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4节 免疫调节1
( 一)
体液免疫
抗原决定簇
1、抗原和抗体:
1)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 清等。 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 功能的球蛋白。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 一)
体பைடு நூலகம்免疫
1、抗原和抗体:
2、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 体 数 量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 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时间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3)效应阶段:
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 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 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 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因而无效。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 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 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 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
吞噬细胞等 T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作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人体中第一、第二防线各由什么组成?有什 么特点? 2.第三道防线在什么情况下发挥作用?由什么 组成?有什么特点?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疫 系 免疫细胞 统
免疫活性物质
人体的免疫器官
扁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疫 系 免疫细胞 统 (发挥免疫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 生组织在内罗毕宣布,全世界 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 举行了庆祝仪式。
天 花 患 者
1796年詹纳为男孩接种牛痘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的概念
广义上: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 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 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 境的平衡和稳定!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
反应 阶段
效应 阶段
抗原
吞噬 细胞
T细胞
记忆 B细胞 细胞
浆细 胞
产生 抗体
抗体
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
功 吞噬、 能 处理、
受抗原刺 保持对 呈递抗原 激增殖、 抗原的 记忆 分化 呈递抗原
作
教材课后练习 2-4练习卷
业
练习
1、人体排除“非己”成分的方式是( A ) ①阻挡②杀灭③吞噬④凝集⑤溶解 A、①②③④⑤ B、只是④⑤ C、只是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是( C ) 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 ⑦抗原决定簇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物质是( C ) A、淋巴细胞 B、抗原 C、抗体 D、吞噬细胞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
第三道
特异性 免疫
四、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一)体液免疫
B细胞靠产生抗体作战的方式
(二)细胞免疫 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的方式
体液免疫是怎样起作用呢?
1、抗原、抗体的本质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2、抗原进入机体后,是怎样刺激机体产生 抗体的呢? 3、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4、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5、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1)感应阶段:
直接刺激
抗原
摄取和 处理 传递
传递
B细胞 T细胞
吞噬细胞
(2)反应阶段:
①大部分B细胞分化形成浆细胞 ②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
增殖、分化
浆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 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二次免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