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公民教育[摘要] 法国实施教育世俗化的原则,国家不允许在公立学校内进行宗教教育。
发展公民能力与学会共处是法国公民教育的重点。
小学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在个性特点和独立性逐渐形成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班级与学校生活。
初中公民教育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核心目标,着眼于人与公民的培养。
高中的公民教育则是现实世界中对公民身份概念的深入分析与实践。
校园暴力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使法国公民教育面临挑战。
[关键词] 法国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多塞(Condorcet)曾提出公民教育的概念。
1882年,法国制定了关于教育世俗化的法律,禁止在公立学校内进行宗教教育。
1883年的课程大纲设置了“道德与公民教育”课,公民教育被置于共和国学校的中心位置。
在2O世纪6O年代,法国经历了重大社会变革,反对殖民主义的战争汹涌澎湃,高消费时期的到来,时尚的自由化,特别是1968年的五月学潮,使公民与道德教育面临严重挑战,作为独立学科的公民教育在1969年在小学被取消,融人启蒙课之中。
1985年,时任教育部长的舍韦内芒(Jean—PierreChev6nement)在小学和初中恢复了公民教育。
其基本出发点是不同文化背景青年的社会融合,课程内容也基本是重拾传统主题,特别是强调共和国的价值。
法国人一贯重视道德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传统保留了下来,而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有所加强,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法国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儿童和青年学生的到的教育,以强化他们对于国家、名族、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法国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采取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以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进行的。
一、德教育发展历程:法国公民教育起步较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时期。
在18世纪法国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教会控制的封建教育也同样受到了激烈地批判,1789年至1794年的法国革命之后,《人权和公民宣言》发表后,就提出了公民教育的思想,进行了公民权利的教育。
14至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为法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准备并提供了外部刺激,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则直接推动了这一发展。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既使法国成为了民主制度的发祥地,也为法国的公民教育提供了一片赖以植根的沃土。
19世纪末,法国以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标志着法国学校教育世俗化,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校的公民教育目标1、培养作为一个法国公民应该具有正确的思想态度2、培养公民端正的行为品格3、培养公民正确的价值观4、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操与国际和平思想三、主要内容1、人权教育2、民主生活3、国家政体4、爱国主义教育5、伦理道德教育四、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在法国,中小学的公民教育课程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侧重,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
在小学和初中为公民教育,在高中则称“公民、法制与社会教育”。
(一)小学公民教育。
法国的公民教育实际上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已开始,主要是使儿童接受集体的观念。
儿童在进入幼儿学校时,经常是家庭关注的中心。
而在幼儿学校,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儿童应当学会与其他儿童相处,学会理解成人的行为。
儿童要在新的有约束的环境中体会其行动的自由,构建与同伴和成人的新关系。
儿童还会体会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快乐。
班级生活还有利于发展语言交流的能力。
从小学起正式设置“学习共处”的道德教育课,要求儿童从其同伴那里认识其行为,认识到集体生活的约束是他们自由的保障,惩罚不是成人的裁决而是规则的实施。
他们要学习拒绝暴力、把握冲突、讨论遇到的问题。
但在小学低年级,设置“公民教育”课还为时尚早,只是在语文课中渗透一些基本概念:适应集体的规则、与同伴和成人对话、倾听他人讲话、合作。
教师也要引导儿童自治和启发创造能力。
“公民教育”课自小学三年级正式设置。
其基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在个性特点和独立性逐渐形成过程中更好地融人班级与学校生活。
公民教育课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提出的具体问题,意识到个人自由、社会生活的约束和价值分享的相互关系。
(二)初中公民教育。
进入初中,公民教育的层次也更进一步,它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核心目标,着眼于人与公民的培养。
其基本目标为:①人与公民权利教育;②个人与集体责任教育;③判断力教育。
l985年课程大纲规定的公民教育曾围绕地方行政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和国际机构展开,而新的课程要求以人与公民的基本概念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逐步深入。
初中一年级要理解人的权利与义务,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平等、团结、自由、安全和公正等构成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四年级主要是认识法国公民身份的范畴。
在讲到人的权利与义务时,课程大纲将权利与义务分别列出并加以对照,使学生清楚区分两者的不同与关联。
比如,我们不仅有尊重自己的权利,同时还有尊重他人的义务;不仅要防备自己身体与道德不受侵犯,同时对他人也不使用暴力;我们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还有倾听他人的义务等等。
初中二年级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平等、团结、安全等概念,三年级为自由、权利和公正。
在认识交通安全时,要求学生不仅看到事故的直接损失,如残疾、死亡和车辆损坏,还要关心救护、医疗、赔偿、道路修复、司法审理等社会成本。
初中四年级为义务教育的终止年,因此公民教育课程也安排了公民身份的核心内容。
主要涉及:①公民、共和国、民主:公民身份、共和国的价值、原则和标志;②共和国权力机构:第五共和国的机构、国家和地方行政机构、法国和欧洲机构、选举;③政治与社会的公民身份:活动者、社会生活中的公民;④民主辩论:公众舆论与媒体、问题中的国家、民主中的科技伦理、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⑤国防与和平:国防、集体安全与和平、团结与国际合作。
五、高中的公民、法制与社会教育。
公民培养是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之一,而高中学生邻近和达到法定公民年龄,因此高中的公民教育尤显重要。
高中的公民、法制与社会教育课程其实是通过对公民身份概念的深入分析,面对现实世界,重新学习其原则、形态与实践。
高中一年级着重学习“以公民身份在社会中生活”,高中二年级着重学习“制度与公民身份的实践”,高中三年级着重学习“当代世界变革中的公民身份”。
1、高中一年级:“以公民身份在社会中生活”高中一年级公民、法制与社会教育课的目标是从社会生活出发,重新认识初中学习过的公民身份的概念。
2、高中二年级:“制度与公民身份的实践”高中二年级公民、法制与社会教育课主要是对政治参与和实践公民身份的思考,理解权利、政治制度和自由。
3、高中三年级:“当代世界变革中的公民身份”高中三年级公民、法制与社会教育课要在前两年学习的基础上,认识民主国家与社会中的权利、公正、自由和平等正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变革、公正与平等的新诉求、欧盟的构建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
六、公民道德教育规律公民道德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法国公民道德教育依据公民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育特征来总体设计,采取了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方法。
法国小学是五年制,公民道德教育课按年级划分为三个阶段:⑴第一阶段是预备阶段,主要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授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讲卫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安全,努力学习,爱护公物,尊重他人,培养互相帮助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⑵第二阶段是基础阶段,主要对象是小学二至三年级学生,讲授最基本的公民知识,如国家的概念、自由、平等、博爱的信条、选举过程、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政府部门的职责等。
⑶第三阶段是中级阶段,主要对象是小学四至五年级的学生,讲授基本的国家与公民的知识,如法国的人权宣言精神,自由与权利的关系,国家制度与机构,法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等。
在法国的小学和中学里都有人权宣言的学习,但深浅不一。
小学比较注重个人品行,初中则较注重了解社区和国家,高中比较注重国家政治、经济和基本价值观,重点十分突出,针对性也十分强。
七、实施途径法国公民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实施的:(1)教学活动法国公民教育的教学活动不仅仅由公民教育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完成,而是通过以公民教育课程为基础多学科渗透式的综合教学活动来完成的。
在教学方法上,法国教育部提出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责任感,从而提高公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根据青少年阶段的学生乐于发表自己见解、展现自我的特点,教学方法应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在师生的沟通和讨论中实现教学目标。
(2)课外活动由于公民教育的教学只能给予学生一些基础性的理论上的知识以及有限的实践机会,这就使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法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
①课题活动: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各种公民素质。
②学生组织的活动:除了学校的各种公民教育课题之外,许多学生组织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关公民教育的活动。
法国学校的各种学生组织十分健全,如校委会、学生会、班委会等等,法国政府对于学生组织十分重视,还以立法来确保能够听到学生的“声音”。
(3)学校与校外公民教育机构通力合作许多学校在公民教育方面与很多校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有越来越多的公民教育机构建立起来,而且这些机构的发展越来越专业化,他们主要是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4)互联网上的公民教育由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日益增大,法国政府也相应地开始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法国参议院开设了一个名为“少年参议院”的网站,对8-12岁的少年进行公民教育,这是第一个法语国民义务教育网站。
该网站寓游戏与教育于一体,使少年儿童在娱乐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组织的原则、制度、法规和相关定义。
参考文献:[1] 摘自《教育科学》2009年第6期[2] 2006年7月11日,法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基础》的法[3]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4]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2009年6月第25卷第3期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