习动机过强的表现 (1)成就动机过强。 (2)奖惩动机过强。 (3)学习强度过大。
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