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学腹部
第六章
主 要 内 容
概述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腹部的视诊
腹部的触诊 腹部的叩诊
腹部的听诊
腹部常见综合体征
一、腹部解剖位置
腹部体表上 界是两侧肋 弓下缘和胸 骨剑突 下界是两侧 腹股沟韧带 与耻骨联合 上缘共同构 成 前面侧面为 腹壁后面为 脊柱及腰肌 内为脏器
上界为膈肌
内为腹膜腔及腹 腔脏器
二、压痛与反跳痛
正常表现 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1、压痛概念及临床意义 2、腹腔内与腹壁病变引起的腹痛 鉴别 3、压痛点及临床意义 4、反跳痛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5、腹膜刺激征的概念
1、压痛:由浅入深按压腹部引起的疼痛称腹部 压痛,多用于腹壁或腹腔内病变引起如脏器的 炎症、肿瘤、淤血、破裂及扭转等。 2、压痛点(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季肋部、 腰部、溃疡病压痛点) 3、胆囊点压痛(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阑尾点压痛(脐与右髂前上棘中、外1/3交界 处。)、某些胸腔疾病可在上腹部或肋下出现 压痛、盆腔病变可在下腹部出现。 4、反跳痛:应用深压触诊法评估,评估者降手 指在触诊压痛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 定,然后将手指迅速抬起,如病人感觉疼痛骤 然加剧,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为壁层腹膜 受炎症累及的征象,当腹内脏器炎症尚未累及 壁层腹膜时,可仅有压痛而无反跳痛。 5、腹膜炎病人常有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合称腹膜刺激征。
1、腹壁紧张度增加 (1)全腹紧张度增加:
①腹水或腹腔胀气:无肌痉挛,我压痛 ②板状腹:特点是腹壁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见 于胃肠道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③揉面感:特点是触诊腹壁柔韧有抵抗,不易压陷。见于 结核性腹膜炎及癌性腹膜炎。
(2)局部紧张度增加:腹内脏器炎症累 及腹膜而产生,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可 导致右上腹肌紧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可致右下腹肌紧张。 2、腹壁紧张度减弱:特点腹壁松弛无力, 失去弹性,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大 量放腹水后,严重脱水病人、经产妇及 年老体弱者。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
1.腹直肌及腱划 2.肝下缘 3.腹主动脉 4.右肾与左肾下极 5.盲肠 6.横结肠 7.乙状结肠 8.腰椎锥体 及骶骨岬
四、波动感
腹腔内有游离液体达到3000毫升 以上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感 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
五、肝脏触诊
方法:单手触诊、双手触诊。 触及肝脏时的注意事项 1、大小(临床意义) 2、质地 3、表面及边缘 4、压痛 临床常见肝脏疾病触诊特征。
`
出口幽门
前 壁
六、上腹部搏动
第三节 触
诊
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1、评估对象体位与评估者体位 2、方法 (1)手温、动作
(2)顺序、注意病人表情
(3)由正常侧触向病变侧。转移病人注意力
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眺痛 3、腹部包块 5、肝脏触诊 6、胆囊触诊 7、脾脏触诊
4、波动感
右上腹
左上腹
右下腹
左下腹
右上 腹部
右 侧 腹 部
上腹部
左上 腹部
左 侧 腹 部
中腹部
右下 腹部
下腹部
左下 腹部
四区法各区主要脏器
右上腹(right upper quadrant) 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 小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 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下腔V
左上腹(left upper quadrant) 肝左叶、脾、胃、小肠、胰体、 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 脾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下界是骨盆
准
备
病人取仰卧位,小枕置于头下,使
双腿弯曲腹肌松弛。 正确暴露腹部,从乳房至耻骨联合, 对女病人应盖住乳头。
嘱病人解小便,排空膀胱。
第一节、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一、腹部范围
剑突
中 线
肋弓下缘 脐 腹直肌外缘
髂前上棘 腹股沟 韧带
耻骨上缘
二、体表标志
标志
肋弓下缘
剑突 腹上角 脐 髂嵴 髂前上棘
右下腹(right lower quadrant) 左下腹(1eft lower quadrant) 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 右输尿管、膨胀的膀胱、增大的 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 子宫、女性右侧输卵管、男性右 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 侧精索、 索、左输尿管
三、腹部包块
病因:实质性脏器肿大、空腔脏器扩张、肿 瘤、囊肿、炎症组织及肿大淋巴结。 描述内容 部位 大小 形态、表面与边缘 质地与硬度 压痛 搏动 移动度 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总结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
1.腹直肌及腱划 2.肝下缘 3.腹主动脉 4.右肾与左肾下极 5.盲肠 6.横结肠 7.乙状结肠 8.腰椎锥体 及骶骨岬
蛙状腹
尖腹
舟状腹
二、呼吸运动
三、腹壁静脉
正常人腹壁静脉 异常及临床意义 1、腹壁静脉曲张 2、检查血流方向的方法 3、临床意义
正常人腹 壁静脉不 显露
较瘦或皮肤较白,皮肤较薄且 松弛的老年人可见,但并不迂 曲,扩张。
1、腹壁静脉曲张
概念:腹壁静脉明显可见或迂曲 变粗称腹壁静脉曲张 病因:门静脉高压或上、下腔静 脉回流受阻而有侧支循环形成时
深部触诊法
用单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 逐步施加压力,以达深部。主要 用于腹部评估。
深部滑行触诊法
以并拢的2、3、4指指端逐渐触 向腹腔脏器或包块,并作上下左 右的滑行触摸。该法常用于腹腔 深部包块及脏器的触诊。
双手触诊法
左手置于被评估脏器或包块后方 并向右手方向推动,除可起到固 定作用外,也可使被评估脏器 或 包块更接近体表,有利于右手触 诊。适用于肝、脾、肾及腹腔包 块的评估。
腹直肌外缘 腹中线
腹中线两侧的一对 长带状肌
相当与锁骨中线的延续 前正中线的延续 常为手术切口的位置 和胆囊点定位 腹部四分区法的垂直 线
脊肋角
耻骨联合
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 脊柱的交角
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
肾区叩击痛的标志
腹部体表下界
要求在 人体准 确找出
三、腹部分区
四区法:通过脐做一水平线和一垂直 线,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 上腹、左下腹 九区法:两条垂直线、两条平行线 右季肋部(右上腹部)左季肋部(左上 腹部 右腰部(右侧腹部) 左腰部(左侧腹 部) 右髂部(右下腹部) 左髂部(左下腹 部) 上腹部、脐部、下腹部
1、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2、体位(评估者与评估对象) 3、光线(自然光线) 1、腹部外形 视诊内容: 2、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
4、腹壁皮肤
5、胃肠型及蠕动波
6、上腹部搏动
一、腹部外形
低平
平坦
饱满
评估者 站于评 估对象 右侧
评估对象取仰 卧屈膝位
充分 暴露 腹部
俯
身
蹲
下
观察自剑突经脐至耻骨联合的轮 廓,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 无隆起或凹陷 (1)正常表现 (2)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表现
腹部平坦 腹部饱满(肥胖者和儿童) 腹部低平(消瘦者皮下脂肪 少) 老年人腹肌松弛,皮下脂肪 较多,腹形稍大或宽扁。
异常腹部外形
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 (1)肥胖:特点是腹壁厚,脐部多凹陷。 (1)腹腔积液:平卧位时腹部呈扁平状并想两侧隆起, 称蛙状腹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也可见于心力衰竭、 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症、腹膜转移癌及结核性腹 膜炎(腹肌紧张,腹部常呈尖凸状称为尖腹)等。 (2)腹内积气:其特点是腹部呈球形,当体位改变时外 形不变。肠梗阻和肠麻痹导致胃肠道积气、胃肠穿孔 及治疗性人工气腹等。 (3)腹内巨大包快: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其特点 是腹部呈球形,当体位改变时外形不变 2、局部膨隆 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见于脱水和极度消瘦的病人。严重时出现 舟状腹(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脊和耻 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 2、局部凹陷:腹部外伤或手术后瘢痕收缩所致
深压触诊法
用并拢的二、三个手指逐步深压 以确定压痛点或腹腔深部病变的 部位
冲击触诊法
又称浮沉触诊法。适用于大量腹水 时,腹部脏器 的触诊。
注意事项
1、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2、手要温暖、动作轻柔
3、先触健康、后触病变 4、体位适宜、排尿排便 5、精通解剖、手脑并用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表现:腹壁有一定的张力, 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 柔软。 异常及临床意义: 1、增加 2、减低
2、检查血流方向的方法
丙
乙
甲
3、临床意义
正常人腹壁静脉血流方向 病理状况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 门静脉高压:血液经过再通的脐静脉进入腹壁 浅静脉而流向四周,视诊可见以脐为中心向 四周放射的曲张静脉,显著是,脐部可见一 簇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如水母头。 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 自上而下 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静脉多分布于腹壁两侧, 脐水平线以下的曲张静脉血流方向自下向上。
1、大小 :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超过1厘米,剑
突下超过3厘米,肝上界正常或升高,提示 肝脏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 期肝硬化及白血病等。局限肝肿大见于肝脓 肿、肝肿瘤及肝囊肿等。 2、质地:分质软、质韧、质硬三级。质软如 触口唇见于正常肝;质韧如触鼻尖,见于急 性肝炎、脂肪肝等。质硬如触前额见于肝硬 化和肝癌,后者质地最硬。 3、表面及边缘:肝硬化-表面常有均匀的小结 节,边缘较薄且不整齐。肝淤血、脂肪肝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肝癌-表面不平,边 缘不整,结节大小不等。 4、压痛:正常无压痛。肝包膜膨胀或炎症时。 弥漫性压痛见于急性肝炎、肝淤血;局限性 压痛常见于肝脓肿。
异常腹形
膨隆 凹陷
普遍膨隆