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概述 (1)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概述 (1)
开创期 1956:SS.MAXTONE 1957:全集装箱船 集装箱未形成标准化 港口没有专用集装箱船泊位 集装箱运输的航线仅限于美国国内
成长期
•集装箱形成了标准化 •出现集装箱船专用泊位
扩张期
世界各主要航线实现了件杂货的集装箱化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通过
成熟期
•集装箱运输正式进入国际多式联运时代 •硬件与软件环境日益完善 •组建联营体
世
汽车运输 制造集装箱并应用于拖车运输 收购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和佛罗里达湾码头公司 杂货成组化运输 建造35*8*8ft集装箱 1956:改装T-2型油轮“马克斯顿”号 1956:改装”理想”号(Ideal-X) 1957:改装C-2型船为全集装箱船 1960:将泛大西洋轮船公司更名为海陆联运公司(Sea Land Service) 1961:实现从纽约到洛杉矶和旧金山之间的陆上集装箱运输 1962:经由巴拿马运河的美国东西海岸间的海上集装箱运输 1962:开辟纽约到阿拉斯加等国内航线 1965:宣布开展大型集装箱船的周游世界计划 1966:开辟北大西洋航线 1968:冲绳和越南南方之间的军事物资运输及日本与美国间的集装 箱海上运输 1969:海陆公司转卖给雷诺兹工业公司
小陆桥运输 微陆桥运输 海空联运
1)西伯利亚大陆桥(SLB)
☆远东港口——(海路)——俄东部港口——(铁路 )— —波罗的海沿岸港口——(铁路)——欧洲
☆远东港口——(海路)——俄东部港口——(铁
路 )——波罗的海沿岸港口——(公路)——欧洲
☆远东港口——(海路)——俄东部港口——(铁 路 )——波罗的海沿岸港口——(海路)——欧洲
远东港口—(海运)—美国西海岸— (铁路)—内 陆公共点(OCP)
例:卸港西雅图(Seattle)、最终目的地底特律 (Detroit) 提单中卸货港栏填制Seattle OCP, 目的地栏填制OCP Detroit, 货物品名、唛头及货物包装上也应注明 Seattle OCP Detroit, 提 单 中 间 空 白 处 也 要 加 打 OCP Detroit 。
或再转运到内陆目
的地
微陆桥运输( micro bridge or IPI )
IPI(Interior Point Intermodal)
☆远东港口—(海运)—美西港口—(铁路/ 公路)—美国内陆公共点 ☆欧洲港口—(海运)—美东港口—(铁路/ 公路)—美国内陆公共点
海空联运/空桥运输(air bridge)
一、
集装箱运输思想的起源
——运输的集装化与单元化
集装化:使用集装用具或自货包装、捆扎 等方法将散装、小件包装、不易使用装卸机 械作业的货物按规定集装成特定的单元后运 往目的地的运输活动。 单元化:将物料放在定型的储运器具中, 组成统一规格的单元货物,采用物料搬运机 械和交通运输工具进行装卸、搬运、堆垛和 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
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越性
手续简便,责任统一; 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货损 货差事故; 降低运输成本,节省各种支出; 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 化运输; 减少国家外汇支出等其他作用。
三、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
海陆联运 陆桥运输 大陆桥运输
西伯利亚大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 北美大陆桥
☆远东港口——(海路)——温哥华——(铁
路 )——蒙特利尔、哈利法克斯——(海路)——欧
洲
小陆桥MLB(Mini Land Bridge)
☆远东港口—(海运)—美西/加拿大西部港
口—(铁路/公路)—美东或加勒比海区域 或
再转运到内陆目的地
☆欧洲港口—(海运)—美东港口—(铁路/公
路)—美西或海湾地区
美国内陆的OCP运输特征 ( 1 )不属于国际多式联运,卖方 (发货人)承担的责任、费用终止于美 国西海岸港口 ; (2)必须经由美国西海岸港口中转; ( 3 )货物的最终目的地必须属于 OCP地区范围; (4)按照该条款运输,可以享受内 陆地区运输的优惠运费率。
OCP地区
North Dakota北达科他州, South Dakota南达科他州, Neberaska内布达斯加州, Colorado科罗拉州, New Mexico新墨西哥州 以东地区。
美国东海岸和美国 内陆公共点 湾 完整的多式联运 收货人 不用 提单签发人
不是完整的多式联 完整的多式联运 运
船公司 陆上用 海、陆分别 收货人 不用 提单签发人
四、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的关系
1.集装箱解决了货物在两种运输方式间换
装效率低的问题 2.集装箱解决了货物在换装过程中货损 货差大的问题 3.多式联运促进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2)新亚欧大陆桥
☆远东港口——(海路)——连云港——(铁
路 )——阿拉山口——(铁路)——柏林——
(铁路 )——鹿特丹
3)北美大陆桥
☆远东港口——(海路)——美西港口 ——(铁路/
公路 )——美东港口——(海路)——欧洲
☆远东港口——(海路)——美西港口——(铁路/
公路 )——墨西哥湾沿岸港口——(海路)——欧洲
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
1、萌芽期(1801~1955) 2、开创期(1955~1966) 3、成长期(1966~1971) 4、扩展期(1971~1989) 5、成熟期(1989至今 )
萌芽期
1801:集装箱运输的设想 1830:英国铁路用大容器装煤和件杂货, 后传到美国
一、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与特征
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 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 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 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 指定地点的货物运输。
一份多式联运合同 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续运输 国际间货物运输 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运输的全 程负责
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第一章
集装箱与多式联运概述
第一节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沿革
集装箱是运输包装货或无包装货的成组工具 (容器)的总称。 多式联运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经不同运 输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 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集装箱改变整个世界!
界 集 装 箱 化 之 父 —— 马 尔 康 · 马克林 (Malcom Mclean)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 “改变我们世界的伟人之一”。
视频: 单元化物流 迈向单元化物流运输的新时代
二、
பைடு நூலகம்
集装箱运输产生的原因
从“件”
到“集装化” 大 提高装卸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节省包装费用 简化理货 避免货损货差
单元货物体积小 无法实现系统的 机械化、自动化 货物包装成本高 理货麻烦 货损货差多
集装箱
大型、标准化、反复使用
三、 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
4000TEU ~7000TEU
7000TEU以上
2、港口码头现代化 ,港口中转作用提高 3、集装箱箱型大型化、专业化
4、班轮公司向综合物流服务提供者转变
5、集装箱运输信息管理现代化
第二节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一、高效益 二、高效率 三、高投资 四、高协作 五、适于组织多式联运
第三节 多式联运发展概述
OCP 地区
OCP,MLB和IPI运输方式比较
比较项 货物成交价 提单签发 运费计收 保险区段 货物运抵区域 多式联远方式 空箱回运 运单使用 运输责任 OCP MBL IPI 卖方承担的责任、 卖方承担责任、费 费用终止于美国西 用终止于最终交货 与MLB相同 海岸港口 地 仅适用海上区段货 适用全程运输 物运输 海、陆运输分段计 收取全程运费 收运费 海、陆运输区段分 可全程投保 别投保 内陆公共点 与MLB相同 与MLB相同 可全程投保
四、 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
1、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发展
代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船舶吃水(m)
8 ~10 ~11 ~12
载箱量(TEU)
700TEU~1000TEU 1000TEU~2000TE U 2000TEU~3000TE U 3000TEU~4000TE U
第五代
第六代
>12
>15
☆远东港口—(海运)—美/加西部港口—(空运)—欧洲
☆远东港口—(海运)—香港、曼谷—(空运)—中近东 ☆远东港口—(海运)—美/加西部港口—(空运)—中南美
☆远东港口—(海运)—法国马赛—(空运)—非洲城市
☆远东港口—(海运)—香港—(空运)—澳洲城市
美国内陆的OCP运输
OCP(Overland Common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