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第五章

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第五章


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氨的氧化 1.氨的氧化 概念: 概念: 过程: 过程: NH3 亚硝化作用 2.硫的氧化 2.硫的氧化 概念: 概念: 硫化作用 S2O3
2-
硝化作用 亚硝化细菌 HNO2 硝化细菌 HNO3 硝化作用
过程: 过程: S2-
S
SO3
2-
SO4 APS
2-
硝化作用 ---将氨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
乳酸脱氢酶 乳酸 丙酮酸甲酸解酶 乙酰-CoA +甲酸
1G 磷酸转乙酰基酶 丙酮酸 乙酸激酶
E.coli与志贺氏菌的区别: 葡萄糖发酵试验: PEP羧化酶 羧化酶 E.coli、产气肠杆菌 甲酸 → → → → CO2 + H2 甲酸氢解酶、 (甲酸氢解酶、H+) 志贺氏菌无此酶,故发酵G 不产气。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本节重点: 本节重点:
底物脱氢的四种途径的产能,特征性酶 微生物几种主要的发酵类型; 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硫化作用
代谢概念: 代谢概念: 代谢过程: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耗能代谢 产能代谢
第一阶段大分子物质 单体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丙酮酸等 第二阶段 单体分子 进一步降解成CO2, 第三阶段 进一步降解成CO2,ATP, NADH, FADH
PK途径 PK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肠膜明串珠菌、番茄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 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肠膜明串珠菌、番茄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
短杆乳杆菌 )
G
5-磷酸5-磷酸-木酮糖 乙酰磷酸 + 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 乙醇
特征性酶 木酮糖酮解酶
乳酸 1 G →→→ 乳酸 + 乙醇 + 1 ATP + CO2+H2O
化作用。 化作用。
a、亚硝化细菌
A氨单加氧酶
NH3 +O2 + 2H+
NH2OH + H2O
也称氨氧化细菌
羟氨氧化酶 (产生1分子ATP)
HNO2 b、硝化细菌 亚硝酸氧化酶 NO2
-+
+4H+
+4e-
H 2O
NO3-+ 2H+ +2e-
细菌沥滤
——利用嗜酸性氧化铁和硫细菌氧化矿物中硫和硫化物的能力,让其 不断制造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将硫化矿中重金属转化成水溶性重金属硫酸 盐而从低品位矿中浸出的过程。又称细菌浸出或细菌冶金。
磷酸己糖酮解酶途径——又称HK途径(两歧双歧杆菌) G
特征性酶
6-磷酸6-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酮解酶
4-磷酸-赤藓糖 + 乙酰磷酸
6-磷酸-果糖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乙酸
戊糖酮解酶
3--磷酸甘油醛+ 乙酰磷酸 乳酸 乙酸
1 G →→→ 乳酸 + 1.5乙酸 + 2.5 ATP
(二)发酵类型 (1).酵母的乙醇发酵
(2).无氧呼吸 (2).无氧呼吸 概念: 概念: 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
— NO3
NAD
FMN
CoQ
cytb
— NO2
ATP
ATP
无氧呼吸(厌氧呼吸)特点:
a 常规途径脱下的氢,经部分呼吸链传递; b 氢受体:氧化态无机物(个别:延胡索酸) c 产能效率低。 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即硝酸盐还原作用 特点: a 有其完整的呼吸系统; b 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诱导出反硝化作 用所需的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等 c 兼性厌氧 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等。
氢受体 产物 条件
一型发酵 二型发酵
乙醛 磷酸二羟丙酮
乙醇 甘油
pH3.5~4.5 厌氧 SO3= pH7.6
三型发酵
同上
乙醇、甘油,乙 酸
(2)乳酸发酵
类型 同型 异型 途径 EMP PK 产物/1G 产物/1G 2乳酸 1乳酸 1乙醇 1CO2 1乳酸 1乙酸 1CO2 1乳酸 1.5乙酸 1.5乙酸 产能/1G 产能/1G 2ATP 1ATP 菌种 德氏乳杆 菌 肠膜明串 球菌
原理:
a、浸矿剂的生成 2S + 3O2 + 2H2O —→ 2H2SO4 4FeSO4 + 2H2SO4 + O2 —→ 2Fe2(SO4)3 + 2 H2O b、低品位铜矿中铜以CuSO4形式浸出 CuS + 2 Fe2(SO4)3 + 2H2O + O2 —→ CuSO4 + 4FeSO4 +2H2SO4 c、铁屑置换CuSO4中的铜 CuSO4 + Fe —→ FeSO4 + Cu ——适于次生硫化矿和氧化矿的浸出,浸出 率达70% ~ 80%。
1 、V.P.实验
乙二酰
丁二醇
中性
2、甲基红(M.R)反应
产气肠杆菌: V.P.试验(+),甲基红(-) E.coli: V.P.试验(-),甲基红(+)
丙酮丙酮-丁醇发酵
——严格厌氧菌进行的 ——严格厌氧菌进行的 唯一能大规模生产的发酵 产品。(丙酮、丁醇、乙醇混合物,其比例3:6:1) 产品。(丙酮、丁醇、乙醇混合物,其比例3 ——丙酮丁醇梭菌( ——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ricum) 2丙酮酸
(一)底物脱氢的4条途径 底物脱氢的4
EMP途径:HM 途径:ED途径:PK/HK途径 EMP途径:HM 途径:ED途径:PK/HK途径
(1)
耗能阶段 C6 2C3 产能阶段 2NADH+H+ 2丙酮酸 丙酮酸 4ATP
G 丙酮酸 NADH FADH GTP ETC 36— 36—38ATP
EMP
TCA
4NADH+4H+ FADH2 C3-----CH3CO-CoA-------GTP 3CO2
12ATP 2ATP ATP
TCA循环的主要产物
真核生物电子传递链 组成: 种类:NADH, 种类:NADH,FADH
(4)PK/HK途径 PK/HK途径
特征性酶:磷酸解酮酶 特征性酶:
PK
C5
磷酸甘油醛-----乳酸 磷酸甘油醛-----乳酸 ----- +2H2O+2ATP 乙酰磷酸------乙酸 乙酰磷酸------乙酸 ------
C6
HK
赤藓糖- 赤藓糖-4-磷酸-----乳酸 磷酸-----乳酸 ----- 乙酰磷酸------乙酸 乙酰磷酸------乙酸 ------
•2ATP
细胞中部位: 细胞中部位: 细胞质 特征性酶:果糖2P醛缩酶 特征性酶:果糖2P醛缩酶
磷酸果糖激酶
(2)HM途径: HM途径 途径:
过程: 氧化阶段 葡萄糖------5 葡萄糖------5-P-核酮糖 过程: 5C糖互变,分子重排 非氧化阶段 5C糖互变,分子重排 特征性酶: 转酮酶(TK)和转醛酶(TA) 特征性酶: 转酮酶(TK)和转醛酶(TA) 产能: 1molG------35molATP 1molG------35molATP 产能: 产物: 3C, 4C, 5C,6C,7C 5C,6C, 产物: 功能: 1.提供能量 功能: 1.提供能量 2.多种C架 2.多种C 3.提供NADPH还原剂 3.提供NADPH还原剂 4.5C糖用于核酸合成 4.5C糖用于核酸合成
发酵(fermentantion)
定义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物一种生产方式。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物一种生产方式。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自身内部某些中间代谢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自身内部某些中间代谢 产物作为最终氢(电子)受体的产能过程 产物作为最终氢(电子)受体的产能过程 特点: 1)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ATP; )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ATP; 2)葡萄糖氧化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存在于 发酵产物中; 3)产能率低; 4)产多种发酵产物。
第一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功能: ATP、[H]、 生物氧化功能: ATP、[H]、小分子代谢物 生物氧化形式: 加氧、脱氢、 生物氧化形式: 加氧、脱氢、失电子 生物氧化过程:脱氢、递氢、 或脱电子、 生物氧化过程:脱氢、递氢、受氢 或脱电子、 递电子、 递电子、受电子 生物氧化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生物氧化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一、异养生物的生物氧化 1.发酵 1.发酵 概念 概念 糖酵解
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
乙酸 乙醇
草酰乙酸
丙酸
丁二醇发酵( --丁二醇发酵 丁二醇发酵) b 丁二醇发酵(2,3--丁二醇发酵) —— 肠杆菌、沙雷氏菌、欧文氏菌等
(乙酰乳酸脱氢酶) 乙酰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V.P.试验的原理:
乙酰乳酸
精氨酸胍基
3-羟基丁酮
(OH-、O2)
红色物质 其中两个重要的鉴定反应:
1)使土壤中的氮(硝酸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降低土壤的肥力; )使土壤中的氮(硝酸盐NO32)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
——厌氧时,SO42- 、SO32-、S2O32- 等为末端电 子受体的呼吸过程。 特点:
a、严格厌氧; b、大多为古细菌 c、极大多专性化能异氧型,少数混合型; d、最终产物为H2S; SO42- → SO32- → SO2 → S → H2S e、利用有机质(有机酸、脂肪酸、醇类)作 为氢供体或电子供体; f、环境: 富含SO42-的厌氧环境(土壤、海水、污水等)
PK
2ATP
短乳杆菌
HK
2.5ATP
两岐双岐 杆菌
(3).丙酸发酵(丙酸细菌) 丙酸发酵(丙酸细菌) 葡萄糖 丙酮酸 丙酸 (4).混合酸发酵 乳酸、乙酸、甲酸 乳酸、乙酸、 乙醇 、CO2 、H2 琥珀酸 乳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