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功家长应具备的八个能力

成功家长应具备的八个能力

成功家长应具备的八个能力1.有效沟通:与孩子沟通的能力沟通不是让我们去约束孩子,其目的是让家长在不控制孩子思维的情况下,积极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与你友好合作。

相互沟通,会使代沟自动消除,这正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孩子这本“书”的最有效途径。

2. 控制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问题,与孩子说着说着就不由自主地生起气来,甚至越谈越生气,以至于把孩子以前的“过失”都说出来,当作对孩子生气和借机指责孩子的凭据,这显然是不妥的。

为了避免使自己生气的情绪恶化以及由此导致对孩子的伤害,优秀的家长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值得生气的时候才生气,不应该生气的时候绝不生气。

3. 学会倾听:读懂孩子内心的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用语言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家长若不愿倾听孩子说话,无疑是放弃了去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良好机会。

如果家长长期敷衍,那么就会疏远与孩子的关系,同时也会扼杀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4. 赞美鼓励:培养孩子自信的能力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是解放孩子,而解放孩子,首先就要赏识孩子。

没有赏识就无从谈教育。

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优秀的家长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多说“你能行”,高呼“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

5. 适度批评:教育孩子的能力对于孩子的缺点、错误,家长必须加以批评教育,不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否则孩子一错再错将酿成大错,所以优秀的家长必须学会采用适度的批评。

但是批评应该适度,破坏性的批评会直接摧毁孩子的自尊,使被批评的孩子造成巨大的思想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6. 合理关爱:照顾孩子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卡连科说过:“没有家长的关爱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可见家长之爱、亲人之爱对子女的智力等因素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合理关爱并不是溺爱,若这种爱变成了溺爱,则会走向反面。

7.尊重孩子:认真对待孩子的能力在生活中有些家长习惯于充当孩子的代言人,遇事喜欢自己替孩子解决,这种家长认为“知子莫若父”。

其实这不是优秀家长的作为,优秀的家长知道尊重孩子,懂得善待孩子,他们即使在对孩子要说的话能够心领神会时,也会故意装出不明白的样子,让孩子自己去述说。

当孩子表达正确时,家长予以表扬,表达欠缺时加以纠正。

8.启蒙教育:开发孩子智力的能力“雏凤清于老凤声”,自古就是人们最乐于接受的恭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部分家长最热切的企盼。

家长们期望子女成才本不为错,问题是怎样认识,怎样实施教育。

“万丈高楼平地起”,实施教育应该从孩子幼时开始,做好启蒙教育工作,从幼时起开发孩子的智力。

失败家长的八大共同特征根据心理学家对大批父母的调查,发现八种典型的行为易导致失败的父母:一、没有原则。

没有原则的父母,最终会被子女控制住。

曾有位母亲一旦听到孩子说“我不上学了”,立刻投降,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

这位母亲最终陷入绝望的境地。

二、过度保护。

父母保护得越多,孩子越无能。

尼采说过,最大的善往往包含最大的恶。

三、唠叨、说教、啰嗦、嚷嚷。

这样的父母通常是低智商的父母,因为不会说些有用的话,因此,只会重复些无用的话。

四、赞扬泛滥。

对于4岁以上的儿童,你不能总是用“孩子,你真棒”这样毫无营养价值的话语“忽悠”自己的孩子。

五、惩罚过重。

记得初中时,我的一个朋友的妈妈太想让她的儿子优秀,曾经让她的儿子跪了一夜作为惩罚,结果,我的这个朋友从此精神失常。

六、剥夺孩子的感受。

父母往往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孩子的行为,结果孩子失去了感受、判断的机会。

七、成绩与创造力本末倒置。

绝大多数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不知道孩子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部分需要关心。

八、忽略了乐趣。

乐观的天性是父母送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之一。

家庭教育20条金科玉律著名作家池莉向国人传统的教育思维开炮。

8月14日,池莉携新书《来吧,孩子》做客上海书展。

在签售会上,池莉放言,国人教育子女的逻辑不仅是错误的,而且非常愚蠢。

池莉的新书《来吧,孩子》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14日的签售会上,池莉向台下的听众大谈“育儿经”。

语录一: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语录二: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语录三: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语录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语录五:一个行为的反复养成习惯,习惯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

语录六: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语录七: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语录八: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语录九: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语录十: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语录十一: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给自己孩子送到幼儿园,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语录十二: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语录十三:孩子坏的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

语录十四: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

语录十五: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语录十六: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语录十七: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语录十八: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

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语录十九:在平时的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语录二十: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下面就谈谈一学期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1、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

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3、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

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

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表明: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照。

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看一看联系本、并签字,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

衡量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单单是她的教学质量,更应该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

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

这一学期来,孩子进步很大,已经能自觉地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发言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

孩子通过班主任及老师的培养,变得自信、开朗了,也在学校交了几个朋友。

在这方面,作为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比如我们的女儿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总是把加法当减法,减法当加法。

我们就设计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故意请她当"老师"批改。

反复训练几次,在这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了。

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5、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

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

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她胆小而惧怕你,使她对你望而却步。

如果经常发火,她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

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慢慢来。

6、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她学会休息和调整。

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小,天性好玩,在这方面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同时,孩子每天要上六节课,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

在这方面,作为家长,一是为她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工作,加强补充营养,帮她解乏;二是教她自己学会休息和调整。

比如听听音乐,闭目养养神、轻松活动一会儿等等(当然,最好是学校每个星期三下午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家学习,借此机会适当调整一下)。

等疲惫过后马上是一个智力的高峰,在这个时段内,再要求她完成作业和阅读课外书籍。

孩子的情绪疏导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冷静下来,不要被孩子的坏情绪牵着鼻子走;二是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不盲目地跟着感觉走。

孩子愤怒的时候:1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2不允许孩子愤怒时打人或毁物,不管什么理由者不行,在出现此苗头时坚决制止,不可滋长坏习气。

3在气头上让孩子适当发泄,如:倾诉发泄、表情发泄、流泪发泄等。

4在孩子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急于施教,此时,多问,多说不仅无效,还会激化孩子的情绪。

5对孩子的愤怒表示理解(不是肯定),好言抚慰,缓和情绪。

6待孩子缓和,帮助孩子反省愤怒、分析愤怒7教孩子学着制怒,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例如:气头上走开,去做别的事情等。

13步暗示法引领孩子进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知不觉地会给孩子们一些暗示。

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中,对孩子的“暗示”可以分:“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消极的暗示: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极暗示"的错误。

所以,我们总结了13大“暗示法”引导孩子进步的技巧。

“暗示”法一:使孩子积极做功课1. 母亲确信孩子的功课一定会很好, 是培养孩子功课进步的第一步。

2. 对待孩子就好像对待优等生一样, 逐渐地孩子就会变成优等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