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微生物学第十五章
涉及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 资源与能源等重大问题
发酵工业发展趋向
(1)糖分解生产 从简单化合物----复杂化合物, 从自然发酵----人工控制突变发酵 (2)化学合成产品工业生产---全部或部分由 发酵法完成 (3)小规模---大型、现代化 (4)糖质原料---石油,天然气,纤维素,空 气资源
法国
德国 匈牙利 日本 荷兰 韩国 韩国
几乎所有的培养物
普通微生物菌种 工业菌种 几乎所有的培养物 真菌类 动植物细胞系 微生物菌种
韩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KCTC) 俄罗斯微生物保藏中心(VKM) 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理化所(IBFM VKM) 俄罗斯国家工业微生物保藏中心 (VKPM) 斯洛伐克酵母保存所(CCY) 西班牙普通微生物保藏中心(CECT) 英国藻类和原生物动物保藏中心 (CCAP) 欧洲动物细胞保藏中心(ECACC) 国际真菌学研究所(IMI) 英国国家食品细胞保藏中心(NCFB) 英国国家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NCTC)
3、食品酶制剂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开发一个新酶,都要经过一系列研究的毒理试验。关于 食品用酶,目前已同意使用的仅仅少数微生物能用于生 产食品用酶。
α—淀粉酶:黑曲霉、米曲霉、米根霉、枯草 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木霉 红曲酶; 红曲霉 蛋白酶: 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
二、大规模发酵特征
发酵现象→酿造食品工业→非食品工业→青霉素→抗
菌素发酵工业→氨基酸,核酸发酵(代谢控制发酵)
→基因工程菌→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大规
模培养→藻类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动物
(1)传统发酵阶段
1667年之前:
嫌气性发酵生产酒类 好气性发酵生产醋类、制曲
微生物生物技术的早期阶段
1680年制成显微镜 ─── 微生物的存在 1857年巴斯德证明了酒精是由活的酵母发酵引起的
一般认为: 规模大,所用的设备庞大,占用场地大, 人力、物力投入的规模大;消耗的原料、 能源多;菌种符合生产菌种的要求,其 生长代谢特性与大规模发酵相适应;需 进行成本核算。
1、用于好氧菌的发酵罐的结构和应用
发酵罐:反应器水平, 可以得出最 终优化的基 础配方
大型发酵罐 搅拌装置
2、厌氧菌大型发酵罐和其他
意义:
抗生素工业的发展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好氧发酵技术,大型搅拌发酵罐培养方法
推动了整个发酵工业的深入发展
为现代发酵工程奠定了基础
50年代-60年代
①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
酶的活力、 酶量调控(反馈控制和反馈阻遏) →解除菌体自身的反馈调节,特殊调节控制的利 用, →突变株的应用,前体、终产物、副产物等 应用
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能源等行业
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及抗体产 有机酸、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 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
化学工程
生物化工
生物加工行业
(1)微生物生物技术
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 的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利用微生 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 的工程技术。 微生物生物技术 涉及 微生物的发酵 (发酵工程) 代谢产物的提纯 (后处理)
附一
温度变化及其控制
一、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根据它们 对温度的要求大致可分为四类:嗜冷菌适应于 0~260C生长,嗜温菌适应于15~430C生长, 嗜热菌适应于37~650C生长,嗜高温菌适应于 650C以上生长
二、温度影响发酵方向
四环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
1.当温度低于300C时,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
1897年毕希纳发现磨碎的酵母仍使糖发酵形成酒精 ─── 酶
厌氧发酵发酵技术: 19世纪末,用酵母菌、乳酸菌生产酒精、乳酸和 各种发酵食品。
20世纪初期,1916年英国采用梭状芽孢杆菌生产 丙酮丁醇,德国采用亚硫酸盐法生产甘油(第一 次世界大战)──由食品工业向非食品工业发展
好氧发酵技术:
韩国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斯洛伐克 西班牙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培养物 工业微生物 所有培养物 工业菌种 酵母菌 普通微生物菌种 藻类、原生动物 动物细胞系等 真菌、细菌等 工业细菌 普通微生物
英国国家酵母菌保藏中心(NCYC)
英国国家工业和海洋细菌保藏中心 (NCIMB) 美国北方农业研究所培养物保藏中心 (NRRL) 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
5、菌种的遗传特性稳定,易于进行基因操作;
3、生产菌种的来源
微生物资源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
(1)自然环境 (2)收集的菌株筛选 (3)购置生产菌种
保藏单位(简称) 澳大利亚国家分析试验室(AGAL) 比利时微生物保藏中心(BCCM) 保加利亚菌种保藏库(NBIM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放线菌(链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 等)
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2、氨基酸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50, 60年代以氨基酸发酵为代表的代谢控制发 酵,是发酵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 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 种发酵形象地称为代谢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 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重点方向
(1)微生物育种 (2)生物反应器技术与生物分离技术 (3)微生物数据库,发酵动力学,发酵传 力学发展
第一节:工业常用微生物及来源
微生物的特性及工业微生物的要求
一些工业化产品生产菌种的特点
菌种选育
一. 微生物的特性及工业微生物的要求 1、微生物的特性
有些微生物能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满足自身
(2).微生物生物技术 ---发酵工程的内容
① 菌种特性与选育 培养基特性,选择及灭菌理论 发酵醪特性,发酵机理,发酵动力学 过滤机理,氧传递,溶解,吸收理论 连续培养,发酵控制与自动化 ② 后处理(下游工程) 细胞破碎,分离,醪液输送,过滤,去杂, 沉淀分离,蒸馏,结晶,干燥,包装,及发酵产 物分离过程种控制与自动化。
表面培养:
பைடு நூலகம்
1升锥形瓶, ─ 40u/ml
5m3 ─ 200u/ml
1943年沉浸培养:
当今:
100m3─200m3 ─ 5-7万u/ml
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索、红霉素
主要的技术进展:
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 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
基灭菌、无
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根据生长阶段选择
在发酵前期由于菌量少,发酵目的是要尽快达到 大量的菌体,取稍高的温度,促使菌的呼吸与代 谢,使菌生长迅速; 在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 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中期温度要稍低 一些,可以推迟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 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 利于产物合成。
(3)应用范围
酿酒工业 食品工业 抗生素工业 有机酸工业 有机溶剂发酵工业 酶制剂工业 氨基酸工业
生理活性物质发酵工业 维生素发酵工业 微生物冶金工业 核苷酸发酵工业 菌体蛋白发酵工业 微生物环境净化工业 生物能工业
1.4 微生物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
目前,全球发酵产品的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并以每 年约7%~8%的速率增长。 我国发酵行业生产企业有5000多家,主要发酵产品的年产 值高达1300亿元。 微生物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 力
(3)微生物生物技术的特征:
有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与微生物活细胞息息相关 代谢调控是特色
特有系统:空气除菌系统
培养基灭菌系统
(4)微生物生物技术需解决的问题
菌种问题 合适的反应器 基质的选择 发酵和提纯的比拟放大 过程控制 丝状菌的发酵无完善的理论指导
1.2 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十五章
微生物生物 技术
绪言 1 生物技术及内容 2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 3 微生物生物技术特点及应用 4 微生物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产物 产品
产品
1.1 微生物生物技术- 利用微生物进行产品生产
传统生物技术
抗酒、面包、醋、堆肥
近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菌发酵 抗生素、生物制药、氨基酸、核苷酸、
1.3 微生物生物技术的特点
(1)具有生产价值的发酵类型
微生物菌体发酵 微生物酶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2)微生物生物技术的特点:
常温常压,能耗小,设备简单 生物体自动调控 农副产品作为原料 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需防杂菌污染
速酿法从乙醇生产醋酸,通气法大量 繁殖酵母,用米曲霉的麸曲代替麦芽糖作 糖化剂生产酒靖,用微小毛霉生产干酪。
1933年等人发明了摇瓶培养法代替了 传统的静置培养法。生长均匀,增殖时间 短。
(2)近代微生物生物技术
40年代 1928年由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1年美国和英国合作对青霉素进行生产研究
② 发酵动力学,发酵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 ③ 微生物酶反应生物合成与化学合成反应相结 合工程技术
(3) 现代微生物生物技术
20世纪70年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