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归纳主要内容
先在黑板上从上到下写上:齐、楚、燕、韩、赵、魏、秦,导入:“同学们,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中,大家从排序可以看到当时秦国的势力怎么样呀?”生:“很弱。

”我接着说:“是呀,但秦国却最终吞并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这和我们今天上的《商鞅南门立木》一课有很大关系,请同学们打开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商鞅南门立木》。

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给老师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议一议,说一说。

生:
1、商鞅“言”的内容是什么?
2、他是怎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直接推行新法?
4、他这样做产生什么影响与作用?
5、商鞅南门立木的作用是什么?
(三)请同学们再次深入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解决这些问题?
(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条线索,理清故事脉络。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点批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相机处理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四)学生交流。

1、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


2、师:小伙子“喜笑颜开”的原因是什么?只是为这50两黄金吗?(学生讨论)
3、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五)、总结课文,升华感悟。

1、归纳“南门立木,言而有信”的故事。

培养学生归纳课文重要内容的能力,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2、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1)、从故事中体会商鞅什么样的人?
(2)、联系上下文,说说商鞅什么样的人。

(六)、拓展延伸,体会诚信美德
1、师总结拓展谈话:商鞅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南门立木之举,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门立木”的故事被后人传为言而有信的佳话。

诚信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被后人传承、发扬广大。

2、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学生自由交流。


(七)、作业设计
1、读一读有关诚信的名言。

2、谈谈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惠北小学
马占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