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史学概论》思考题:名词解释
1、历史记忆
历史记忆是现存的文献可以考察确定的,在历史长河中确有其事其物的历史。

2、历史认识论
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
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

具体说来,它是
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
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人、特别是史学家)和历史
认识客体(即客观历史)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
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
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
响。

严格说来,历史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
的理论认识,也即历史理论,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段问
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3、编年体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4、年鉴学派的“三时段”说
由年鉴派第二代领导人布罗代尔在其巨著《地中海》中提出。

把历史的时间分为三种不同的时段,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
长时段指一些在历史的发展中几乎察觉不到变化却又一直存在的“结构”,比如地理
中时段是“局势”分析的场所,涉及几种不同的结构之间的交汇,(这个有点复杂说实话),比如人口,价格短时段是指事件,比如政治
5、定量分析
将数学引入历史学,用以研究历史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它的本来意义是运用描述性的统计资料所形成的数据以论证或说明
历史问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6、历史方法论
或称历史科学方法论、历史研究方法论。

它并不指任何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指关于史学方法的理论,或者说,它是一种可以用于历
史研究的普遍方法理论,抑或可以说,拿一定的世界观来观察、
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便是方法论。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之为“方法学”。

从另一个角度说,史学方法论也可以理解为论史学方法
7、纪传体
是一种史书的体裁,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

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记传体。

记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都是用记传体写成。

8、才、学、识、德
“才、学、识”是唐刘知几提出的著名的“史学三长”理论(见《新唐书刘子玄传》),史学三长主要针对史学家的修养而言。

刘知几说的“才”指的是史家对于历史著作的表述水平,可以理解为文笔;“学”指的是史家应掌握的知识。

比如要求史家应熟知著名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等。

“识”指的是史家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历史见识,这个接近于我们今天的史观。

在史学三长中,刘知几最重“识”。

“德”则是历代对于史家的一个基本要求,从南董之志的典故到司马迁的“不虚美,不掩恶”,秉笔直书一直是历代对于史家品德最基本的要求
9、比较历史学
关于历史的比较研究。

即通过对人类历史各方面或各角度的相互比较来探索历史发展同异,或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特殊性的一
种史学研究方法。

近半个世纪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专门性的、
具有特定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史学分支。

《史学概论》思考题:问答论述
1、如何理解历史实际、历史资料与历史认识者的对
立统一关系?P69
2、简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观念及其对历史学的挑
战。

P211
3如何理解历史的客观性与史学的真实性?
历史的客观性是指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时间或过程,是不以历史学家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但是这种已经过去了的历史事实,一般来说只存在于人民个别的记忆之中,存在于历史学家和人们的历史纪录中,后世人们经过前人记述相关遗留和史学作品来了解历史,它们实际上都是经过历史学家重构了的历史事实,这就是史学的真实性。

但两者并不矛盾,承认历史客观性的同时并不否定历史的真实性,恰是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历史事实是客观存
在,并不因为历史学家没有注意到而丧失它们的客观存在性
4、例举20世纪中国“史学概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P45
绪论
5、什么是历史认识感性的、知性的、理性的三个阶
段?P72
6、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历史学的挑
战。

重复
7、举例分析在历史研究实践中,制约历史认识的主客
观因素。

制约历史认识的主观因素有:历史认识者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环境,工作方法以及利益驱动等。

如司马迁
客观:社会背景,社会生产力等,
8、例举20世纪中国“史学概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9、以一个学术流派为例说明史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P289
10、如何理解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P2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