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原色与三间色教学目的: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法。

3、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教具准备:透明量杯6个、玻璃棒1根、水彩画颜料和画具。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与三原色调配出来的三间色。

教学难点:间色调配的水分用量与上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激趣导入。

1、欣赏儿歌,让学生从这首儿歌中找出描写色彩的字:画国旗红画笔,黄画笔,画面国旗真美丽。

国旗国旗蓝天飘,小朋友们齐敬礼。

红画笔,绿画笔,再画鲜花开满地。

鲜花向着国旗笑,祖国祖国我爱你。

(红、黄、蓝、绿)这些丰富的色彩在我们的颜料盒有,有的色彩是可以用别的颜色调配,有的不能。

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原色与三间色。

板书课题:三原色与三间色三、学习新知:1、认识三原色(1)师:请同学们观察颜料盒。

这是我们美术课常用的水彩画颜料,12种颜色为一盒的,这些颜色里有的颜色可用二种或三种颜色调出来的,其中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不能用其他颜料调合。

我们把它叫做“原色”。

(2)谁来举例生活中带红、黄、蓝的实物。

(如:红旗、黄香蕉、蓝色海水等)2、认识三间色。

(1)猜猜看:用两种不同原色色水调和会变成什么颜色。

(2)学生动手操作。

(3)教师调色示范。

(4)学生练习。

四、游戏。

(配音乐,做游戏)五、互相评价。

六、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三间色是哪三种颜色?板书设计:三原色与三间色三红+ 黄= 橙三原黄+ 蓝= 绿间色红+ 蓝= 紫色第2课粉印纸版画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绘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

3、通过制作,体验失败与成功、发明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在粉印过程中,水份与颜料之间比例的掌握及一些制作“小窍门”的发现。

教具准备:教师:欣赏作品数件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欣赏、讨论1、你知道版画有几种?2、简要介绍其不同的特征及绘制方法。

3、一组讲一例。

三、介绍制作过程1、刻——力度的掌握。

2、涂色——时间的掌握。

3、印——区域的掌握。

四、学生练习1、制作底版。

2、要用较粗的铅笔。

3、能力强的同学可适当做得复杂一点。

五、巡回指导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小结1、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经验、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

2、有何成功“小窍门”向大家展示一下。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小组交流1、上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发现什么问题没有?3、有何成功“小窍门”向大家展示一下。

三、欣赏同一张画,讨论1、欣赏作品中都用了什么颜色?2、不同的颜色,效果有何不同?3、表表各自意见。

4、你表现的比他们更好吗?四、学生作业1、继续上节课作业。

2、能力强的学生,可尝试制作不同颜色。

五、巡回指导1、面观察学生作业。

2、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小结1、展示自己作品并介绍。

2、学生间相互赏析。

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二、继续完成上节课内容(作业完成稿)三、讨论1、如何把你的作业装饰得更美?2、有什么想法?四、欣赏1、例举各种画面的装饰手法。

(边框法、花边法、衬底法……)2、你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一、学生作业1、学生装裱。

2、注意方法运用。

二、巡回指导1、使用小刀、剪刀时注意安全。

2、和一部分同学商讨,如何把画面装饰得更好、更美……三、小结1、自己评价作品并介绍。

2、装饰、布置于教室一角。

点彩游戏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派,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尝试进行点彩画的创作,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点彩派的特点。

2、学习点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启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

4、多给学生一些欣赏作品。

教学准备:师:各种于点彩有关的图片、实物、纸张等。

生:收集各种不同材质的点、绘画及粘贴工具、各种颜色的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欣赏:师出示一些点彩派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讨论:学生说一说看后的想法,在哪里见过?和我们以前见过的画有什么不同?——讲述:师讲述点彩的特点、点彩派、代表人物——法国画家修拉、代表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等。

——观察:师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印刷品、彩电荧屏,发现美丽的画面原来是由无数的小彩点组成的。

——游戏:师生共同做游戏,用打孔机在一张红色的纸上打出许多小孔,在下面衬一张黄色的纸,放远看一看,颜色有什么变化?(引出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关系)——启发:启发学生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点(不同材质、不同工具等)。

——制作:每人动手用自己喜欢方法进行点彩游戏,可以用彩纸粘贴,也可以用水粉来点,还可以用各种圆形的物品(如:瓶盖)进行拓印。

——评比:学生可以在完成作品以后,评出最有创意、最有意思、最细致作品等。

生活离不开电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通讯工具,学习与通讯工具有关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电话。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过对话、讨论、欣赏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通讯工具,学习与通讯工具有关的知识。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各种通讯工具。

教学准备:师:相关资料;范图;范作;手机或对讲机两部。

生:自选一种绘画工具;剪刀、胶棒、双面胶、彩色纸、纸盒、油泥。

教学过程:——游戏: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

1、先请同学们自己找一位好朋友结成对子。

2、提出要求:⑴两人先站在一起说一说悄悄话。

⑵再让他们一个站在教室最前面,一个站在教室的最后面。

再说一说悄悄话。

(除了你的好朋友以外,你们两之间的交谈不可以让第三个人听见)3、手机悄悄的交给其中的两位学生,并要求他们在不让别人发现的情况下利用手机进行交谈。

——欣赏了解:1、他们是用什么办法让对方听见自己的声音的?!2、你知道手机属于我们生活用具中的哪一类吗?!3、在通讯工具中,除了手机还包括那些呢?!(电话、手机、对讲机、寻呼……)4、电话究竟是以怎样的构造进行通话、听到声音的呢?话将说话的声音转换为电流后送出。

从话筒发送声音后,振动板会因为声音的振动而发生振动,并转换成电信号。

用于听声音的听筒会让发送来的声音的电信号带动振动板,从而回复为原来的声音。

声音的电信号通过电话线或经由电波进行发送。

)5、你知道世界上的一部电话是谁设计的吗?(1875年6月2日,美国人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1876年7月,在费城举办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博览会上,贝尔和华生表演了他们的发明成果。

)6、你还见过哪些有着特殊功能的电话?!(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不同功能的电话图片——设计创作:1、你想象中未来的电话,将是怎样的呢?2、你将用哪些方法进行设计制作呢?(教师展示一些作品供学生参考)3、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小设计家,进行一次“梦幻手机设计大赛”设计出能满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的未来电话!4、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5、提出要求:⑴、先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标明它的独特之处。

⑵、利用彩色纸、纸盒、油泥等材料,将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

⑶、展开想象,大胆制作,设计新颖独特,与众不同。

——讲述:师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一种插接艺术,是立体造型艺术中的一种。

——观看:学生观看老师进行插接制作。

先用硬纸片剪一些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心形、花形、以及其他较简单的图形。

在这些图形的一边剪开一道小口,就可以进行相互插接了。

——评价:•自由欣赏全班的作品,选出你最喜欢的。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一评本组成员的作品,说一说好在哪里?——欣赏:1、小鹏友们做得真漂亮,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2、教师出示范画:①、名家名作(图片)②、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③、学生作品——教学建议:一、教学过程多种选择:1、游戏:⑴、传话游戏:教师讲一句话请小朋友挨个传一直传到最后一个人。

看一看结果有没有变化。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让最后一个小朋友能直接听到老师的悄悄话。

⑵、体验游戏:教师在课前都制作一些土电话(即用两个纸杯间用一根一米长的绳子穿起来,杯子就是话筒和听筒,绳子就是电话线。

),让学生自由进行打电话游戏。

体验打电话的乐趣和电话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知识:⑴、第一台手机有多大?①、第一台移动电话于1985年制造。

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这样可以移动通信的电话诞生了。

那时,还没有“手机”这样一个词,由于它要像背包那样背着行走,所以叫做“肩背电话”。

当时,其重量高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

②、与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

这是距今16年前的事。

与“肩背电话”相比,非常轻巧而且容易携带的移动电话诞生了。

尽管如此,重量仍有大约750g,与今天重约60g的手机相比,重量高达12至13倍。

③、⑵、手机逐渐变小。

④、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100为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1999年轻到了60克以下。

1杯水的净重是180克,所以它只有1杯水的三分之一重!⑵、电话与手机有哪些不同?家里的固定电话通过电话线连接。

看一下电话机的后面,知道插口外还伸出有一条线吧?声音的电信号就是通过这条电话线发送的。

手机则不用电话线连接。

它是用看不见的电波发送声音。

手机将声音转换为电波发出后,“基站”就会接收这些电波。

然后通过电话线将声音的电信号送给对方。

手机并不是直接把电波送到对方的手机上。

从“基站”到对方的手机,还要使用与普通电话相同的电话线。

⑶、设计创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介绍一些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折纸:用折钱包的折法,折出手机。

并用彩笔进行装饰。

(注意钱包是横折,做手机要竖折)纸盒:利用现成的纸盒,通过添加、剪切进行制作。

油泥、陶土:它们可塑性强,可以直接拿来进行造型。

泡漠板:利用厚薄不一的泡漠板,通过切割拼接进行制作。

石膏板:利用石膏板的易刻性,进行雕刻。

还可以利用各种食品,如:饼干、蔬菜……在设计上可以分两可内容进行设计外观不同的电话:引导学生将电话设计成为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形象。

不同功能的电话:启发学生对电话的功能进行改进。

⑷、欣赏:根据设计创作的要求选择欣赏的图片类型:•造型独特的电话•有不同功的能电话•艺术家以电话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和电话有关的生活图片(漫画、广告、新闻图片)•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同年级学生的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