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
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的新的观 念的思维过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纸上。
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⑴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 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达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 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乡思。)
⑵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 歌简要赏析。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一四句是虚写,二句是实写,三句虚实兼而有之,形 象鲜明生动,意蕴丰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 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忆君王
北宋--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 燕子归来依旧忙。 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 惊人的美貌。
以物烘托物,“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 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动衬静,是反衬。
诗文中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醉不 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人、引人 入胜和人物的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反衬:为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
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是乐景
写哀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是以动衬静。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物象及象征意义
象征精神品质的:梅、竹、松,菊花、东篱、 香草(高尚品质) 表现别离的:柳、长亭、短亭 表现思乡怀人的:柳、月亮、大雁、落日、羌 笛 象征边塞生活的:大漠、黄沙、烽火、长烟、 长河、关山、孤城、羌笛、琵琶、号角等 象征爱情的:连理枝、比翼鸟、鸳鸯等 体现节日、时令的:赏菊、登高、插茱萸、踏 青、扫墓
总之,诗歌语言上有何特色,答案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正侧 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 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设问、 反问、借代等) 3、表现手法(衬托或烘托、动静结合、侧面描 写、象征、抑扬、悬念、伏笔、铺垫用典、联 想、想象、渲染、、对比对照、、照应、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⑵”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⑴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托在曹 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 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 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异曲”的沉痛, 也是用典。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 双关。
(二)古诗词的语言
古诗词的语言一般包括:形象、生动、凝练、 含蓄、隽永、朴实、自然、幽默、辛辣。
含蓄/明快 简洁/细腻 冷峻/热情 婉约/豪放 朴实/华美 工稳/泼辣 典雅/俚俗 精细/粗犷 用典/平易 庄重/幽默 冷静/激昂
评价鉴赏时主要从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上分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
⑴这是诗人寄给妻子的一首诗,“巴山夜雨涨秋池”和“却话 巴山夜雨时”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两者又是怎样联 系的?
想象与妻子聚首的情景,表现相聚的欢乐,借以反衬今夜的孤寂。
⑵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征?
问答形式,情景虚实结合,语浅言深,含蓄隽永,运用了“时空错位”法,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 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借自然景 物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一 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 无意境的重要标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南荒园外,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古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手法,写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王 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行 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写出 来。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
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点明诗题“暮雨”,照应了诗题中“送”字。
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 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是 侧面描写。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 王安石北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⑵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 行将覆灭的悲伤。(抒发了个人身世之痛也可。)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 带,巧用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注:这首词一题为“徽宗北行作此”。北宋时士大夫称这首 词“语意悲凄,读之令人泪堕,真爱君忧国之语也。”试结合全 诗,分析前三句是怎样写出这种情感的。
参考答案:
第一句,春风中,柳枝招展拂拭着宫墙,暗含作者 对故国的一往情深和面对君王被掳的沉痛。第二句, 楼殿无人,突出冷落气氛,暗含国家灭亡之意;反 写“春日苦短”,突出作者痛苦暗叹之情。第三句, 明写燕子的无情不知悲戚,暗里突出自己的亡国之 痛。
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作
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 人的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情。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 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以精妙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见长。请 联系全诗,对画线诗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人想象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 少女书信,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遥想未来景象,和 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春风偷偷 拆开这封书信,使美好的情愫显露在无边的春色中。
烘托或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性质更 加突出。有正衬、反衬两种。
问题: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 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 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似乎显得阴 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 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古诗词鉴赏 具体要求: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古诗词的形象
形象即客观的物象,包括人物、景色、、事 物(自然物、人造物),因为形象常被赋予某 种思想情感,因此物象在诗歌中就是意象,构 成意境。
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
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扬后抑,“不知愁”,“悔”等,表达触景伤怀的感伤和 哀怨的情绪,从而表现“闺怨”的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试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画眉鸟”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