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12大方坯连铸机技术 操作规程

R12大方坯连铸机技术 操作规程

目录
1.连铸机对前工序钢水的要求
2.钢包使用标准
3.中间包各项标准
4.中间包钢温标准
5.中间包测温取样标准
6.结晶器密封标准
7.结晶器铜管的管理使用标准
8.结晶器振动标准
9.结晶器保护渣使用标准
10.冷却标准
11.浇注速度标准
12.液面自动控制和电磁搅拌标准
13.拉矫机压力标准
14.铸坯切割标准
15.炉号管理标准
16.铸坯打印标准
17.铸坯取样标准
18.铸坯缓冷标准
19.铸坯精整修磨标准
1 . 连铸机对前工序钢水的要求
连铸用钢水必须经过炉外精炼,保证充分脱氧,连铸钢水要求成分、温度均匀,达到连铸平台时钢水温度必须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1.1 钢水温度要求
连铸第一炉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10 ℃
连铸第二炉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 ℃
使用新钢包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10 ℃
(具体见分钢种工艺卡)
1.2钢水分析要求
成分要求:Mn/S≥30 ;Al ≤0.05% ; Ca≤30 PPm
Mn/Si≥3
马氏体钢、不锈钢、高速工具钢不能生产
2. 钢包使用标准
2.1钢包类别及温度补正:
新包、三天内未被使用的旧包及带有1.0T以下冷钢的连用热钢包温度补正5-10℃
冷钢量超过1.0T的钢包不准使用
含氢要求严格的钢种,禁止使用新包
2.2停止吹氩测温后到连铸开浇时间不超过15 分钟
3.中间包各项标准
3.1中间包干燥、烘烤标准
a)中间包干燥温度及时间:见曲线1
b )中间包烘烤温度及时间:见曲线2
注:中间包小火烘烤0.5小时,中火烘烤1小时,然后大火烘烤,包衬温度1000℃以上保持2.5小时,否则该中间包不得使用.
3.2浸入式水口烘烤标准:
黑水口烘烤时间不大于45分钟
200400
600
800
1000
0.5
88.52020.524时间(h)
曲线 2
200400
600
800
1000
1200
0.5 1.52 2.53时间(h)
白水口烘烤温度不大于800℃
3.3各项吹氩标准
为了防止钢包与长水口之间吸入空气氧化、中间包开浇时钢水的裸露氧化等,对长水口及中间包进行吹氩
a)长水口吹氩
吹氩的流量控制为100 Nl/min左右;压力控制为0.25MPa
b)中间包吹氩
浇注高洁净度要求的钢种时,在连铸第一炉时须在开浇前向中间
包内吹入氩气,吹氩要求为:开浇前5分钟,用两根吹氩管从中
间包盖的两个边孔吹入氩气,氩气压力要求0.25-0.30 MPa
3.4中间包内加入保温剂的标准
3.4.1浇注时,中间包内须使用双层保护剂(保温剂和碱性渣),在开浇
时中间包重量达8t时,向中间包内加入40kg的碱性渣,然后再加入约80 kg炭化稻壳保温剂;在连浇中或浇注中,根据中间包内的液面情况钢温调整追加量,原则上以液面呈暗灰色为宜。

3.5中间包最小钢水量标准
3.5.1连浇时由于更换大包及滑板水口烧氧等原因导致有一个下降值,如
中间包中的钢水过少将导致中间包中的渣子卷入结晶器,影响铸
坯质量,为此规定:
中间包中的钢水量低于10吨时停止继续连浇。

3.5.2浇注结束时,如中间包中的钢水过少将导致中间包中的渣子卷入
结晶器,影响铸坯质量,为此规定:
浇注高洁净度钢种,中间包中的残余钢水量大于4.5吨。

浇注其他钢种,中间包中的残余钢水量大于3吨。

4.中间包钢温标准
为了保证铸坯的内在质量和浇注稳定性,对中间包钢水目标温度规定如下:
T 目标=TL+25±5 ℃
TL为某一钢种的液相线温度,由平居公式进行计算
TL=1539-{65 x %C + 8 x % Si + 5 x %Mn + 30 x %P + 25 x %S + 5 x %Cu + 1.5 x %Cr + 4 x %Ni + 2 x %Mo + 2 x %V + 1 x %W + 14 x %As + 10 x %Sn + 1300 x %H + 90 x %N + 80 x %O}
注:各钢种成分采用标准成分范围的中限进行计算
5.中间包测温取样标准
5.1测温标准
中间包钢水温度测定3~5次/炉
正常时:1)钢包开浇5 分钟后测定一次
2)钢包余钢量为70t时测定一次
3)钢包余钢量为10t时测定一次
非正常时:1)快速更换中间包前后
2)与前次测温相差10℃以上时
3)测温值不能连续读取时
4)出现温度低等异常现象时
以上情况可根据机长判断追加测温
大包测温应在第一炉到达连铸平台时,在平台处测定。

5.2取样标准
5.2.1取样方法:
1)QV样(即直读光谱分析样)在第1或5流上方中间包内取样,插入中间包钢液面深度100mm 以上
2)成品[C]中央值≥0.3%的钢种,须空冷5 分钟以上,再放入水槽
内冷却。

3)[O]/[N]样、[H]样在结晶器内取,插入深度50mm以上,试样取好后放入冷水内急冷后,再放入干冰内保存。

(此样仅供分析时
取,正常情况下只取QV样)
5.2.2取样时间
浇注300 x 300 mm断面时,在大包内余钢为60 T时进行取样;
浇注180 x 180 mm断面时,在大包内余钢为80 T时进行取样;
气体样与直读光谱分析样应同时取。

6.结晶器密封标准
6.1正常开浇前的密封
1)引锭头停止位置规定为引锭头槽口底面离结晶器铜管上端的距离为600mm。

2)铜管与引锭头之间的缝隙用6mm石棉绳充填,并捣紧密实。

3)在引锭头顶面撒上10mm左右厚度的一层干净生铁屑
用铁筐作支架放在结晶器中间,并放入长200mm的12mm冷钢条若干根(300 x 300 mm断面为40根;180 x 180 mm断面为25根;φ220-φ280mm断面为30根)
6.2快速换中间包连浇时的结晶器密封
1)捣去结晶器液面上的保护渣,再将液面降至距铜管顶部约500mm处
2)迅速放入连接件,并放入适量的冷钢条(300 x 300 mm断面为25根;180 x 180 mm断面为15根;φ220-φ280mm断面为
20根)
7.结晶器铜管的管理使用标准
结晶器的内腔形状和尺寸对连铸坯的表面和内在质量的影响极为重要,因此,对结晶器铜管应定期检查和报废。

7.1报废标准
1)铜管上部内表面50-300mm范围有划伤、凹坑等,其深度在
0.5mm以上的
2)铜管下部内表面150mm范围内深度大于1.0mm以上划伤的
3)镀层剥落面积超过100mm2 以上的
4)结晶器的倒锥度在0.6%以下的(180*180)
7.2使用标准
对结晶器铜管定期检查,必须符合下例条件方可使用
1)铜管存在有缺陷,但没有达到报废要求的,则缺陷必须经过修磨后
才能继续使用。

2)新投入或返修后的结晶器,经严格检查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查项目包刮:尺寸、内腔形状、水密封、足辊对中及喷嘴性能等)
3)结晶器的倒锥度在0.6-1.0%之间。

8.结晶器振动标准
结晶器振动行程标准规定为
300 x 300 mm断面时,±2mm
180 x 180 mm断面时,±3mm
圆坯(φ220-φ280mm),±3mm
结晶器振动频率规定为
300 x 300 mm断面时,F=1.6×K×V
180 x 180 mm断面时,F=1.4×K×V
圆坯(φ220-φ280mm),F=1.4×K×V
(F为频率rpm ;K为一常数;V为拉速m/min )
9.结晶器保护渣使用标准
1)保护渣的水分小于0.5%
2)禁止使用因任何原因而在使用前已启封的保护渣
3)保护渣应根据牌号使用,一般规定为:
4)保护渣用量控制为
300 x 300 mm断面时约为0.3—0.5Kg/t钢;180 x 180 mm断面时约为0.5—0.7Kg/t钢,圆坯(φ220-φ280mm)断面时约为0.5-0.7Kg/t钢,保护渣的熔渣层厚度一般为25mm 左右为宜。

应采用黑渣操作法。

10.冷却标准
10.1 结晶器冷却标准
1)300 x 300 mm断面时,每流单侧水量控制为72-80m3/h.
180 x 180 mm断面时,每流总进水量控制为85 -90m3/h
圆坯(φ220-φ280mm)断面时,每流总进水量控制为130 -90m3/h
2)结晶器进出水温差控制为4-8℃,一般7℃为最适宜。

3)结晶器进水压力控制>0.65MPa
结晶器出水压力控制0.20-0.25M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