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综观目前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克隆母体或局部改良降格培养,其实质是变相降低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

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独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的特殊性,致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迷失。

(1)课堂教学“灌输”为主,缺乏活力,已成为英语教学成效提高的发展瓶颈。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未脱离传统模式中的“三个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和机会,极大妨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对学生评价方法也不科学,造成培养对象只读书,读死书,死记硬背,不加思索,不会应用的局面。

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引入了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但范围不统一,层次不深,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给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更大的学习思考空间。

课堂教学改革将成为本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现行教学管理制度是基本上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小,没有为大学外语辅助学习开设选修课,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外语策略指导。

对大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学生评价制度不合理,对大学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多,难以形成长效促学机制。

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方式死板,不愿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过于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对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要求过低,客观上忽视了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运作模式的主要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即强化语言操作实践、强化语言应用技能、强化语言学习策略培养,提升语言思维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要有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
A.积极营造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和心理氛围,在不同层面为学生设计实施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步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低起点的基本现实,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成增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把学生带入思维的新境界。

B.转变“教案”设计的价值取向。

变常规“教案”为课堂“学案”,使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求真务实,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即通过“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习惯:首先,预先启动学生课前自学解决基本问题,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仍不能解决的“顽固”问题就是本节课教师“精讲”的重难点;在教师精讲时,要始终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探究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

其次,随堂进行目标检测以强化教学效果:利用学案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跟踪检测,教师监督,独立完成,互批互改,然后,教师总结学习情况,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C.改革课堂结构,增加学生课堂展示时间(show-time):实行课前预习自学申报展示、课堂学习成就展示、课堂学习行为自我评价展示;在实践流程上设定新的指标,以改变以往语言课堂教学中“教的多,
学的少、学得多,用的少、用的多,想的少”等徒劳无功、高耗低效的现象。

D.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以单元主题内容为依托,编排表演课本剧(text-based drama)等;英语学习源于书本又超越书本,链接生活(go from textbook to real life),积极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定期盘点国内外“热点新闻排行榜”,把社会焦点话题讨论有机嵌入课堂教学讨论中来,构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操作平台;学习“每日一句”英语励志名言、每天点亮一盏思想明灯。

E.拓展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树立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的新范式,并启动学生经常性参与教学活动反思,如进行“本节课你最赞成的是什么”、“最不赞成的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调查,通过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以全面真实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时状况,进行教学策略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F.在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整合上,参照不同科系的课程规划,强化外语教学与专业发展的关联性,凸显外语学习对拓展专业视野、了解专业前沿最新进展状况的重大意义,提升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价值认同,以更好地激发外语学习动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