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升降機結構圖請按圖中文字,以檢視相關部件的詳情請按圖中文字,以檢視相關部件的詳情緊急停掣升降機不同部份均設緊急停掣(或稱停機掣、紅掣),形式為按下停機,拉出放行,以保障維修人員安全。
設有緊急停掣部份:機房轉動部件附近、機箱頂部及底部、機槽底及最底層井道入口。
升降機機房機房為升降機的控制及動力系統的所在之處,升降機系統在此,接上由大廈所提供的三相交流電。
近年,無機房升降機漸趨普遍,但基於技術限制,有機房升降機仍然主導市場。
1. 控制櫃控制櫃內裝有控制版,有如升降機的大腦,控制升降機開關門,運行速度及方向,接收樓層、機內按鈕訊號等等,並配合同組升降機(如有)作群組控制。
舊式控制櫃上一般會裝設多個繼電器(一般稱為索掣/拍仔)控制升降機的運作,現時多由集成電路控制。
在無機房電梯,控制板分別設於最頂層門外及井道頂層,頂層門外的一部份較小型,放置較常調校零件,而井道頂層的一塊較大型,用作放置較大的零件及供電之用,所佔空間因而縮小。
部份較大型的升降機系統會另外設置控制系統作中央控制。
舊式控制櫃2. 限速器限速器為升降機的安全裝置,顧名思義,防止升降機超速運行而引起意外,此裝置多裝在機房,但有部份會裝在井底,限速纜連接限速器,並在井的另一端扣好,由升降機箱帶動運作。
多數限速器都用離心力來運作,機箱帶動限速纜令限速器轉動,當內部轉動器超過所設定速度時,轉動器會被鎖上,令升降機停下。
早期的限速器會控制安全鉗直接把機箱剎停,乘客就會因此困升降機,較為不便,新一代的安全鉗,可在超速時把訊號傳到控制板令升降機減速,若及時減速限速器會被釋放,若未有減速,就會透過裝在機箱的安全鉗剎停升降機。
沒有鋼纜的油壓升降機不需裝設限速器。
雙向限速器設於槽底的限速器3. 樓層選擇器(選層器)此系統用以偵測升降機所在位置,接收層站及機箱內樓層按鈕的訊號,並傳送至控制櫃控制升降機停站。
早期的樓層選擇器構造全以機械組成,透過鋼纜及滑輪連接機箱,以齒輪減速,在機房做出一個運行模型,模型中的構件與機箱同步行走,從而得悉升降機的位置。
機箱外乘客的招喚、機箱內乘客所選的樓層,會反映在選層器上的器件上,故此早期的樓層按鈕並不分方向(因為分方向會更複雜),只會在升降機經過時截停。
較新的選層器,用電子方式代替大多機械性部份,升降機井道內指定距離上會安裝訊號產生器,並使用裝在機箱的感應器接收,用電腦模擬出(部份)選層器的功能。
選層器中間部份會隨升降機位置走動4. 蓄電池當電力突然中斷時,提供機箱通風及照明功能,並能讓警鐘及對講機運作。
部份新升降機甚至會裝上大容量電池,使升降機能在停電時駛至最近層站開門。
升降機所用的電池款式5. 對講機讓機房維修人員(或大廈管理處)聯絡被困升降機內人士,亦可方便維修人員互相通訊。
6. 機房門供維修人員出入機房之用,機房門外需附有警告字句,禁止擅自進入。
機房門須向房外開啟,門鎖需設計成對外鎖上,內進需用鎖匙,但外出無需鎖匙。
機房門口的警告字句一設於地底的機房7. 電動機驅動升降機運行,請參閱現代升降機驅動技術分頁。
舊式電動機體積比較大現時法例已規管電動機裝上保護罩。
8. 制動器多用電磁鐵方式控制,非作用時,制動器由彈簧推著,夾著連接電動機的飛輪,使升降機停下,當通電時,制動器被磁力拉開,讓升降機開動。
紅框所示為制動器作用部份9. 驅動輪(纜輪)(只限非油壓升降機)由於電動機的轉軸直徑不長,鋼纜亦不能大幅掘折繞在轉軸上,升降機會透過連接電動機的驅動輪把鋼纜繞起來,驅動輪上有纜槽以控制鋼纜繞上的位置及加強摩擦力,機種不同所用的纜槽不同。
10. 盤機輪當升降機在非停站位置困人,且不能由升降機系統移動升降機時,維修人員可透過此裝置,把機箱手動移到層站放人,需由另一位維修員配合制動系統使用。
11. 滅火器升降機乃重型機械,維修時難免涉及燒焊等容易著火的工程。
由於電器房不能裝自動灑水器,一般會設置減火筒或滅火沙,也有部份裝上FM200滅火系統(例如部份地底升降機房),以保障機房內外人員的安全。
12. 鋼纜制動器於升降機門打開時固定鋼纜,避免因任何故障(例如制動器鬆脫、制櫃失靈等)而令機箱移動造成意外,此項裝置現時屬附加,惟政府正考慮立例為所有升降機裝上。
13. 機房通風由於機器運作會發出熱力,機房需有其獨立的通風系統,油壓升降機更多有空調,一般獨立於升降機井道。
14. 吊勾機房頂每部升降機設備上方必需設有吊勾,以供吊起摩打等設備。
此吊勾已生銹,故有指示不能使用升降機井道井道是供升降機箱運行的地方,除維修外,必需對外隔絕以免危險。
1. 升降機外門防止人跌入升降機井道,供人進入停站的升降機。
外門設有自動關閉裝置(如彈簧或鐵塊),而且設有機械鎖以保持機門緊閉。
外門並附有聯鎖電路,若外門因任何原因(升降機在平層範圍除外)意外開啟,升降機便會即時停下。
2. 安全限位感應器(過籠掣)升降機箱必須與井頂及井底保持距離,以免撞上。
過籠掣負責感應升降機有否超出運行區,若超出運行區,便會以急停方法停止升降機,部份機種需要維修人員重置,或透過遠端控制來恢復運作。
較高速升降機設有多重過籠掣,以供不同速度下制動。
3. 井底緩衝器當升降機機箱因種種原因不能停止時,而撞向井底時,井底緩衝器為最後一防線,加長撞擊時間,減低作用力,使機箱及乘客傷害減少。
若井底下方仍有其他空間(如走廊、商場入口、房間),對重亦要裝上井底緩衝器以免撞穿井底。
低速升降機的井底緩衝可以是一條/數條大彈簧,高速升降機則是油壓柱。
升降機撞上緩衝器屬嚴重故障,因此升降機會停止運作。
一些高速升降機會特別加強井底緩衝器,例如額外裝上一次性的緩衝器。
4. 導軌裝設在升降機的運行範圍,就如火車的路軌,配合導靴引導升降機在適當地方穩定運行。
5. 對重抵消「機箱重量+50%的額定載重量」,減少能源需要及對驅動系統的損耗,油壓升降機不適用。
在一些預計長期低/高用量的升降機,對重重量或會調整至「機箱重量+40%或60%的額定載重量」無機房升降機的對重6. 井底爬梯、井底門供維修員出入升降機井底之用,井底爬梯連接最底層站升降機門,維修員需爬梯進入,梯側需另設停機掣讓維修人員按下。
井底門側不用爬梯,比較安全及方便,因此法例建議採用。
井底門和機房門一樣,門外需附有警告字句,禁止擅自進入。
7. 鋼纜連接升降機機箱、驅動系統及對重,油壓升降機也許沒有鋼纜。
升降機鋼纜的安全系數為10,代表所用鋼纜,需能承受10倍滿載的負荷。
鋼纜不能只有一條,即至少要裝上兩條。
部份升降機有其獨有的鋼纜,例如鍊型鋼纜,扁型鋼纜。
鋼纜固定方法8. 隨行電纜提供機箱內所需的電力,控制機箱上各部件的運作,一般會由機箱懸吊到設在井道中央的接線箱,然後接到機房。
9. 補償纜規定秒速超過2.5米的升降機裝上。
在長程升降機中,機箱在高層或低層站時,因鋼纜本身有重量,對重和機箱所拉出的鋼纜長度極為懸殊令驅動機的負荷上升。
補償纜可補償這種情況,原理是把補償纜一端裝在機箱底下,而另一端則裝在井道或對重下,補償兩邊行機鋼纜的重量差距。
補償纜可加強高速升降機機箱的穩定性。
其中一款補償纜10. 樓層按鈕供人在樓層召喚升降機之用,一般分為輕觸式、微動式和機械式三種。
輕觸式:透過人體電流、雜波信號等方法感應,用者按下時,按鈕並不會動,最耐用機械式:最便宜及常用的按鈕,用者按下時接通電路,耐用性一般微動式:又稱為薄膜式,實際原理與機械式相同,但電路器件較薄,靈敏度高,可是較不耐用11. 樓層顯示屏顯示升降機當時所在位置,非必須裝設。
請參閱升降機的顯示屏分頁。
12. 井道救生門在升降機不停站的位置裝設,方便意外救援,任何救生門或層站之間距離不得超越11米(約三層)。
救生門形式可以是一道完整升降機門,或一個小門。
門鎖和機防門一樣,需對外上鎖,對內自由開啟。
小門,足夠一個人進出完整升降機門,機外沒有按鈕13. 井道照明燈井道頭尾半米及每隔最多7米需裝上照明燈,供維修人員使用。
14. 井道通風井道需有通風窗口,提供新鮮空氣予機箱內乘客。
升降機運行時的活塞效應能有效帶動通風。
升降機機箱機箱用作接載乘客或貨物。
1. 機箱框架升降機機箱一般由工字鐵焊成,較大型的工字鐵先焊成一個框架,橫向放入機箱,用以支撐整個機箱,並連接鋼纜或滑輪,然後在框架底部焊上多條工字鐵,並以橫陣加固,便成為地台,最後把機箱四面用鐵板或玻璃包起,並預留開門位置,便能成型為一個機箱。
當然,還要作外觀上的裝修。
裝上工字鐵、鐵板的數目和型式,按升降機用途而定,載貨升降機一般會把地台加固,避免重量過度集中,壓爛地台。
製造及安裝一個新的升降機機箱,佔整部升降機價錢一半,因此,部分更換升降機工程會保留舊機箱,並於翻新後供新機使用。
機箱大小和載客量有一定關係,若機箱較大,升降機的載客能力必須較高。
2. 導靴/飛機轆多隻連接機箱的導靴包圍住導軌,固定及平衡機箱的,限制著機箱的運行範圍,可分為導靴及飛機轆兩種導靴:用鐵片圍繞著導軌,鐵片和導軌間裝有供摩擦用的物質(如塑膠),需定時更換,為減低摩擦力,導軌上裝有潤滑油箱,在行駛時塗上潤滑油,用在較慢的升降機及載貨升降機。
飛機轆:正式名稱為「滾輪導靴」,用多個滾輪夾著導軌三面,不用加潤滑油,多用在較快的升降機,成本較高,部件亦較多,但可提供較穩定舒適的運行環境。
導靴,其上方油箱供接觸面潤滑之用滾輪導靴3. 升降機內門系統屏閉機箱,使機箱內的人不能和機外接觸產生意外。
內門上設有閘鎖以確保不能隨意打開,若強行被打開,升降機便會停下。
在自動門升降機上,內門裝上了電動機,以門臂帶動機門開關;以及連接外門的門刀,連接外門一併移動,並附防夾裝置(如安全碰邊),避免自動關門時夾人。
4. 護腳板防止升降機未停定而開門時,腳部意外夾進外門與機箱底空隙,甚或停層不準時,有機會由層站意外進入機底而跌入機槽。
5. 機箱救生門此門設計只可由機箱頂打開而不能由機內打開。
遇上故障時,救援人員可打開此門,把乘客帶離機箱,並從井道其它出口離開。
兩部相鄰的升降機可裝在機箱側,遇上故障時透過另一未故障升降機機箱救援。
當機頂救生門開啟後,升降機的警鐘會一直響起。
升降機頂設有救生門6. 機箱滑輪為配合不同曳引比,部份升降機機箱頂/底部可能會裝上滑輪供鋼纜走動。
7. 機箱內按鈕除了必須安裝的開門及警鐘按鈕之外,機箱按需要而裝上樓層按鈕供乘客選擇所往樓層(升降機智能分配系統除外),按鈕構造和井道上的樓層按鈕一樣,部份會設有維修掣、手動控制等按鈕(可能會鎖上)。
請參閱升降機的按鈕演變分頁打開了的操控面板8. 機箱顯示屏顯示升降機的位置,部份可顯示其它資訊。
9. 超載感應避免升降機載上過多乘客,感應裝置多裝在機箱框架,感應機箱內的重量。
亦有些裝在機房、機箱頂等位置,裝在機箱樓板下的款式較能直接感應到載客情況,較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