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走近细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走近细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 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技能目标:
1. 通过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了解细菌被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2. 通过对细菌繁殖方式的学习研究,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生活习惯不卫生很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及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1.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2.细菌的营养方式推测。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细菌的发现
阅读课本82—83 页,思考一下问题
1.17 世纪后叶荷兰人制作了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就是。

2.19 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
而是。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阅读课本84—85 页,思考回答:
1.细菌有、、等不同形态。

2.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是生活的。

所以说细菌
都是的(填“单细胞”或“多细胞”)。

3.细菌的结构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细菌的结构模拟图,并标注各部分结构。

教师展示细菌结构图片,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4、比较三种细胞的异同点
补充: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拓展细菌营养方式
(三)细菌的繁殖
1. 生殖方式:细菌靠进行生殖。

短片、计算体会细菌繁殖速度快。

联系生活洗手活动,观看六步洗手法,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 细菌的适应性: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它是细菌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注:利用芽孢抵御不良环境的数据,体会芽孢对细菌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见或不见
——我的自白作者:细菌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等待列文·虎克
你问或者不问我,我来自哪里,巴斯德告诉你
你认或者不认我,形就在那里,杆状,球状、螺旋状
你找或者不找我,核不在那里,只留下DNA
你数或者不数我,量就在那里,一二四八
你灭或者不灭我,芽还在那里,随风飘散
让有机物来我怀里
或让我进入你们的身体里
分裂繁殖侵蚀腐败……
利用改变小诗总结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繁殖,增强趣味性,利于记忆。

(五)畅谈收获我
认识了…… 我
学会了……
(六)达标检测: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教师纠正。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巴斯德)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
1. 形态: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
2. 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有鞭毛、荚膜,有些能够形成芽孢。

三、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四、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繁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